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萧乾(1910-1999)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票

萧乾

我是怎么认识老赵的呢?这还得从我玩上邮票说起。

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正在欣赏几张新弄到的大清帝国邮票呢,坐我右边一个蓬乱的头探到我的座位上来,我赶忙把它藏起,侧过头看他那清癯、眉间带点苦相的脸。

这人姓赵,才转学来的,我不认识他——我最不爱看人苦相。他问:你干啥留那东西?这辽宁口音逗得我直笑。我应了一句:玩玩罢咧。

他偏过身子,半叹息半哼哧地来了一声:玩玩,那么一大片土地玩丢了。

我不明白这话,但也不好再问下去。

下午,我又在第三宿舍楼梯上遇到他,正捧着报纸看。我问:什么土地给玩丢了,谁玩丢了的?他把报纸指给我一看,印着溥什么要称帝。

这不是又多了一国的邮票吗?我把手搭在他肩上,问他有没有邮票给我。他用鄙夷的语气由鼻子里哼出:多着呢。呵,我听了高兴得真是不知怎么好。可是这人却丢了魂似的往楼上逃。

我蹑手蹑脚地跟在他后面。等他回身摸钥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速之客,就用敷衍的口气说,进来坐坐。我吹着哨,蹦了进去。

我问:邮票呢?

他怅惘地看了我一眼,说:咱都快当亡国奴了。

干什么非骂人一句才拿出来呢?

我忽然看到抽屉缝露着一个信封,就马上扯出来。咳,翻过来有着一张新奇的邮票。仔细一看,在一座塔的上面印着满洲国三个字。嘿,这不是新成立的满洲国吗?我笑了,抬起头来,用动人的语调向他乞求:我可以撕下来吗?这纸信封不会撕破的。那人懊丧地说:要那气死人的东西干啥?

用处大着呢!我又马上改了口风。是的,没用更可以送我。

你们这些人——他端详了我一下,又勉强地挤出来一声苦笑才说:拿去吧,有的是。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撕了下来,头一回若是给人扯得一塌糊涂,下回就该碰钉子了。于是,我又嘱咐了他一阵:再有,可别给别人。向他道了一声谢谢,才一溜烟跑下了楼。

后来,我又想办法从老赵手里得了三张邮票,都是宝贝。为了讨好他,我常上课时偷偷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或口香糖,可每次他都不甘心接,接了也不吃,好像只是不愿得罪我才收下的。

那天下晚学,我又跑去老赵宿舍门口,没等答应就闯了进去。嘿,这家伙用被子缠紧了全身睡起觉来了。我想由底下挠他脚心,又想这假君子,惹不得。我认真地喊了一声:老赵。他还装玩儿,于是我就施展竹里捉螃蟹的办法,用手向被筒隙处用力钻。滚热滚热的,我摸着脑门了,往下摸,呵,摸得手指都湿湿的了。

怎么,这么大个子哭啦?

陡然,他露出了头,睁着两只红肿的眼睛,半晌,说朋友,我们要分别了,然后扯出一封印着吉林下款的信封给了我,说:揭吧,这是你最后的一张!

我把信丢在桌边,我又去抓他那缩了回去的手,说:你干么要走?

无论我问什么,他只是摇头。终于,他求我先让他静静,今天晚上自修完了和他散散心,算是个临别纪念。

到了晚上,我带着一种预期的惊愕,登上他宿舍的楼梯,拉门一看,一个亮光光的秃头,正屈着腰捆一个柳条箱呢。我蹲下,捧着这削瘦郁闷的脸:你要走了吗?

是的。明天八点开车。然后他用指头算,十一点到天津,下午五点过北戴河,六点就过山海关……

你干么剃成这个样儿?

我是扮农民的——我不能在未见到我妈之前给他们杀死!他用红炯的目光看着我。

等我帮他勒上最后的一个扣,我们就下楼到操场上散步。

天,黑乌乌的,几颗残星正在一程灰云左近闪着。他仰起了头,向着东北角黑黑的天空呆望,说:我这次回去是要拼命去,也许是送死去……我不怕死。我恨的是——我们这种人,不明白自己的国家到了什么地步还整天吹哨……说完了,他又矛盾而痛苦地说:其实,也不怪你们。年轻人都爱玩,爱活泼,谁爱皱眉,爱流血?因为还没有轮到你这块儿。

我害怕,怕这个活人再过几天就成了鬼魂。我问他干么明知道会死还非回去不可。

我爸爸新近给鬼子捉去了。我去年逃进关来,就剩他老公母俩。这回,就剩下我妈一个人了——说到这儿,他狠命地捶了一下秋千的柱子,我恨不得长翅膀飞了回去,落在那鬼子的身上咬他个稀烂。

这想法好像给了他多少快慰似的,就握住我的手说:都怕死,就永远都当亡国奴!你还小……

我仰头在黑暗中辨视他的脸,心下好像是说:我不小。你看,我也哭了。

我们攀谈到熄灯后好久,缓缓踱回宿舍。走到第三宿舍门口,他说:我明天可早就动身,你来不及见我的。我这半年也没交上一个朋友!你是我唯一的熟人。你现在不会懂得我的事——可是你好好记着我。说到这里,我的手被他重重地攥了一下,然后,他甩下我的手,向宿舍踱了去。

我气都喘不出地僵立在那里。没有风,但我浑身直打颤,决定快回去睡下,明早好来送他。

当我爬上宿舍的楼梯时,双腿竟缺乏平日那股力气。我怕——我破例地用被子包上了头,在虚汗里糊里糊涂地睡去。

醒来呢?唉,洗脸房正响着脸盆声。一个哈欠没打完,下意识就提醒我误了一件大事。我腾一下就跳出热被筒。当我刚落下一只脚时,才发现枕边放着那有吉林下款的信封。背面用铅笔草率地写着:

我走了。羡慕你睡得那么舒坦,不忍叫醒你。昨夜话,莫忘。邮票你撕了吧。那住址只告诉你:那就是我去拼命的地方。无从通讯。——知名不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闲谈的口吻开头,颇为轻松,中间交代二人间的故事,越叙述越深刻,结局则显得无奈而沉重。
B.“邮票”是小说发展的线索,从“我”玩邮票、要邮票,到老赵送邮票、留邮票,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C.小说以报纸、老赵自叙来侧面展现日本占领东三省的历史事实,这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和历史真实感。
D.小说的环境描写细腻而涵义深刻,“黑乌乌”的天和灰云暗示家国形势,“残星”则象征沦丧的国土。
2.小说结尾,老赵“留信”的情节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3.“我”的自我叙述大多与轻松的“玩”相关,这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3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邮票

萧乾

生活转着多种的轮,抓着一只,就会成为这人一切想望的中心。

我的生活一向就离不开玩耍。如同前年高尔夫球时兴的时候,我的闲暇就都消磨在大华球场里了。今年又给一个同学染上了收集邮票的癖好。起初,人家分我几片印着热带植物的邮票。我觉得怪好玩的,就随手塞在书本里了。

渐渐地,由这朋友的好意,我的邮票竟够填满一个信封了。那同学见到他的耐心已培植起我的兴趣来,也就不那么慷慨地分润了。而我也不好意思再麻烦他,就开始向认识的人讨。对于一切垂问我近来作什么消遣——一句最常问到我的话——的时候,我总毫不踌躇地回答:在搜集邮票,有了别忘记给我。

有一天在植物学的课上,当教员在黑板上描画海棠子房的构状时,我一翻讲义,偶然翻出几片新获到的大清帝国邮票。我正端详那古铜色团龙的姿势呢,坐在我右边的同学把一个蓬乱的头探到我的座位里来。为了怕先生注意,我赶忙藏起,并侧过头来看他那清癯的脸,眉间带点苦相。他自觉冒失,就向我点点头,表示歉意。

这人好像叫赵什么的,去年才转学来的。同学中谁也不理他,他也不理谁。我倒不在乎。我的朋友多半是挺红的脸,成天不是背着冰鞋就是夹着球拍,高高兴兴地玩。这人可不。我们在操场踢球,他把两只手缩在袖筒里,兀自沿着校园南墙的一行小松树走。他不像我,爱给先生画像;他总写字,用轻笔写,又描成立体,然后又填成黑字,终于是涂成一个大大黑团。我从不睬他的瞎闹。有一回好像不经意地看见他在几何命题的空白处描了几个好大的字,头两个好像是什么誓死

第二次上植物班可巧我们都到得早一点。这人在我耳边用极沉重而低微的声音问,你干啥留那东西?这辽宁的口音逗得我直笑。玩玩罢咧。这人偏过身子去半叹半哼地来了一声,玩玩,那么大一片土地都玩掉了。我不懂他这话的意思,可是老师随着铃声进来了。

我不好再追问,可是我不服。

那天下午我在第三宿舍的楼梯上遇到他了。还是那么一头蓬乱的头发,穿着件破旧的黑学生装,脚下可蹬着双灰残得不成样子了的拖鞋,在捧着一份天津报纸看。瞅见了我,苦笑了一声,就又一面看,一面用笨重的脚步盲目地向楼上走。

我追上了这人,问他:什么一片大土地给玩丢了,谁玩丢了的?他把视线由报纸移上我的鼻尖,又哼了一声,就把报纸向我身边一抖,指给我一行黑字看,这不是我注意的体育栏,也不是电影广告;是在头一篇,印着溥什么要称帝的话。

我眼珠一转,这不是说又多了一国的邮票吗?就把手搭在他肩上,问他有没有邮票给我。他好像生了我的气似地,用极不恭敬的样子由鼻子里哼出:邮票多着呢。

呵,我听了真是高兴得不知怎么好。多,多为什么不给我?可是这人撑着一大张纸,丢了魂似地向楼上逃。

我懂得这是我的运气上了门。一种受惠者的敬意顿时由心中钻了出来,蹑蹑地跟在他后面。等他回身摸钥匙的时候,才发现带来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就一面把报纸向胁下夹,一面用勉强的口气说:进来坐坐。

这人敢情也懂得客气。我就吹着哨,抬头看了看那写着三十四号的房牌,蹦了进去。

这屋子一点也不好,墙上没有半张明星的相片,围着墙用铜钉按满了一些乱写的字。陡然一堆红色拖去了我的注意,那是贴在靠书架壁上的一张纸,一张空白的地图,图的一角涂了一些挺难看的红颜色。我说难看,并不委屈它。比方说,要红得像杨梅吧,看看也还有点甜味儿;或者索性弄成粉红色,像女孩子的脸蛋,多开心呀。他染的偏偏是那么紫红,像猪血似的。呕,并且还在地图旁边写了四个字。这字我认得的,是上上期《良友》第一页印的还我河山,我还记得那是《精忠传》里岳飞写的呢。

他用削瘦污黑的指头,在披散的头发间穿来穿去,就光着脚走到他抽屉那里,扯出一封印着吉林下款的信封,交给了我。

揭吧,这是你最后的一个!

天,黑乌乌的,几颗残星在一程灰云左近怔忡着。

有月亮多好呵!我说。

不,他仰起头来,惟有这黑漆漆的才是我们的世界。

其实,也不怪你。人都爱玩,爱活泼;谁爱皱眉,爱流血?可是倒霉的你是在帝国主义者蹂躏下的中国人。你没死,是因为还没杀到你这块儿。早晚——除非你堵上耳朵,闭上眼睛,也不成,也不成。

我爸爸新近给鬼子捉去了。之前一家杀的就剩我们三个。我去年逃进关来,只剩他老两口。这回,就剩下我妈一个人了——说到这儿他狠命地用拳头打了一下秋千的柱子。我恨不得飞了回去,落在那鬼子的身上,咬他个稀烂。

这想法好像给了他多少快慰似地,就握住了我的手,说都不死,永远就都当猪!你还小——

我仰头在黑暗中辨视他的脸,心下好像是说:我不小。你看,我也哭了。

后来,我才发现那有吉林下款的信封背面用铅笔草率地写着:

我走了。羡慕你睡得舒坦,不忍叫醒。昨夜话,莫忘。邮票,随你撕。那住址只告诉你:我拼命的场所。无从通讯。——知名不具。

唉,唉,不中用的我。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七日

(选自《篱下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提到“我的生活一向就离不开玩耍”,反映了“我”贪玩的形象特点,也为后文“我”痴狂地搜集邮票的行为做了铺垫。
B.面对外敌蹂躏,“堵上耳朵”“闭上眼睛”极具讽刺性,既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麻木的心理,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判。
C.文章后面写“他”一家的遭遇,解释了前文中“他”的种种怪异行为的原因,也以小见大,反映出了当时沦陷地区的惨状。
D.文章以邮票为线索串联情节,因为邮票,“我”与“他”产生了交集,并了解了“他”的遭遇,最终理解了“他”的行为。
2.文中画线句“我不小。你看,我也哭了”这句话写出了“我”多重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有人认为萧乾试图用“倔强和诚实”来唤醒“篱下”的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赵姓同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倔强与诚实”。
2024-02-0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 票

萧 乾

我是怎么认识老赵的呢?这还得从我玩上邮票说起。

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正在欣赏几张新弄到的大清帝国邮票呢,坐我右边一个蓬乱的头探到我的座位上来,我赶忙把它藏起,侧过头看他那清癯、眉间带点苦相的脸。

这人姓赵,才转学来的,我不认识他———我最不爱看人苦相。他问:“你干啥留那东西?”这辽宁口音逗得我直笑。我应了一句:“玩玩罢咧。”

他偏过身子,半叹息半哼哧地来了一声:“玩玩,那么一大片土地玩丢了。”

我不明白这话,但也不好再问下去。

下午,我又在第三宿舍楼梯上遇到他,正捧着报纸看。我问:“什么土地给玩丢了,谁玩丢了的?”他把报纸指给我一看,印着溥什么要称帝。

这不是又多了一国的邮票吗?我把手搭在他肩上,问他有没有邮票给我。他用鄙夷的语气由鼻子里哼出:“多着呢。”呵,我听了高兴得真是不知怎么好。可是这人却丢了魂似的往楼上逃。

我蹑手蹑脚地跟在他后面。等他回身摸钥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速之客,就用敷衍的口气说,进来坐坐。我吹着哨,蹦了进去。

我问:“邮票呢?”

他怅惘地看了我一眼,说:“咱都快当亡国奴了。”

干什么非骂人一句才拿出来呢?

我忽然看到抽屉缝露着一个信封,就马上扯出来。咳,翻过来有着一张新奇的邮票。仔细一看,在一座塔的上面印着“满洲国”三个字。嘿,这不是新成立的满洲国吗?我笑了,抬起头来,用动人的语调向他乞求:“我可以撕下来吗?这纸信封不会撕破的。”

那人懊丧地说:“要那气死人的东西干啥?”

“用处大着呢!”我又马上改了口风。“是的,没用更可以送我。”

“你们这些人——”他端详了我一下,又勉强地挤出来一声苦笑才说:“拿去吧,有的是。”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撕了下来,头一回若是给人扯得一塌糊涂,下回就该碰钉子了。于是,我又嘱咐了他一阵:再有,可别给别人。向他道了一声谢谢,才一溜烟跑下了楼。

后来,我又想办法从老赵手里得了三张邮票,都是宝贝。为了讨好他,我常上课时偷偷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或口香糖,可每次他都不甘心接,接了也不吃,好像只是不愿得罪我才收下的。

那天下晚学,我又跑去老赵宿舍门口,没等答应就闯了进去。嘿,这家伙用被子缠紧了全身睡起觉来了。我想由底下挠他脚心,又想这假君子,惹不得。我认真地喊了一声:“老赵。”他还装着玩儿,于是我就施展竹里捉螃蟹的办法,用手向被筒隙处用力钻。滚热滚热的,我摸着脑门了,往下摸,呵,摸得手指都湿湿的了。

怎么,这么大个子哭啦?

陡然,他露出了头,睁着两只红肿的眼睛,半晌,说“朋友,我们要分别了”,然后扯出一封印着“吉林”下款的信封给了我,说:“揭吧,这是你最后的一张!”

我把信丢在桌边,我又去抓他那缩了回去的手,说:“你干么要走?”

无论我问什么,他只是摇头。终于,他求我先让他静静,今天晚上自修完了和他散散心,算是个临别纪念。

到了晚上,我带着一种预期的惊愕,登上他宿舍的楼梯,拉门一看,一个亮光光的秃头,正屈着腰捆一个柳条箱呢。我蹲下,捧着这削瘦郁闷的脸:“你要走了吗?”

“是的。明天八点开车。”然后他用指头算,“十一点到天津,下午五点过北戴河,六点就过山海关……”

“你干么剃成这个样儿?”

“我是扮农民的———我不能在未见到我妈之前给他们杀死!”他用红炯的目光看着我。

等我帮他勒上最后的一个扣,我们就下楼到操场上散步。

天,黑乌乌的,几颗残星正在一程灰云左近闪着。他仰起了头,向着东北角黑黑的天空呆望,说:“我这次回去是要拼命去,也许是送死去……我不怕死。我恨的是——我们这种人,不明白自己的国家到了什么地步还整天吹哨……”说完了,他又矛盾而痛苦地说:“其实,也不怪你们。年轻人都爱玩,爱活泼,谁爱皱眉,爱流血?因为还没有轮到你这块儿。”

我害怕,怕这个活人再过几天就成了鬼魂。我问他干么明知道会死还非回去不可。

“我爸爸新近给鬼子捉去了。我去年逃进关来,就剩他老公母俩。这回,就剩下我妈一个人了——”说到这儿,他狠命地捶了一下秋千的柱子,“我恨不得长翅膀飞了回去,落在那鬼子的身上咬他个稀烂。”

这想法好像给了他多少快慰似的,就握住我的手说:“都怕死,就永远都当亡国奴!你还小……”

我仰头在黑暗中辨视他的脸,心下好像是说:“我不小。你看,我也哭了。”

我们攀谈到熄灯后好久,缓缓踱回宿舍。走到第三宿舍门口,他说:“我明天可早就动身,你来不及见我的。我这半年也没交上一个朋友!你是我唯一的熟人。你现在不会懂得我的事——可是你好好记着我。”说到这里,我的手被他重重地攥了一下,然后,他甩下我的手,向宿舍踱了去。

我气都喘不出地僵立在那里。没有风,但我浑身直打颤,决定快回去睡下,明早好来送他。

当我爬上宿舍的楼梯时,双腿竟缺乏平日那股力气。我怕——我破例地用被子包上了头,在虚汗里糊里糊涂地睡去。

醒来呢?唉,洗脸房正响着脸盆声。一个哈欠没打完,下意识就提醒我误了一件大事。我腾一下就跳出热被筒。当我刚落下一只脚时,才发现枕边放着那有“吉林”下款的信封。背面用铅笔草率地写着:

我走了。羡慕你睡得那么舒坦,不忍叫醒你。昨夜话,莫忘。邮票你撕了吧。那住址只告诉你:那就是我去拼命的地方。无从通讯。——知名不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课不听讲也要“欣赏” 邮票,时刻想着邮票,说明“我” 是一个痴迷于邮票的学生。
B.“我”不了解时政,不懂什么叫 “一大片土地玩丢了”, 以为“亡国奴”是骂人的话。
C.老赵第一次本不想给“我”邮票,但考虑到要结交新朋友,还是无奈地让“我”撕走邮票。
D.老赵说“也不怪你们”,虽然与“我”达成了和解,但语气中还是有“怒其不争”的遗憾。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闲谈的口吻开头,颇为轻松,中间交代二人间的故事,越叙述越深刻,结局则显得无奈而沉重。
B.“邮票”是小说发展的线索,从“我”玩邮票、要邮票,到老赵送邮票、留邮票,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C.小说以报纸、老赵自叙来侧面展现日本占领东三省的历史事实,这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和历史真实感。
D.小说的环境描写细腻而涵义深刻,“黑乌乌”的天和灰云暗示家国形势,“残星”则象征沦丧的国土。
3.小说结尾,老赵“留信” 的情节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4.“我”的自我叙述大多与轻松的“玩”相关,这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28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粹刚之死

萧 乾

十月廿五日的早晨,溧水城头,为金黄晨曦染了色的荒草微微抖了一抖,田坝上无声地飞起一群燕子。杂在这啁啁哳哳的一群里面,还飞着一只翅膀庞大得出色的钢铁的禽类。那钢铁的腑脏里蕴藏着的却是空军少尉刘粹刚,一个接连鏖战了七十多天,击落敌机十三四架的空中好汉。这是八一三以来,他第一次的休假。他向着南京进发。

当机翼下出现了一个蜂窝般的城市,他用力扳动膝前的升降舵,随着螺旋桨转动得慢了,机身如一只轻盈的鸽子,很熟悉地环了明故宫打了一个盘旋,像是用那英勇影子抚摸了下面那些受着敌机威胁的屋顶,随之,起落轮着陆了。

回到家,他见到太太许希麟,第一件事是替他的队员们谢谢她为他们手织的羊毛衣。廿三岁结婚后,到现在刚刚两年,然而他们却知道怎样节制自己的情感。八月十一日,神圣的保卫祖国的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刘少尉由扬州写给她的信可以看出: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我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们是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您应当创造新的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永远记住在人生旅途上遇着我这么个人,我们为公理而战争,我们为生存而奋斗,我们会胜利的……

而现在我们这位飞将军开始有声有色地追叙他在首都上空用残破飞机击落那架敌机的故事。他摆动着粗大手掌,忽起忽落地描摹着空中动作。房里那唯一的听者不自觉地捏起小拳头,安详温柔的脸上顿然露出了无限的关切。同时,一种无比的骄傲,布满了刘太太的脸上。她替他计算着:“粹刚,九一八你入的军校航空班,一二八你入的航校,如今,八一三你已是个出色的打手了。这三个难过的日子却刚好是你的路程碑了。”大约八点光景,家门口停了一部飞机场上派来的汽车,是参谋长派人来接的。参谋长说,山西娘子关已失守,空军接长官命令派一队飞机出发,任务是在廿七日拂晓,掩护八路军反攻娘子关。参谋长并且说,现在这边缺少领队的,问他能不能牺牲这班休息?

他即刻接受了这任务,并且立刻出发去组织队员。

廿六号早七点钟,三架飞机环着机场打了一个圆圈后,使翱翔飞起来了,匀称地排列在灰蓝的天空向着辽远的西方飞去,那飞在这美丽队形前面领队的正是我们的刘少尉。

他们经过汉口、洛阳,最后向目的地飞去。到达太原时,天已暗了下来。飞行途中,排在左翼的一架飞机有了毛病,用灯语向领队招呼了一声折回头飞了。如今,只剩这么两架飞机在跟黑暗和高空的寒风奋斗着了。

忽然,地面放起高射炮了。灿烂阴森的炮弹在他们机身附近接连地开了花,爆裂的声音在黑空里响彻着。他们飞入晋北敌人的阵地了。

于是,他们赶忙调度着升高器,拼命飞出火力带外,才向回折飞。刘队长对于寻觅陆标原是极谙熟的老手。他忖度着,一定是太原机场没有灯光设置,只好夤夜飞回洛阳去了。

晚上八点五十分的光景,他们飞过一道山岭。这时,刘队长的量油器的指针已愈偏愈左,说明着油已快告罄了。人呢,在这黑夜和北国的劲风挣扎着,也已疲劳不堪了。他深怕队员受自己的牵累,就关闭了机侧的指挥灯。按照航空规矩,那是“队员分散,各寻降落地”的记号。

然而那架飞机仍紧紧跟随着他,不忍单独离队。他又继续领导着前进。没想到另外队员那架却比他先没了油,打出了“被迫降落”的灯号。

如今,刘队长随身仅有一颗照明弹,这也许就是逃生的一把钥匙。不幸,那个队员没有带。抛开国家,社会,单单从人类的本能上想,他留下这颗,他值得原谅!伪君子还可以说是“为国保身”,其实,即使明白说是为保自己,在这生死的边线上,也没有什么不该了,然而,刘队长扳了机柄,一颗,唯一的那一颗照明弹垂落下去了。

黑空放了光明,地面放了光明,中国空军的道德放了光明。只那么一扳,然而那需要对国家,对同类,比平常人更深切一点的爱。

如今,只剩他孤单地飞行着了,他所余的只有一只随时可干的油箱,满身的疲惫,和一腔报国的赤诚。他勇敢地前进着,用极端的镇静克服着本身和四周的威胁。

这时,他飞过一座小城。那量油器的指针是就要落底了。

到了这山穷水尽的时节,一个空军战士,原有一条自救的办法:他可以跳飞行伞,这件东西他倒还有。然而他只知道一宗事实,他时刻不忘记那事实:祖国的飞机太少,不能跟敌人学糟路。五年前,他在杭州机场上试飞意大利买来的新机时,机身着了火。机场上人都惊叫起来,然而他还是不肯跳伞。他闭了电门,让飞机如一片落叶那样飘了下来。他挨了所有人的抱怨。五年后的今晚,对于跳伞,他还是那样悭吝。

他集中通身的敏锐,灵活,气力,牢牢把住了那人机生命所系的驶盘,一面探望着机翼下面的一切,一面向下降落着。在黑空里,嗡嗡的机声一定震惊了城里的居民。然而,还有更大的震惊哪!

一声巨响,古老的城楼颤抖了。没有爆炸,没有起火,但是飞机寂然不动了。我们连击落十三四架敌机的刘粹刚少尉,也寂然不动了。

一颗英雄的崇高的星,陨落了。

十一月十六日那天,这陨石在千万悲哀的眼睛下,抬进了南京城。

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昆明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将“接连鏖战了七十多天,击落敌机十三四架”作为飞行员刘粹刚的出场介绍,揭示了故事的战争背景。
B.刘粹刚在给妻子的信件里洋溢着他为国家奋斗而牺牲家庭幸福的高尚情感,这与林觉民的《与妻书》有相似之处。
C.刘粹刚临危受命率队帮助八路军防守娘子关,反映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反抗侵略的历史事实。
D.小说结尾运用“崇高的星,陨落了”“这陨石在千万悲哀的眼睛下”等词句,表达作者与民众对英雄的沉痛悼念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田坝上群燕无声飞起的景色描写,渲染了深沉肃穆的环境氛围,巧妙引出主人公的平安归航,给人以真切的印象感受。
B.小说写刘粹刚驾飞机环明故宫打盘旋“像是用那英勇影子抚摸了下面那些受着敌机威胁的屋顶”,生动表现他对南京城的热爱。
C.小说对许希麟女士着墨不多,但有关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较为传神,刻画出一位深爱丈夫并支持抗战的“贤内助”形象。
D.小说主要以时间顺序来写人叙事,在叙述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作者的议论、评价,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小说中刘粹刚的行为彰显出“中国空军的道德”哪些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4.小说在叙述空军英雄刘粹刚的故事时,略写他击落敌机的英勇壮举,详写其不幸牺牲的过程,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6-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篱下

萧乾

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到那辛酸的:“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做呵”,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做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鲜红红、圆滚滚瓣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手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缩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

环哥一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着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黑白花的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吹了口拳头,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皮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去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地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似的必剥必剥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着屈下了腰,选红的向腰间揽。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表弟扯开线绽的领口,丢下那些“臭”枣,撞了慌忙奔来的姨母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渍,妈着急起来了。

“又做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热的泪扑到妈怀里去,“爸是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看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床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样子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仓促?”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对这温善的人摇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幼的环哥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没听到妈妈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内心的复杂与无奈。
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不谙人情世故的乡下男孩的形象。
D.小说中母亲与环哥、环哥与表弟、姨母与姨父这几组人物形象之间形成某种对比,凸显了小说悲凉的主题。
2.文中画线句写出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萧乾在小说中选取了几个平凡的人物,叙述了一些琐碎的小事,但他在作品中不断变换叙述视角的写法,却让故事的呈现别有滋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3-05-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篱下

萧乾

住姨家和住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进那句辛酸话:“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数落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就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也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干啊”,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干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衲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黑漆漆、圆滚滚辫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忙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搐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小猫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树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使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他记起年年张老爷一口袋,赵老爷一蒲包地送。留在家里的只有两饽饽盒子,而且是小个儿的。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朝拳头吹了口气,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面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里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的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子似地噼哩啪啦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得屈下腰去,选红的向兜里揣。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领口被扯破的表弟,丢下那些“臭”枣,和慌忙奔来的姨母撞了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迹,妈着起急来了。

“又造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泪扑到妈怀里,“爸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望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被窝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语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忙着走?”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朝这温善的人摇着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哥在路上蹦着闹着,没听进去妈说的话,这既写出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姨父每次出现都是客气而有礼貌的,但在这“温善”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冷漠和疏远,这种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C.环哥与表妹、表弟在一起玩耍时都闹了别扭,是因为环哥从小在乡间长大,没有受过教育,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D.小说讲述旧时代母子二人被抛弃后,又受到亲人冷落的遭遇,题目以“篱下”二字,点明了他们的艰难处境。
2.本文画线部分写了环哥一系列心理活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环哥为主人公叙述故事,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22-05-1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篱下

萧乾

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到那辛酸的:“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做呵”,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做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鲜红红、圆滚滚瓣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手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缩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

环哥一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黑白花的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吹了口拳头,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皮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去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地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似的必剥必剥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着屈下了腰,选红的向腰间揽。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表弟扯开线绽的领口,丢下那些“臭”枣,撞了慌忙奔来的姨母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渍,妈着急起来了。

“又做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热的泪扑到妈怀里去,“爸是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看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床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样子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仓促?”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对这温善的人摇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一亮环哥就吵着要起床出去干活,吃过早粥他又要去找活儿做,说明环哥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
B.环哥能与表妹表弟一起玩,但最终又都闹出不愉快,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
C.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又关切环哥在家的自由,暗示了表弟在“什么都讲究”的自家其实是有很多拘束的。
D.小说中,姨父每次出现都是“极客气”“极有礼貌的”“好心地”“极温善”,这都表明姨父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幼的环哥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没听到妈妈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内心的复杂与无奈。
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不谙人情世故的乡下男孩的形象。
D.小说中母亲与环哥、环哥与表弟、姨母与姨父这几组人物形象之间形成某种对比,凸显了小说悲凉的主题。
3.文中画线句写出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萧乾在小说中选取了几个平凡的人物,叙述了一些琐碎的小事,但他在作品中不断变换叙述视角的写法,却让故事的呈现别有滋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枣核

萧乾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2)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3)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4)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5)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6)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7)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8)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9)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10)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11)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第(2)自然段中,概括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分手已久B.年事已高
C.朋友开车去接我D.见面前我们通了话
2.对后花园的有关描写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种的植物垂杨睡莲等具有家乡味道
B.植物品种单一且美丽
C.布置精致匀称
D.景点(假山的堆叠与布置)体现“北海”的特点
3.文章开头索要枣核的悬念在哪段解开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7)B.⑷C.⑹D.⑸
4.对本文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议论性散文B.记叙文C.小说D.散文
5.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6.对本文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见大B.以枣核为线索
C.设置一次悬念,接着释疑D.文章取材有典型意义
7.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小的几颗枣核,看似简单平凡,却蕴含着一番曲折深沉的心曲。
B.作者以几颗枣核入笔开篇,引领读者深入体会到一位美籍华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C.文章语言平实亲切,华丽自然。
D.人物对话、环境描写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8.根据选文内容,你觉得文中朋友所说“没出息”主要指什么?
9.结合语境写出你对“都如意”“都有了”的理解。
2022-04-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汉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上”人回家

萧乾

“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他说话不但熟练,词儿现成,而且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他的语言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概括性——可就是听起来不怎么具体,有时候还难免有些空洞啰唆;其二是民主性——他讲话素来不大问对象和场合。总之,他满口离不开“原则上”“基本上”。这些本来很有内容的字眼儿,到他嘴里就成了口头禅,无论碰到什么,他都“上”它一下。于是,好事之徒就赠了他一个绰号,称他作“上”人先生。

这时已是傍晚,“上”人先生还不见回家。他的妻子一边照顾小女儿,一边烧着晚饭。忽听门外一阵脚步声,说时迟,那时快,“上”人先生推门走了进来。做妻子的看了好不欢喜,赶忙迎上前去。

妻:今儿个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

上:主观上我本希望早些回来的,但是出于客观上难以逆料、无法控制的原因,以致我实际上回来的时间跟正常的时间发生了距离。

妻(撇了撇嘴):你干脆说吧,是会散晚啦,还是没挤上公共汽车?

上:从质量上说,咱们这10路公共汽车的服务水平不能算低,可惜在数量上,它还远远跟不上今天现实的需要。

妻(不耐烦):大丫头还没回来,小姐子直嚷饿得慌。二丫头,拉小妞子过来吃饭吧!

(小妞子刚满三周岁,怀里抱着个新买的布娃娃,一扭一扭地走了过来。)

妞:爸爸,你瞧我这娃娃好看不?

上:从外形上说,它有一定的可取的地方。不过,嗯,(他扯了扯娃娃的胳膊)不过它的动作还嫌机械了一些。

妞(撒娇地):爸爸,咱们这个星期天去不去公园呀?

上:原则上,爸爸是同意带你去的,因为公园是个公共文娱活动的地方。不过——不过近来气候变化很大,缺乏稳定性,等自然条件好转了,爸爸一定满足你这个愿望。

妻(摆好了饭菜和碗筷):吃吧,别转文啦!

(正吃着饭,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推门走进来,这就是“大丫头”,她叫明,今年上初三。)

明:爸爸,(随说随由书包里拿出一幅水彩画,得意地说)这是同学送我的,听说是个青年女画家画的。你看这张画好不好?

上(接过画来,歪着头看了看):这是一幅有着优美画面的画。在我看来(沉吟了一下),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一点,自然跟画家在艺术上的修养是分不开的。然而在表现方式上,还不能说它完全没有缺点。

明:爸爸,它哪一点吸引了你?

上:从原则上说,它既然是一幅画,又是国家级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那么,它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明(不服气):那不成,你得说是什么啊!(然后,眼珠子一转)这么办吧,你先说说它有什么缺点。

上:它有没有缺点,这一点自然是可以商榷的。不过,既然是青年画家画的,那么,从原则上说,青年虽然总有她生气勃勃的一面,却也必然有她不成熟的一面。这就叫作事物的规律性。

明:爸爸,要是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它呀,我才不会那么吞吞吐吐呢。我就干脆告诉你。我喜欢芦苇旁边浮着的那群鸭子。瞧,老鸭子打头,后边跟着(数)一、二、三、四……七只小鸭子。我好像看见它们背上羽毛的闪光,听到它们的小翅膀拍水的声音。

上:孩子,评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你怎么能只抓住一个具体的部分?而且,“喜欢”这个字眼儿太带有个人趣味的色彩了。

明(不等“上”说完就气恼地插嘴);我喜欢,我喜欢。喜欢就是喜欢。我总归还告诉了你我喜欢它什么,你呢?你“上”了半天,(鼓着嘴巴,像是上了当似的)可是你什么也没告诉我!

妻:大丫头,别跟你爸爸费嘴啦。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

(选自1957年《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萧乾希望能在更广大的现实人生中探求真知,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和时代中去。恰在此时,萧乾认识了巴金,这是萧乾的另一个“师傅”,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师傅。

巴金是一位有着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巴金一再叮嘱萧乾“一个对人生、对现实社会没有深刻理解的人极难写出忠于时代的作品”,总是启发萧乾“走出童年回忆那个狭窄的主题,写点更有时代感的东西”。在巴金的启发下,萧乾意识到了自己早期作品题材狭窄、缺少时代感的缺陷,决心把创作视野放宽一些。由于一种新因素的介入,他的创作开始呈现出别样的品格。

巴金是一位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热情、酣畅,极富有感染力。萧乾觉得“他是用心灵蘸着血和泪直接同读者对话的一个作家,不是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真挚的感情来直扑人心的”。巴金非常强调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与生活相一致的情感的艺术表现,他要求萧乾带着情感去写作,每当他读到萧乾满蕴情感的作品时,总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巴金是小说创作的大家,故事情节纷繁复杂,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缜密严谨的长篇结构已经成为他创作的基本体式。而萧乾的小说,则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结构小巧,和巴金的小说比较起来不够大气。巴金从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审美倾向出发,常常期望萧乾能写出一些长篇来,但萧乾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摘编自郑娟《文化合力与理性超越——浅论萧乾小说创作与京海文化》)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这样的开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章借助了舞台剧本的写作方法,人物语言特别具有个性化,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洞察力。
C.文章在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针对一幅画,“上”人先生与其女儿都发表了看法,凸出了“上”人先生的鲜明个性。
D.文章以“‘上’人回家”而不是以“‘上’人在家”为题,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上”人先生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表现。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人先生的妻子说“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是说“上”人先生从来不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而总用“基本上”之类的语言搪塞。
B.“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例如“书稿到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意思是书稿的主体结构可以完成,但还需要大量材料进行充实。
C.“抽象名词+上”是在现实语言环境中被大量运用的结构,表示“某某方面”,“上”可以看作词缀,例如“主观上”“客观上”等。
D.巴金的《家》通过对“家”的描述,求真向善,辐射出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萧乾的《“上”人回家》无论选材还是主题都一脉相承。
3.萧乾把巴金称作他的“挚友、畏友、益友”,请结合文本二对此作简要说明。
4.请结合文本二对萧乾小说的评论,以“简单与不简单”为题写一则关于《“上”人回家》的文学小评论,列出评论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 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却诚笃的脸,一个个都像脚跟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着。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身体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孩子,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他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的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的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来说变了滋味,变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了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了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战,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哽塞在我喉咙间,赶不掉。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的都被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发的,共产党发的,都是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的(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废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2.“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