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丰城九中、樟树中学、瑞金一中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2-11 1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景语

李书磊

①《红楼梦》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习惯,因不习惯而不喜欢、而拒绝。清代人周永保致友人的一封信就代表了这种心态。信中说:“最可厌者,莫如近世之《红楼梦》,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味同嚼蜡。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亦大可怪也。”“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十二字准确地表述了不喜《红楼》的原因,事实上这十二个字也传神地总结了《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因素:重平常细节和内在心理,与传统小说的传奇风格相去远矣。看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是一种冒险,它对习见的传统是一种挑战,对读者的趣味也是一种新的训练和培养;灵活而开放的读者能够接受这种培养,迟钝且顽固的读者却常常拒绝,因而也就失去了获得新的审美满足的机会。这种人可以称之谓“趣味的落伍者”。

②但是,《红楼梦》难道真的是天外来客吗?其实,如果我们在《红楼》中细心查考,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与《水浒》《三国演义》所代表的叙事传统相联系、相承袭的蛛丝马迹。一个重要的迹象就是《红楼》的景语。

③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在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大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④《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红楼梦》与传统古典小说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传统小说重视的是传奇情节,而《红楼梦》所重视的是日常情节。传奇情节要求曲折性和起伏性,而日常情节则包含着更多、更复杂、更丰富的内容,它不是以故事的机巧吸引人,而以生活细节本有的魅力打动人。《红楼梦》的创造体现在这里而不是别处。这种创造是伟大的,也是有限的。《红楼》景语是《红楼》的胎记,显露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的进化痕迹。

⑤由此我们更清晰地懂得了对《红楼梦》的接受史。清代的士大夫能够很快接受《红楼梦》是可以理解的:《红楼》虽然逼得他们不得不向上一跳,却没有剥夺他们的立足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平常细节和内在心理是《红楼梦》拥有的新的艺术因素,这和传统小说的传奇风格相去甚远。
B.新的艺术形态对习见的传统是挑战,也能训练和培养读者的趣味,有的读者接受,有的则拒绝。
C.传统小说的景语都是为了体现类型而缺少个性的,都是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的铺张景语。
D.《红楼梦》能让清代士大夫很快接受,是因为没有剥夺他们的立足点,能适应他们的审美心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楼》景语是《红楼》的胎记,这证明了曹雪芹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与质的飞跃。
B.《红楼梦》与传统小说都很少写景,作者认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应该是情节中心论者。
C.《红楼梦》写景成语化表现了作者重视情节,忽略情绪,表现了对情节迫切焦急的渴求心态。
D.《红楼梦》与《水浒》等作品的叙事传统相联系、相承袭,其中一个证据就是《红楼》的景语。
3.《红楼梦》中描写自然景色之处颇多,有“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这样的简洁之处,也有密集的成语化景语,如在第十一回中,利用凤姐探病秦氏返回会芳园之时,曹公通过其“凤眼”,对宁府的会芳园进行了大笔墨描写:“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繁,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黄盈耳,别有幽情;罗持穿林,倍添韵致。”对这一处景致的描写,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此处描写色彩萧瑟,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既有自然之景,又有楼台之局等。
B.运用动静结合,既有空间布局的静态,又有流水、莺啼、蛩语等动态描写。
C.此处的景物描写以乐景衬托哀情,表现了凤姐为秦氏之病伤怀不已的心情。
D.多角度的描写展现了会芳园的别致不凡,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暗含的衰相。
4.第④段划线句“这种创造是伟大的,也是有限的”,请结合文本分析“伟大”和“有限”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5.清代人周永保致友人的信中对《红楼梦》的心态是“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亦大可怪也”。请结合文本,分析周永保为什么不接受《红楼梦》。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行酿酒师(节选)

铁 凝

终于说到了酒。先品酿酒师带来的自酿酒。酿酒师太太客气地谢过那两位白面侍者,从其中一位手里接过醒酒器,亲自为大家斟酒;白面侍者立即退至不惹眼处,职业性地垂手侍立。无名氏持住杯颈,观察酒体深闻酒香,他静下心,尝了第一口。就算他的酒龄如此之浅,和在座各位相比他应该是个怯场者,就算他真的怯场,他还是品出了这款酒色暗红、果香味丰富的自酿酒的高雅气质。它讨喜,柔顺却并不通俗,味道十分集中。他观察左手边的小司,小司的表情是沉吟中的肯定。无名氏有几分惊喜地对酿酒师说,不知道这酒是在哪里酿出来的,北京附近?听说密云有块地最适合。这酒有名字吗?也许是出自库尔勒?你们不是一直在说库尔勒吗?他说着轻轻一抬手,两位侍者之一迅疾将倒空的酒瓶递上,却原来这是一只没有酒标的“裸瓶”。无名氏拿过酒瓶看看瓶身又抠抠深凹的瓶底,继续他的提问:“这么好的酒怎么没有名字呢?”酿酒师矜持地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名字的酒才有可能是酒中珍品。那些名声震天的你能喝吗?比如“拉菲”。你喝你就是土老财。当然,我不否认这都是让国人给闹的。

会长说得了你也别太卖关子,快把你这酒名告诉无总。无名氏说还是得有个名字啊。

酿酒师说我这是被逼无奈,这酒名叫“学院风”。学院风。无名氏说。学院风。会长说。

学院风啊。无名氏几乎抒起情来。他觉得这名字很有趣,他由风还想到风土。他更心仪风土这个词。他觉得人的根系如同葡萄的根系一样,都是和风土相连的,有风而无土那不就成风筝了吗。风土,还不如叫学院风土呢。但是学院和风土又有何相干?

会长适时把酿酒师再做介绍,他说酿酒师原是农学院果木栽培的教授,擅长化验,一种酒他能给你化验出好几十种酵母。

可酒是酿出来的,不是化验出来的啊。一直闷着头吃冷盘的小司突然说。

酿酒师显然没把这个胖乎乎的年轻人放在眼里,他对无名氏说,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庄园我都去过,上星期还陪一个国企的副总去智利买了酒庄。中国,不客气地说,目前最理想的葡萄种植地就是库尔勒。你可能不相信吧,我爱那地方,三年之内我飞了一百多趟。

一百多趟,这的确是个有规模的飞行数字,可是酿酒师用什么时间酿酒呢?

无名氏还是对酿酒感兴趣。他希望酿酒师对他做些酒的启蒙,比如眼下这款“学院风”的特点,是什么葡萄酿出来的,他该怎样欣赏它。这时酿酒师身上的手机响了,他起身离席接电话,一迭声地叫着“董事长”。电话那边好像答应了什么事,请他提供账号。当他回到饭桌时,面带兴奋地搓着双手。他不提葡萄,只讲库尔勒的旅游资源,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罗布泊、楼兰古城探险什么的。酿酒师太太也不失时机地做些补充。她说那地方就是仙境,什么烦恼一到那儿都会化掉,包括疾病。她说她跟当地的女孩子们跳舞,都跳好了颈椎病。她说着,像维吾尔族姑娘那样灵活地动起了脖子,动脖子是维吾尔舞蹈的一个基础动作。以她看上去的年龄,她的这个动作并不讨嫌,也可以说还有几分质朴的天真。本来无名氏已经开始有点厌烦酿酒师的做派,但是酿酒师太太的掺和削弱了这种厌烦。无名氏不禁想到一种名为小维铎的葡萄品种,独立不成气候,可它的单宁味和辛辣味都足,既清新又复杂,对于掺和有着画龙点睛之妙。无名氏了解到,波尔多列级酒庄的很多酒都需要小维铎的掺和。他于是坚持问酿酒师“学院风”是用什么葡萄酿成的。

葡萄?是的,葡萄。酿酒师喃喃着,仿佛主人在向他提起一件早年模糊的旧事。

会长救场似的对无名氏说,“学院风”就出自库尔勒的葡萄啊。那儿,有人已经许给酿酒师两百亩地,种什么葡萄都绰绰有余。

无名氏说你的意思是那儿有了地还没有葡萄?会长说有,有,新疆哪儿找不着葡萄啊。

无名氏说我可听说酿好酒需要有年头的葡萄。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也不是一回事。法国那些名庄的葡萄藤至少是二三十年以上的。

酿酒师自负地拖着长声说,用——不——着。您还会说那些名庄的酒不都得酿个一两年么。我告诉您,根本用不着。这款“学院风”我就用了一个星期,我有化学方法,快得很。您也尝了,不输给他们吧。

无名氏又喝了一口“学院风”,他不改初衷:这的确是一款相当不错的酒——特别是,假如它真出自酿酒师在库尔勒的化学酿造。

酿酒师趁着无名氏的兴致鼓动似的说,他和几个朋友打算把那两百亩地分割成小块建若干幢别墅,无名氏——无总有兴趣可以参与,钱不用多投,500万就行。500万,在北京能干什么呀?在库尔勒,您就可以有自己的葡萄庄园。您想亲自酿酒,您想摘葡萄,您想旅游,直飞库尔勒了。平时我们给您看着房,游客来也租给他们住,何乐而不为?

无名氏听明白了,怨不得酿酒师不喜欢谈酿酒呢,而且有点憎恨葡萄。再多提葡萄和酒,说不定他能跟你急。可是无名氏不想将500万扔在酿酒师的这个建房项目里,虽然这的确不是大钱,那他也不乐意。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名氏在品尝出自酿酒的讨喜、柔顺后接连抛出三个问题,体现出他内心的愉悦,以及希望了解更多有关自酿酒信息的急切心情。
B.面对无名氏的追问,酿酒师故作矜持,欲擒故纵,目的是想通过自酿酒抓住无名氏的心,进而获得无名氏的信任,拉到项目投资。
C.酿酒师向大家介绍新疆资源时,酿酒师太太不失时机地做些补充,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小说主要体现了他们感情深厚,兴趣相投。
D.会长在小说中虽然出场次数不多,却时刻维护着酿酒师,极力帮助酿酒师获得无名氏的信任,暗示会长与酿酒师很可能是一伙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场宴会上,围绕“酒”展开话题,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叙事清楚,结构完整。
B.小说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表现无名氏品尝自酿酒时的情形,突出无名氏对品酒感兴趣,并引出后面的情节。
C.小说穿插酿酒师中途接打电话的情节,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与他极力鼓动无名氏投资的行为相呼应。
D.这篇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所谓的酿酒师,不过是一个以酿酒为名的投机商人,透露出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丑陋的灵魂。
8.小说中的自酿酒是用化学方法调制出来的,这在文中有多处暗示。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无名氏,也有人说是酿酒师,你认为是谁呢?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言事者请城绥州,屯兵积谷以备党项。边城互言利害,前后遣使数辈按视,不能决。时已大发丁夫,将兴其役,诏若水自大名驰往视之。若水上言:“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自赐地赵保忠以来,人户凋残,若复城之,即须增戍。刍粮之给,全仰河东。其地隔越黄河、铁碣二山,无定河在其城下,缓急用兵,输送艰阻。且其地险,若未葺未完,边寇奔冲,难于固守。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材木匮乏。城之甚劳,未见其利。”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选自《宋史·钱若水传》,有删改)

材料二:

李继隆与转运使卢之翰有隙,欲陷之罪,乃檄转运司,期八月出塞,令办刍粟。转运司调发方集,继隆复为檄言:“据阴阳人状,国家八月不利出师,当更取十月。”转运司遂散刍粟。既而复为檄云:“得保塞胡侦候状,言贼且入塞,当以时进军,刍粟即日取办。”是时,民输挽者适散,仓卒不可复集,继隆遂奏转运司乏军兴。太宗大怒,立召中使一人,付三函,令乘驿骑取转运使卢之翰首。丞相吕端、枢密使柴禹锡皆不敢言,惟枢密副使钱若水争之,请先推验有状,然后行法。上大怒,拂衣起入禁中。上既食久之,使人视廷中有何人,报云:“有细瘦而长者,尚立焉。”上出诘之,曰:“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尚留此安俟?”对曰:“陛下不知臣无状,臣当竭其愚虑,不避死亡,补益陛下,以报厚恩。李继隆外戚,贵重莫比,今陛下据其一幅奏书,诛转运使。虽有罪,天下何由知之鞠验事状明白乃加诛亦何晚焉?献可替否,死以守之,臣之常分。臣未获死,固不敢退。”上意解,乃召吕端等,奏请如若水议。

(选自司马光《沫水记闻》,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何由A知之B鞠验C事状D明白E乃加F诛G亦何H晚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指紧急的情况,“缓”无实义,和《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构词法相同。
B.阴阳人,即阴阳家或阴阳先生。旧时指以择日、星相、占卜、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C.尚留此安俟,即“尚留此俟安”,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忌不自信”句式不同。
D.贵重,指身份显贵,地位重要。与现代汉语“贵重物品”中的“贵重”一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在绥州筑城屯兵一事,守边的将领同朝廷的使者意见不一,所以朝廷派钱若水前往考察。
B.李继隆在出塞时间的问题上出尔反尔,目的是陷害卢之翰,因为一旦后者筹集军用物资不及时就要被处罚。
C.钱若水在皇帝做出杀卢之翰的决定后,以一人之力面折廷争,强调依法办事,不能随意杀人。
D.皇帝对钱若水的做法很生气,但被他“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态度感动,最终听取了他的意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
(2)朕所以擢任尔者,为贤尔,乃不才如是邪!
14.你认为钱若水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根据材料各归纳一件事证明你的观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啼鸟   (节选)

欧阳修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滁州期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先写春光明媚时诗人却心情黯淡,为后面写诗人寻觅慰藉做好了铺垫。
B.两个“醉”字使用顶真手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在花鸟陪伴中频频举杯的情态。
C.花朵嫣然含笑而鸟儿殷勤劝饮,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心志。
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来却变成赏春时品尝的美酒,诗歌的情调有了明显的变化。
16.有人说“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诗人自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