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河北省适用)
河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12-04 15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段、隋唐大运河段和浙东运河段,全长3200多公里,有2500多年的历史。作为人工创造的伟大工程,大运河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就。

古代中国如何大规模地运送人员和物资?在较长时间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之下,最经济、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一直都是水运。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扬州附近开通邗沟,沟通了淮河和长江,这被视为中国大运河的开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开凿了一条郑州和商丘之间的运河,名为鸿沟,极大方便了魏国农业的灌溉和商品贸易的往来。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运河整体变化不大。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后,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组织人力开凿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运河,即隋唐大运河。

继起的唐朝享受了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红利,盛唐气象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这条大运河,大运河对于唐朝统治安危有重要意义。

北宋王朝定都开封,运输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漕运非常高效,是中国漕运史上的巅峰时刻,也促成了北宋开封的极度繁华。后来南宋偏安江南,首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这一时期浙东运河得到了更大的利用,它连接杭州和宁波,南宋的物资通过这条运河直达海上,顺利开启海上丝绸之路。

元朝为保证北京的物资供应,在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的领导下,以隋唐大运河为基础,逢弯取曲,开凿京杭大运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格局。

明成祖朱棣为修建北京城,从全国各地征调人力物力,运力大都依靠运河。为保证大运河的通畅,还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南旺枢纽,成功地解决了大运河的水源,为明清大运河500多年的漕运通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北京城愈发繁荣。南旺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工程,也是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的最高技术成就。

大运河修建好之后,为明清王朝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维护政权稳定,清朝的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都曾分别六下江南。在这十二次南巡中,两位皇帝都在做类似的几件事:一是巡视河工,指导修治运河和黄河;二是体察民间疾苦,免除了沿途经过地方老百姓的地丁钱粮;三是整顿吏治,检阅军队,提拔和罢免一批官员;四是增加江南举子的应试名额,笼络江南士大夫。通过这些方法,清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大运河不仅是维护王朝大一统的政治之河,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大动脉。经过大运河的连接,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商品交流彻底活跃起来,形成了著名的运河经济带。

大运河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古代中国的生活,方便了人员的往来,也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现在的我们,能够在唐诗宋词、古典小说、昆曲京剧、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感受到大运河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苏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经过历代诗人的妙笔生花,这些运河沿线的城市历史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运河沿线的每一座城市,可以说都刻上了大运河的历史基因。比如山东济宁,唐朝大诗人李白和太守贺知章在这里相聚相识,贺知章邀请李白畅饮,以官印金龟换美酒,成为美谈。杜甫与李白也是在济宁相识相会。

唐诗宋词如此,元曲明清小说也不例外。关汉卿《窦娥冤》是他在淮安采风所得,《金瓶梅》的发生地是大运河上的山东临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多带有运河的痕迹。

戏曲艺术的发扬光大也依托于大运河。昆曲取名于苏州昆山腔,明代中叶以来独领风骚,以苏州为中心沿运河和长江四处扩散,成为明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剧种。

与大运河直接相关的书画作品也非常多,尤其著名的是两幅国宝级名画,一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5米多长的画卷展现了开封的繁华;一为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12米多长的画卷描写了清代苏州的富丽。

大运河还是民族交融之河。住在苏州阊门大运河边上的唐伯虎说,“四远方言总不同”,证明当时苏州居民的民族、语言、风俗都不相同。大运河沿岸的聊城、德州、济宁、淮安等地,是各民族和谐共生的地方。

大运河的存在,为古代中国的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大运河逐步得到治理,借助南水北调,大运河重新恢复了全程通水。

2500多年来,大运河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大运河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性。这条大运河不会只留存于史料记载中,它是流动的、鲜活的,是奔腾不息的国家记忆、民族记忆。

(摘编自倪玉平《大运河,流动的历史记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修造的开端在南方,而后经过历代的开凿贯通,其北端延伸到了北京。
B.北宋与明代对大运河的开发利用都达到了极高水平,促进了两代都城的繁荣发展。
C.大运河的连接,促使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形成运河经济带,从而使商品交流活跃起来。
D.有辉煌历史的大运河,在新时期既需保护继往,也需转型开来,以获得持久发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工程的伟大,既体现着其对中国历史所起的巨大作用,也体现着祖先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成就。
B.大运河的修建,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科技水平,说明古代中国在科技工程方面的实力领跑世界。
C.据统计,清代大运河沿线各关一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50%~60%,其商品流通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D.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变化与发展与大运河本身存在时间跨度长、辐射面积广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宋太宗评价运河中之汴河:“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B.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坐船经大运河进京献艺,创造出适应南北观众口味的京剧,风靡全国,成为“国粹”。
C.梁启超说:“自运河既通以后,而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
D.大禹用十三年的努力疏通了九条河道,而后九州统一,四境通达,百姓安居乐业。
4.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运河的?请加以梳理。
5.《红楼梦》一书与大运河渊源深厚:

(1)黛玉初次入京,是由扬州乘船沿运河北上;林如海病重捐馆扬州,黛玉亦走运河水路南下至扬州及苏州;黛玉泪尽而逝,其灵柩沿运河回到苏州。

(2)书中罗列的杭州、扬州、常州、苏州、无锡、淮安、通州都是大运河沿线的繁华城市,将这些地名串联起来,就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书中对大观园和宴席的描写中展示的南北地域物产、民俗、方言等,丰富多样,应有尽有。

(4)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写的十首怀古诗中,《广陵怀古》《淮阴怀古》写的是京杭大运河隋堤沿岸的风景。


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些内容反映出大运河在古人的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功用。
2023-12-23更新 | 6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河北省适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注】

王愿坚

中午时分。

伤员指着西天上的一片乌云说:“天要变!”.

队伍正在草地里艰难地走着。

肖国成站在行军队列的旁边察看着。

他扶着曾立标跨过了一个草墩,小声问道:“伤口怎么样?”

“好多了,能跟上。”

“云南白药倒是灵。”

①是你的脊梁骨灵。”曾立标感激地说,“在你背上趴了五天,伤好了,也知道人该怎么活啦”。

肖国成笑笑说:“这么说,我的脊背能治病,还能上课?”

“本来嘛,这长征就是医院、学校。”常炽把话接过来,“就是学费高了点。”

好像为了证实他的话,大点的雨滴洒落下来。

常炽说:“看,这不是?老天爷要考考我们——更艰难的时候来啦。”

肖国成透过雨帘望着远方:“那些孩子们不知道过河了没有?”

拂晓。大雨继续瓢泼般下着。

红小鬼组成的先遣分队在冒雨行进。

一道闪电映出这队红色少年的身影:他们手拉着手,组成人的长链、人的雁行,一步又一步,在草海泥塘里走着。

黄长友扛着轻机枪走在最前面。

廖文已是疲惫不堪,又被瞌睡折磨着,脑袋在脖子上晃晃悠悠。他像喃喃自语又像梦呓:“老是走,老是走……歇会儿吧……就一会儿……”

许苓咬着牙,他一手抓紧背篓的背带,一手抓着军帽不停地揩着脸上的雨水。后边一个女战士赶上一步,扶着背篓,揭开上面的油布看看。萍萍睡得正香。

黑暗里,唰唰的雨声和杂乱的脚步声交织着。

突然,廖文“哎哟”一声摔倒了

汪坤连忙去扶:“怎么啦?”

廖文呻吟着:“被石头绊倒了。”

黄长友跨到队列旁边,问道:“什么事?”

汪坤回答:“没什么,小廖被石头绊倒了。”

“什么?石头?”黄长友跑过来,“在哪儿?”他用脚试探着。

一道闪电。看清了,果然是块石头。

黄长友一把抱住了廖文:“好小子,你这一跤摔得有名堂!”他大声地喊道,“同志们,有石头了,离草地边边不远啦!快走哇!”

年轻人的欢呼声压过了雨声。

天放亮的时候,在行进的前方出现了一块高地。高地棱线上,依稀有人影在活动。黄长友脱着枪衣,向身边的战士发出命令:“战斗准备!”

他拉过小秦:“吹号联络!”

清亮的号声响了。

稍停,高地上也传来了号声。

小秦惊喜地喊:“排长,自己人!”

黄长友拔腿飞奔而去。

当一群泥猴似的红小鬼登上高地,黄长友已经在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亲热地交谈着。

那个干部:“……是贺总指挥亲自交代我们连在这里设兵站,收容和掩护掉队的同志们。七天啦,我们已经送走了好几批零散的同志。”

魏指导员向走来的红小鬼们招招手:“同志们都受苦啦!”

“我总算把他们交给你了。”黄长友把汪坤拉到身边,介绍道,“这是红二方面军后卫部队的魏指导员,兵站的负责人。”

汪坤敬礼,严肃地说:“收容队的肖连长要我把一件重要的东西交给您!”他用衣袖把竹棍擦擦,拔开塞子,拿出里边的文件递过去。

魏指导员接过来看看,感叹地说:“又有这么多同志牺牲了。”他把一叠党证放进图囊;又打开了另一张纸看着。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看完了,他捏着那张纸向前走一步,把纸片郑重地放到汪坤手里:“这,是给你们的!”

汪坤惊诧地问:“什么?给我们的?”

“对!”魏指导员点点头,“识字吗?念给你们小伙伴们听听。”

同志们围拢过来。

汪坤展开那张纸,大声读起来:

“亲爱的同志们,孩子们!当你们看到这封书信的时候,就知道了:②我们请你们交给党的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你们自己!……

汪坤停住了。

人群愣住了。

汪坤继续读下去:“我们还在奋斗、前进!我们非常想赶上前去和同志们一起战斗。只是环境万分恶劣,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求你们:不要等待,不要停留,一直往前走,走到自己的队伍里去。你们每往前走一步,我们都高兴;你们每一步里,都有着我们的希望!”

汪坤哽咽着读不下去了。

队伍里响起了唏嘘声。

汪坤擦了擦眼泪,接着读信:“孩子们,我们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等待着你们。但是,我们相信,你们决不会忘记我们这段艰难的征途。只要你们记住草地,带着这种草地精神努力奋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献给革命,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就一定属于你们!”

“听我们的话,前进吧!”

信读完了。人群里一片寂静,③只有晨风掠过草丛,把草梢上的雨点抖落下来的声音

稍停,汪坤转身抱住了魏指导员,哭喊着:“指导员,快,快去救救他们吧!”小鬼们也拥上前来,流着泪要求着。

魏指导员和黄长友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堆篝火:“你们先去烤烤火,再把锅里的东西消灭了,我们就出发!”

孩子们向篝火跑去。

篝火上吊着的行军锅里,混合着野菜的疙瘩汤正在翻滚,一个炊事员正把辣椒粉撒到锅里去。坐到了篝火旁边,人们才发现天放晴了,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长长的彩虹。

萍萍指着彩虹问许苓:“④叔叔妈妈,那是什么?”

许苓回答:“虹。”

萍萍望着这奇异的长虹,看呆了。

廖文凑近汪坤:“小文书,你有学问,听说虹是太阳的光变的,是真的?”

“嗯,”汪坤肯定地点点头,“可我说不明白:明明是白色的光,一遇到水,竟然有这么多颜色?”小秦说:“我奇怪的是:明明是七种颜色,合在一起,就是光,就能照得到处都发亮!”

(有删改)

【注】小说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背景,讲述了一批小红军被安全护送到达根据地的故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中午时分到第二天天亮为时间线,穿插了草地由变天到大雨再到天晴的天气变化,组成了故事发展的时间、空间背景。
B.红小鬼们在闪电、大雨中手拉手行进,如长链、如雁行,既表现出小红军们在恶劣的天气下互相帮助,又凸显了他们的纪律严明。
C.“魏指导员和黄长友交换了一下眼色”的细节,暗示出两个人在会面并亲热地交谈后又有了安置红小鬼们的新计划。
D.“闪电映出这队红色少年的身影”“高地棱线上,依稀有人影在活动”两个剪影式镜头极具画面感,“红色”“高地”富有战争年代的气息。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脊梁骨”一词一语双关,这句话写出了肖国成的形象特征和对战士的影响力。
B.由句子②可以推知,小战士们从收容队战友那里领到“重大任务”后将获得更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句子③以动写静,用清晨雨后风动雨落的环境描写渲染现场沉默凝重的氛围,衬托了听完信后战士们的昂扬心情。
D.句子④中红小鬼萍萍喊女战士许苓“叔叔妈妈”,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称呼中,充分体现出萍萍对许苓的信任依赖与亲近温暖。
8.毛泽东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经历了长征洗礼的战士们身上都打上了“草地精神”的印记,请简要分析“草地精神”的内涵。
9.文本所节选的部分并未设置主角,而是刻画了群像,请结合小说的题目《虹》和结尾写“虹”的内容分析这样构思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安石曰:“以天下之大,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贤者,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其谗愿,则皋、稷、契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取之、任之,非其道故也。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边众人推其所谓贤能,出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吏之。此取之之道也。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狃习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僇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者,则皋、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

(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注】①四凶:传说为尧、舜时期四个恶名昭著的部族首领;比喻凶残贪婪的朝臣。②皋、稷、契:传说中舜时的贤臣皋陶、后稷和契。这里借指贤臣。③狃习:熟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智能A才力之士B则得尽C其智D以赴功E而不患F其事之不终G其功H之不就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
B.肆,文中指“任意妄为”“恣意而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含义不同。
C.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世以“乡党”泛指乡里。
D.陟,文中是“提拔、晋升”的意思,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当世人才很多,却还是会有无人辅佐君主的忧虑,王安石认为这是因为皇帝选拔人才的方法并不高明,求贤的诚意不够。
B.在论述“任之之道”时,王安石提出对于人才要将其任命到与他的能力相匹配的职位上,并且要安排其长期任职,使之专于此任。
C.任职中,官员是否有能力处理事务都会显露无遗,朝廷对他们进行成绩考核,那些工作不称职的无能之辈将会被免职处罚。
D.王安石在文中多次提到先王之时的做法,是为了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的用意相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吏之。
(2)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僇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
1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四凶”和“皋、稷、契”的事例,但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11-25更新 | 9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河北省适用)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怀不可见请余赋诗(其二)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寒,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注】①鶱:鸟飞的样子。②翮:羽毛中间的部分,指抟蛙。③阳台:巫山的一座山峰。④虞罗:渔猎者设置的网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实似小序,详细交代了写诗缘由,能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诗意。
B.首联上下两句均使用了特殊语库,“省”“疑”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C.颔联写黑鹰扇动翅膀刮起的风能吹到边塞,寒冬时栖宿巫山阳台,气魄宏大。
D.颈联写虞罗施巧抓捕,春雁同行猜忌,反映出黑鹰所面临的境遇非常恶劣。
16.全诗是如何体现黑鹰的“不凡”的?请简要分析,
2023-11-25更新 | 7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河北省适用)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古蜀国与世隔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以日月为比较对象,高度赞扬屈原高洁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达到故宫游览,在九龙壁前看着威风凛然的浮雕龙刻,不禁想到很多诗人曾把这神奇、祥瑞的龙写入了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25更新 | 7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河北省适用)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食,指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日食主要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与地球处于月球阴影的位置不同有关。

①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如果正好排成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②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③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④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⑤最后太阳面被圆的黑影全部遮住,天色转暗。⑥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太阳开始生光、复圆。⑦由于月球比地球小,但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⑧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月球遮住一部分太阳时发生日偏食,月球遮住太阳中央部分时发生日环食。⑨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⑩大约公元前一千多年就已有确切记载。

虽然日食发生有不确定性,地球也并非太阳系中唯一能够欣赏日食的行星,但地球仍是欣赏日全食的“最佳观影区”。因为日全食的发生首先就要求行星要有较大的卫星。以火星为例,虽然火星有两个卫星,________________,不能完全挡住太阳,因此在火星上只能看到日偏食或日环食。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3-11-25更新 | 8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河北省适用)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绘画写实能力的获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有此能力,人类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观念上占有一切对象了。不过观念上占有毕竟不等于实际上占有,绘画形象与它所要占有的对象相比,a无疑“先天不足”,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①天边的云、远处的海、高原上飞舞的雪花、月光下的婆娑树影;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绘画却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

然而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静态的绘画形象相对其生活原型而言,固然是“不真实”的,但这种“不真实”却能造就更高的“真实”。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却也转瞬即逝;生猛鲜活,却也终将死亡。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生命②花、如云、如流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很可能只在某一瞬间,正所谓“昙花一现”。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化瞬间为永恒者,唯有绘画与雕塑。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将稍纵即逝的变成永不消失的,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一个人,或者一朵花、一匹马,一旦变成绘画或雕塑,b就不会再“死”了。

20.在行文中,使用引号,有时会有独特的效果意味。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引号,请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
21.请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强调永恒的重要性,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段里有①②两处加点的“如”字,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无数个瞬间”。青少年的成长中会经历很多的瞬间:顽强拼搏的瞬间,担当奉献的瞬间,温暖感动的瞬间,灵感迸发的瞬间,好奇探索的瞬间……一瞬间的光亮也许有限,但无数个瞬间,必将汇聚成最灿烂的时代风华。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4王愿坚(1929-1991)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王安石(1021-1086)  论说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20-22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