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1-12 4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有两大主要因素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第一个因素,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 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③1938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犸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32天。除了积攒了浓密的面部须发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两大突破性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人类会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内源性”昼夜节律,也就是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克莱德曼和理查森都没有随机地醒来和入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可预测的、重复性的模式,即有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约 15 个小时),并伴随有大约9个小时的睡眠。第二个出乎意料且意义更重大的发现是,他们规律性循环的“睡眠—清醒”周期并不是精确的24 小时,而是始终确切地超过了 24 小时。在这项开创性实验的八十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它与地球的24小时自转周期相差得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任何一个有职业自尊的瑞士钟表匠能够接受的精确计时。

④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生活在类似的黑暗环境中。我们通常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阳光就像转动走时不准确的手表侧面旋钮的食指和大拇指,每天有条不紊地重置我们不准确的内部时钟,将其“调” 回精确的24 小时。24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央一处被称为 “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在这一位置上,视交叉上核会对从每只眼睛沿着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后部进行视觉处理的光信号进行“抽样分析”,利用可靠的光信号来校准不准确的内在时间,将其重置为精确的24小时周期,从而防止任何偏差。它是整个生命体生物节律交响乐的中央指挥。对于白天活动的昼行性物种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些过程会在夜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

⑤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你的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腺苷, 它会制造出 “睡眠压力”。你清醒的时间越长,腺苷所制造出的睡眠压力就会累积得越多, 因而你会感觉越困。高浓度的腺苷可以通过一种巧妙的双重作用效果来降低大脑中促醒区域的“体积”, 同时调高睡眠诱导区域的比例。 由于这种化学睡眠压力,当腺苷浓度达到峰值时,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就会占据上风。在清醒12~16个小时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⑥然而,你可以通过使用一种让你感觉更加警觉和清醒的化学物质来人为地降低腺苷的睡眠信号:咖啡因。在大脑中,咖啡因与腺苷对抗,通过霸占腺苷的结合位点——即受体——来发挥作用。一旦咖啡因与这些受体结合,它会阻塞并有效地抑制受体,起到掩蔽剂的作用。这就相当于用手指堵住耳朵来隔绝声音。通过胁迫和占据这些受体,咖啡因阻断了腺苷向大脑正常传递的困觉信号。结果是,尽管腺苷水平高到正常情况下足以让你入睡,咖啡因还是会诱使你感觉十分清醒。然而咖啡因能被肝脏中的一种酶清除掉,随时间而逐渐被降解。一旦肝脏代谢掉了产生阻碍作用的咖啡因,你就要准备好接受一个恼人的后果,即人们常说的“咖啡因崩溃”现象。就像一个玩具机器人的电量耗尽一样,你的精力水平会直线下降,并再一次陷入强烈的睡意中。

⑦至此,你也许会认为调节睡眠的两种主导力量——视交叉上核的24小时昼夜节律和腺苷产生的睡眠压力信号——会相互交流来将它们的影响联合起来。事实上并非如此,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相互独立的系统。它们不会结合,不过,它们通常处于统一战线。下图从左到右囊括了48小时的时间。图中的虚线是昼夜节律,称为过程C。实线是腺苷带来的睡眠压力,也就是过程S。

⑧上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直接反映出了你对睡眠的渴望。两者之间的距离越大,你的睡眠欲望就越强烈。例如,早上7点醒来之后到了上午11点,虚线和实线之间只有很小的距离。这种微小的差异意味着睡眠驱动力很微弱,而保持清醒和譬觉的欲望很强烈。然而,到了晚上11点,你的大脑中充满了高浓度的腺苷。此外,昼夜节律的虚线也在下降,降低了你的活跃度和警觉性。结果,这两条线之间的差距变得很大。大量的腺苷和不断下降的昼夜节律强强联合,激发了人们对睡眠的强烈渴望。

(摘编自马修·沃克,田盈春译《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即便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人体也可以规律性地醒来和入睡,这表明昼夜节律具有“内源性”。
B.人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 24小时15分钟,其不精确性促使阳光每天对其进行重置和调整。
C.腺苷通过调节大脑中促醒区域和睡眠诱导区域的占比来制造睡眠压力,这种睡眠欲望是不可抗拒的。
D.咖啡因通过占据腺苷的受体来发挥作用,它可以有效降解腺苷,以达到缓解困意、诱使清醒的效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时间段破纪录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时间、偏好的饮食时间等,都可佐证人体昼夜节律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B.所谓“咖啡因崩溃”现象,指的是咖啡因被人体代谢后,其功效慢慢消退,极高水平的腺苷会使人感到极度疲劳。
C.通常情况下,上午较下午精神状态更佳,这是因为昼夜节律的强力激活和低水平腺苷的共同作用会使人神清气爽。
D.只有当昼夜节律和腺苷产生的睡眠信号同属一个系统,它们才能相互交流并联合起来,调节人体睡眠和清醒状态。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大多数人”“通常”等词,体现了用语的严谨性。
B.作者善于打比方,如第④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视交叉上核”的功能。
C.文章第⑦段运用归谬法,对错误的认识予以反驳,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D.文章末段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解说图片,阐明不同时间点对应的曲线内涵。
4.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方便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班级学习小组要为这篇文章撰写摘要,请你列举出写作要点。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1-16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 票

萧 乾

我是怎么认识老赵的呢?这还得从我玩上邮票说起。

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正在欣赏几张新弄到的大清帝国邮票呢,坐我右边一个蓬乱的头探到我的座位上来,我赶忙把它藏起,侧过头看他那清癯、眉间带点苦相的脸。

这人姓赵,才转学来的,我不认识他———我最不爱看人苦相。他问:“你干啥留那东西?”这辽宁口音逗得我直笑。我应了一句:“玩玩罢咧。”

他偏过身子,半叹息半哼哧地来了一声:“玩玩,那么一大片土地玩丢了。”

我不明白这话,但也不好再问下去。

下午,我又在第三宿舍楼梯上遇到他,正捧着报纸看。我问:“什么土地给玩丢了,谁玩丢了的?”他把报纸指给我一看,印着溥什么要称帝。

这不是又多了一国的邮票吗?我把手搭在他肩上,问他有没有邮票给我。他用鄙夷的语气由鼻子里哼出:“多着呢。”呵,我听了高兴得真是不知怎么好。可是这人却丢了魂似的往楼上逃。

我蹑手蹑脚地跟在他后面。等他回身摸钥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速之客,就用敷衍的口气说,进来坐坐。我吹着哨,蹦了进去。

我问:“邮票呢?”

他怅惘地看了我一眼,说:“咱都快当亡国奴了。”

干什么非骂人一句才拿出来呢?

我忽然看到抽屉缝露着一个信封,就马上扯出来。咳,翻过来有着一张新奇的邮票。仔细一看,在一座塔的上面印着“满洲国”三个字。嘿,这不是新成立的满洲国吗?我笑了,抬起头来,用动人的语调向他乞求:“我可以撕下来吗?这纸信封不会撕破的。”

那人懊丧地说:“要那气死人的东西干啥?”

“用处大着呢!”我又马上改了口风。“是的,没用更可以送我。”

“你们这些人——”他端详了我一下,又勉强地挤出来一声苦笑才说:“拿去吧,有的是。”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撕了下来,头一回若是给人扯得一塌糊涂,下回就该碰钉子了。于是,我又嘱咐了他一阵:再有,可别给别人。向他道了一声谢谢,才一溜烟跑下了楼。

后来,我又想办法从老赵手里得了三张邮票,都是宝贝。为了讨好他,我常上课时偷偷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或口香糖,可每次他都不甘心接,接了也不吃,好像只是不愿得罪我才收下的。

那天下晚学,我又跑去老赵宿舍门口,没等答应就闯了进去。嘿,这家伙用被子缠紧了全身睡起觉来了。我想由底下挠他脚心,又想这假君子,惹不得。我认真地喊了一声:“老赵。”他还装着玩儿,于是我就施展竹里捉螃蟹的办法,用手向被筒隙处用力钻。滚热滚热的,我摸着脑门了,往下摸,呵,摸得手指都湿湿的了。

怎么,这么大个子哭啦?

陡然,他露出了头,睁着两只红肿的眼睛,半晌,说“朋友,我们要分别了”,然后扯出一封印着“吉林”下款的信封给了我,说:“揭吧,这是你最后的一张!”

我把信丢在桌边,我又去抓他那缩了回去的手,说:“你干么要走?”

无论我问什么,他只是摇头。终于,他求我先让他静静,今天晚上自修完了和他散散心,算是个临别纪念。

到了晚上,我带着一种预期的惊愕,登上他宿舍的楼梯,拉门一看,一个亮光光的秃头,正屈着腰捆一个柳条箱呢。我蹲下,捧着这削瘦郁闷的脸:“你要走了吗?”

“是的。明天八点开车。”然后他用指头算,“十一点到天津,下午五点过北戴河,六点就过山海关……”

“你干么剃成这个样儿?”

“我是扮农民的———我不能在未见到我妈之前给他们杀死!”他用红炯的目光看着我。

等我帮他勒上最后的一个扣,我们就下楼到操场上散步。

天,黑乌乌的,几颗残星正在一程灰云左近闪着。他仰起了头,向着东北角黑黑的天空呆望,说:“我这次回去是要拼命去,也许是送死去……我不怕死。我恨的是——我们这种人,不明白自己的国家到了什么地步还整天吹哨……”说完了,他又矛盾而痛苦地说:“其实,也不怪你们。年轻人都爱玩,爱活泼,谁爱皱眉,爱流血?因为还没有轮到你这块儿。”

我害怕,怕这个活人再过几天就成了鬼魂。我问他干么明知道会死还非回去不可。

“我爸爸新近给鬼子捉去了。我去年逃进关来,就剩他老公母俩。这回,就剩下我妈一个人了——”说到这儿,他狠命地捶了一下秋千的柱子,“我恨不得长翅膀飞了回去,落在那鬼子的身上咬他个稀烂。”

这想法好像给了他多少快慰似的,就握住我的手说:“都怕死,就永远都当亡国奴!你还小……”

我仰头在黑暗中辨视他的脸,心下好像是说:“我不小。你看,我也哭了。”

我们攀谈到熄灯后好久,缓缓踱回宿舍。走到第三宿舍门口,他说:“我明天可早就动身,你来不及见我的。我这半年也没交上一个朋友!你是我唯一的熟人。你现在不会懂得我的事——可是你好好记着我。”说到这里,我的手被他重重地攥了一下,然后,他甩下我的手,向宿舍踱了去。

我气都喘不出地僵立在那里。没有风,但我浑身直打颤,决定快回去睡下,明早好来送他。

当我爬上宿舍的楼梯时,双腿竟缺乏平日那股力气。我怕——我破例地用被子包上了头,在虚汗里糊里糊涂地睡去。

醒来呢?唉,洗脸房正响着脸盆声。一个哈欠没打完,下意识就提醒我误了一件大事。我腾一下就跳出热被筒。当我刚落下一只脚时,才发现枕边放着那有“吉林”下款的信封。背面用铅笔草率地写着:

我走了。羡慕你睡得那么舒坦,不忍叫醒你。昨夜话,莫忘。邮票你撕了吧。那住址只告诉你:那就是我去拼命的地方。无从通讯。——知名不具。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课不听讲也要“欣赏” 邮票,时刻想着邮票,说明“我” 是一个痴迷于邮票的学生。
B.“我”不了解时政,不懂什么叫 “一大片土地玩丢了”, 以为“亡国奴”是骂人的话。
C.老赵第一次本不想给“我”邮票,但考虑到要结交新朋友,还是无奈地让“我”撕走邮票。
D.老赵说“也不怪你们”,虽然与“我”达成了和解,但语气中还是有“怒其不争”的遗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闲谈的口吻开头,颇为轻松,中间交代二人间的故事,越叙述越深刻,结局则显得无奈而沉重。
B.“邮票”是小说发展的线索,从“我”玩邮票、要邮票,到老赵送邮票、留邮票,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C.小说以报纸、老赵自叙来侧面展现日本占领东三省的历史事实,这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和历史真实感。
D.小说的环境描写细腻而涵义深刻,“黑乌乌”的天和灰云暗示家国形势,“残星”则象征沦丧的国土。
8.小说结尾,老赵“留信” 的情节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9.“我”的自我叙述大多与轻松的“玩”相关,这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28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非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于是后宫及掖庭前后所出三千余人。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嚣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中,安避辰日?”遂哭之。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节选自《贞观政要·仁恻》)

材料二:

诚爱天下者得贤。奚以知其然也?弱子有疾,慈母之见秦医也,不争礼貌;在囹囵,其走大吏也,不资财。视天下若子,是故其见医者,不争礼貌;其奉养也,不爱资财。故文王之见太公望也一日五反桓公之奉管仲也列城有数。此所以其僻小,身至秽污,而为正于天下也。

(节选自《尸子·卷三十六》 )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文王之见□太公□望也□一日五反□桓公□之奉□管仲也□列城有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幸御之所”与“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两句中“幸”的意思不同。
B.“次定州”中的“次”与成语“鳞次栉比”“语无伦次”“屡次三番”中的“次”意思不同。
C.太牢,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羊、豕为“少牢”。
D.爱,吝惜,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和“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两句中“爱”均为此义。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援引隋炀帝的例子旨在说明修建离宫别苑,把妇女禁闭在深宫中不但耗费了财力,也让宫女们失去了自由,不可取。
B.唐太宗将贞观二年关中大旱导致的五谷不收,老百姓发生饥荒归咎于己。他认为水旱不调,都是因为君王治国无道造成的。
C.有关部门依据阴阳书上的说辞,认为辰日这一天是不可以哭泣的,连民间都对此有所避讳,意图阻止唐太宗前往吊唁张公谨。
D.材料二认为如果一个人把天下人看做自己的孩子,那么寻找治理天下的良医时,就不会计较尊严礼节,这样的人才会得到贤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
(2) 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
14.材料二中认为“诚爱天下者得贤”,请简述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唐太宗“爱天下”的。
2024-01-1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 怀

   

开遍低棚扁豆花,随人去住总天涯。

秋风已老犹题扇,布被新凉顿忆家。

病后壶觞成故友,梦中草木长春芽。

临窗破闷披书帙,不为生徒坐绛纱

【注】①桂馥:清代书法家,山东曲阜人。30岁北上进京,50多岁中进士第,61岁被朝廷投补云南永平县知县,体恤民情,励精图治,此诗作于任上,时年70岁。②绛纱: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比兴开端,借写扁豆花随处开遍来写诗人去留无定、漂泊天涯的人生处境。
B.“病后壶觞成故友”句与杜甫《登高》中“潦倒新停浊酒杯”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写梦见草木发芽,意在通过“草木逢春”的景象表达对病体重获生机的期许。
D.诗人临窗阅读不是为授徒讲学,而是为排遣被公务琐事缠身而不得归家的苦闷。
16.请谈谈你对诗歌颔联内容的理解。
2024-01-16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