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思妇闺怨诗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3-12-18 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9-01-30更新 | 1845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3.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4.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5.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在暮色中所见,“平林漠漠烟如织”传达出一种寂寞惆怅的情绪,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
B.“寒山一带伤心碧”,写主人公登高伫望不觉日暮,山色转深,自己的主观色彩尽情地涂抹于景物之上。
C.“宿鸟归飞急”,构思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以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寞无依。
D.全词写景角度多样,短短一首词中,掇取了多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手法运用娴熟。
6.清人许昂霄在《词综偶评》说,本词“乃是远人思归”,“或注作闺情”。你同意那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06-27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玳瑁:一种海龟,龟甲类观,可作装饰品。②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③丹凤城:此指长安。④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郁金堂”“玳瑁梁”,主要是为了表现卢家少妇这高贵人家的富丽堂皇。
B.“白狼河”照应“十年征戍”,“丹凤城”照应“九月寒砧”,诗作前后联衔接自然
C.“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的视听感,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D.以女主人公的视角,从小的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寄予了诗人的同情。
8.本诗最后一联与《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联,都用明月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情感,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子

温庭筠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曹勋

惨惨西风。人与两州的俱不见,一江残照落霞红。橹声中。

汀花蘋草六朝空。人向赏心远恨,闲云犹绕建康宫。古今同。

【注】①金鸭:指香炉。②兰釭:指灯具。③两州:指北宋都城汴州与南宋都城杭州。④赏心:指建康(今南京)赏心亭。

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泉子》为词牌名,此调的格体不一,或上下片各五句,或上下片各四句。
B.“日映”等五句从日色穿窗写起,到默对炉香、背着灯光结束,由外写到内。
C.“宿妆”二句女主人公梳妆之后登高望远,“薄”字写出故乡因遥远而模糊。
D.曹词上阕的写景视听结合,西风残照中“不见”与“见”的对比也隐有深意。
10.两词分别以“燕双双”“古今同”作结,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3-12-02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主题相同,表达的都是折芳赠送所思念的人而不得的痛苦。
B.《涉江采芙蓉》是以芙蓉为寄托,运用正衬手法,以哀景衬哀情,末句感情哀伤不止。
C.《庭中有奇树》是以树为寄托物,末句自我安慰。
D.两首诗都是工整的五言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12.前人在评价《庭中有奇树》时说“馨香盈怀袖”一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请加以赏析。
2023-11-30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