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2-31 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

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

就建筑和群外的自然而言,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藏”,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寺既藏于深山,寺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更加辽阔,更加不朽。

西方建筑则不然,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它是放射的以不凡的形象高傲地鄙视自然。在欧洲城堡里常常会耸起一些高高低低的塔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生怕人们忽视了它们。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

(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

材料二:

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

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

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其中,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一方面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成为建筑组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

西方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中庭式住宅。但古罗马也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自古罗马以后,西方住宅很快倾向于独立式布局,即把原来离散的单体建筑合并起来,组合成独立式住宅,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从中世纪的城堡,到文艺复兴的府邸和别墅,再到古典主义的府邸大多如此。室内各种房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房间,通过“大厅式”“楼梯厅式”“长廊式”“连列厅式”等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室内空间系统。

(摘编自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把中国建筑群比成一幅画,群中的建筑单体就是画中的线,群外围绕的城墙或墙则是画框。
B.中西方文献资料认为,最初的住宅建筑都是先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建造的“巢居”和“穴居”。
C.中西方传统居住建筑,在整体布局、室内空间连接方式以及空间组织关系上,多存在不同之处。
D.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
B.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既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也表现在建筑单体中。
C.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建筑的绘画价值。
D.尽管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但也不会因此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
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的一项是(       
A.李白《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薛宝钗住的“衡芜苑”的描写,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2024-01-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瞰,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两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
B.明少爷一身英国呢料西装,德国爱顿皮鞋的装扮,显现他注重仪表,养尊处优,而下文却写他投身新四军,令人不解,显得很神秘。
C.任蕴清和朱友航在楼下下棋,楼上传来茶盏破碎声,这是明少爷在抗议父亲锁门幽禁他;而朱友航骂任蕴清,则是因为任蕴清下棋时心不在焉。
D.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
B.“扳指”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它不仅通过“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串联了故事情节,而且还象征着任家高贵的身份。
C.小说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这样典雅整饬的古语。
7.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4-01-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这十年

她们穿着同样的衣饰,在同样的音乐下同时跳《水月洛神》中甄宓独舞名场面,沈佳艺体态之美,动作之利落,爆发力之强,控制之精准,简直是力与美结合,抑扬顿挫,精美绝伦。而易文艳相形见绌,越跳越不自信,动作越发局促、欠缺。

曾导的注意力只在沈佳艺身上,兴奋溢于言表,她跟随沈佳艺的移动在场边游走,目不转睛地凝视沈佳艺,嘴里给沈佳艺打着节拍,不时击掌喝彩,没有向易文艳这边投来一瞥。

易文艳的好朋友陈冉也站在场边,手持DV录制女主角排练场面。

沈佳艺上步同肩宽,发力蹬地,往上吸腿,手打开,直走立圆,跳出她日后成为经典动作的“点步串翻身连续六个绞腿蹦子”,叹为观止。

易文艳就在此处按下停止键,她无法复制沈佳艺的动作,跟上沈佳艺的节奏。

曾导甚至没注意到易文艳跳不下去了,她全神贯注于沈佳艺,为她的举手投足屏息。

沈佳艺完成连续六个绞腿蹦子直走立圆、伏在地板的瞬间,曾导情不自禁一声大喊:“成了!”鼓掌奔向场中央。“精彩绝伦!难以置信!”

易文艳也鼓掌喝彩。但陈冉凝视DV屏幕,从屏幕里发现易文艳眼底的落寞,表情流露出一丝沮丧。

陈冉视线离开DV屏幕,投向易文艳,被罔顾的易文艳察觉到陈冉投向自己的目光,回望过去。两人对视,心有戚戚。

陈冉关闭DV,走到易文艳身前,小艳仰面躺倒,胸前练功服、水袖领口腋下全被汗湿透,脸和头发水洗过一样。

陈冉伸手想拉小艳起身:“站起来,重新来过。”

易文艳盯着天花板,失神地说:“让我一人待会儿。”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易文艳在B角和群舞之间来回跳动,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在排练,一天一天咬牙苦撑,撑过那些无论怎样努力依然技不如人的日子。

陈冉见证了整个过程。

这一天很晚了,易文艳才回到宿舍,睡得迷迷瞪瞪的陈冉被弄醒,翻身入睡。

不知过多久,陈冉再翻回身,睁眼醒来,吓一跳,易文艳盘腿坐在她床上,如一尊雕像,一动不动。

陈冉睁大眼,望着小艳身影,轻声问:“不睡?”

易文艳坐在黑暗中:“睡不着……”

陈冉坐起身:“每天那么辛苦……”

易文艳声音很轻:“有什么用啊?怎么跳都是个‘鸡头’……”

陈冉不知如何安慰。

易文艳继续说:“‘鸡头’和‘凤头’的距离,比郑州离北京还远……”

陈冉沉吟一下,说:“撵别人,做别人的仿品,不如做好自己。”

这是她看着室友这么辛苦训练,模仿,想了很久才想到的一句劝慰,也是一种可能的突破,她已经憋了很久,现在终于忍不住说出。

听到这句话,易文艳向陈冉扭过脸儿,双眼在黑暗中熠熠闪光。易文艳的脑海像是暗无天日的房间里突然进了一束光,猛然从床上蹦到地上,光脚冲到门口,一把拉开门又停住,回头问陈冉:“帮我试试?”

陈冉问:“现在?”

易文艳点头。陈冉笑了:“疯了你。”

但是毫不迟疑地下床,趿拉上拖鞋,走向易文艳。

易文艳也笑了。

两人摸到排练场,重新打开所有的照明灯,亮如白昼。

陈冉趿拉拖鞋,绕着易文艳解说:“我观察你好久,你胯比别人开,腰的柔韧和腿的跨度是你的优势;但你个儿不够高,四肢不够长,肌肉也欠缺力量,模仿沈佳艺,等于让你避自己长、扬自己短。她跳《若离》,抑扬顿挫,大开大合,打个比方,她是方的,你就该是圆的,把所有直角磨成圆角,连接像丝一样顺滑、动作像水一样流动。”

易文艳双眼绽放光芒,然后开始舞蹈。

这一下,易文艳仿佛脱胎换骨,完全变了一个人,她跳的《若离》,完全脱离模仿沈佳艺的痕迹,如陈冉刚才的指导,没有了沈佳艺的顿挫激昂、大开大合,却如水般丝滑、流畅。

——她完全心领神会,而且立刻就演绎在她的舞蹈中。

——或者,这只是她这段时间艰苦训练,厚积薄发的结果。

陈冉不停地大声鼓励:“对,对,这才是你!”跳到沈佳艺“串翻绞腿蹦子”动作时,易文艳完全放弃复制,点翻直走立圆,典雅之美。

改天,当曾导再让她和沈佳艺同时跳《若离》时,易文艳勇敢地跳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易文艳版的《若离》。

排练场的气氛凝住了,除了伴奏音乐,所有的声音都消失,曾导静静地坐在场边,好长时间一动不动,审视易文艳的眼神里,流露几分疑惑。

沈佳艺站在场边举着水杯,也在凝视小艳。

陈冉举着DV,心里惴惴,不时观察曾导表情。

屏幕里易文艳仰躺在地,完成舞段,气喘吁吁起身,面对曾导,等待判决。

202210月《我们这十年》,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沈佳艺完成“点步串翻身连续六个绞腿蹦子”后,易文艳虽然也鼓掌喝彩,但是落寞的她却不是发自内心的惊叹。
B.双眼在黑暗中熠熠闪光这一特写镜头,借眼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陈冉的话带给易文艳的启迪,让她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C.在易文艳勇敢地跳出自己版的《若离》后,曾导审视易文艳的眼神里,流露几分疑惑,是因为她不相信易文艳的跳舞水平这么高。
D.沈佳艺站在场边举着水杯,也在凝视易文艳,是因为她对易文艳完全放弃复制,跳出易文艳版的《若离》不置可否。
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强调易文艳和沈佳艺穿着同样的衣饰,在同样的音乐下同时跳《水月洛神》,是为了说明两人舞蹈天分有很大差异。
B.小说开头详写沈佳艺精美绝伦的舞姿,结尾却一笔带过易文艳版的《若离》,是为了详略对比,避免重复。
C.陈冉作为次要人物,通过她的DV视角,让读者客观公允地看到了易文艳所受的委屈和不公平待遇。
D.小说结尾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和易文艳、陈冉一样满怀期盼地等待曾导的判决,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10.作为“奋进新征程、一起向未来”的二十大优秀影视剧的同名小说,《我们这十年》通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4-01-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鲒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已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向寿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1.文中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字母。
糜A知B猎C者D张E罔F前G而H驱I己J也K因L还M走N而0冒P人Q至R数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留下“周公吐哺”的佳话,但他并非“三王”之一。
B.效,文中“遽效煮枣”与《苏武传》中“今得杀身自效”都为“献出”之意。
C.三鼓,文中“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之意。
D.殆,文中“殆能自免也”与《六国论》中“且燕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都是“大概”之意。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C.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这一打算,事实证明了陈轸的先知。
D.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15.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
2024-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