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古代诗歌的技巧-结构技巧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3-12-06 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霞散绮

宋·夏竦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注释:①此词为夏竦奉旨为宋真宗的一次宴乐而填的应制词。②按:演奏。③凉州:曲名。音韵高爽悲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时令气候,勾画出了新秋晚景之神韵。
B.“宫阙锁清秋”由李后主“小院锁清秋”脱化而来。但两者无论是声容气象,境界情怀都不一样。
C.词的下片描绘富丽豪华宴乐场景,语言雍容华丽而又不乏清婉。
D.本词描写的是宫廷生活,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帝王宴游享乐,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暗含对统治者骄奢享乐生活的讽谕。
2.请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姜 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词人作此词时恰在吴松,已离家乡杭州不远。②亚:接近。
3.这首词在结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4.下阕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1-08-17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29 诗歌的表达技巧-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①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②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③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④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压酒囊即代指官俸。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为口忙”既指谋生糊口,又指因言获罪,语带双关,语言平实而表意丰富。
B.“好竹”句见竹闻香,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也上承“为口忙”,具体形象。
C.“逐客”句以“不妨”写贬谪,大有苦中作乐意,与白居易“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叹不同。
D.“荒唐”“只惭”等语表现了诗人虽遭遇不公而无怨天尤人之意,故有自我解剖之心。
6.诗歌是怎样围绕“初到黄州”进行构思?试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8.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023-09-24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秦楼月·芳菲歇

南宋·向子諲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乾龙节,四月十三日为宋钦宗赵桓诞辰,定名乾龙节。此时钦宗被金人禁闭于五国城的土牢里。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春时节,无边烟水,无边山色,词人却因难望故园而伤心,乐景哀情。
B.“伤心切”连用,直抒胸臆,加重了词人内心的悲切,有音调和谐之美。
C.“可堪”起笔,有反问之意,乾龙节现在已成耻辱的象征,难免哀怨悲凉。
D.本词采用入声韵,特点是短促急藏,对情感的表达能起到推助的作用。
10.本词构思巧妙,词人用心极深,情感抒发也注意层次,请结合文本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①此诗是大观园儿女海棠诗社第二次活动时,林黛玉吟咏之作。②评章:评说、议论,亦借指吟咏。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像诗魔附体似的,从早到晚执着沉迷,绕篱倚石低吟不断。这恰符合所有人的创作经验。
B.颔联,人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体现了黛玉的才气与潇洒。
C.颈联,“素怨”即秋怨,“秋心”即“愁”,两词互文,写出了黛玉无人理解的苦闷与自怨自怜的性格。
D.尾联,写自从品评菊花之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千年以来一直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12.本诗构思独特,不落俗套。题为“咏菊”,正文不着一“菊”字,却能处处体现“咏菊”主题,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3-08-02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