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萧乾(1910-1999)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58043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篱下

萧乾

住姨家和住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进那句辛酸话:“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数落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就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也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干啊”,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干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衲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黑漆漆、圆滚滚辫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忙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搐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小猫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树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使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他记起年年张老爷一口袋,赵老爷一蒲包地送。留在家里的只有两饽饽盒子,而且是小个儿的。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朝拳头吹了口气,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面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里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的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子似地噼哩啪啦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得屈下腰去,选红的向兜里揣。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领口被扯破的表弟,丢下那些“臭”枣,和慌忙奔来的姨母撞了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迹,妈着起急来了。

“又造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泪扑到妈怀里,“爸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望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被窝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语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忙着走?”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朝这温善的人摇着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哥在路上蹦着闹着,没听进去妈说的话,这既写出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姨父每次出现都是客气而有礼貌的,但在这“温善”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冷漠和疏远,这种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C.环哥与表妹、表弟在一起玩耍时都闹了别扭,是因为环哥从小在乡间长大,没有受过教育,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D.小说讲述旧时代母子二人被抛弃后,又受到亲人冷落的遭遇,题目以“篱下”二字,点明了他们的艰难处境。
2.本文画线部分写了环哥一系列心理活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环哥为主人公叙述故事,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戚或尊敬感觉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2.请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B.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C.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D.“——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2019-01-30更新 | 3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粹刚之死

萧 乾

十月廿五日的早晨,溧水城头,为金黄晨曦染了色的荒草微微抖了一抖,田坝上无声地飞起一群燕子。杂在这啁啁哳哳的一群里面,还飞着一只翅膀庞大得出色的钢铁的禽类。那钢铁的腑脏里蕴藏着的却是空军少尉刘粹刚,一个接连鏖战了七十多天,击落敌机十三四架的空中好汉。这是八一三以来,他第一次的休假。他向着南京进发。

当机翼下出现了一个蜂窝般的城市,他用力扳动膝前的升降舵,随着螺旋桨转动得慢了,机身如一只轻盈的鸽子,很熟悉地环了明故宫打了一个盘旋,像是用那英勇影子抚摸了下面那些受着敌机威胁的屋顶,随之,起落轮着陆了。

回到家,他见到太太许希麟,第一件事是替他的队员们谢谢她为他们手织的羊毛衣。廿三岁结婚后,到现在刚刚两年,然而他们却知道怎样节制自己的情感。八月十一日,神圣的保卫祖国的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刘少尉由扬州写给她的信可以看出: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我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们是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您应当创造新的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永远记住在人生旅途上遇着我这么个人,我们为公理而战争,我们为生存而奋斗,我们会胜利的……

而现在我们这位飞将军开始有声有色地追叙他在首都上空用残破飞机击落那架敌机的故事。他摆动着粗大手掌,忽起忽落地描摹着空中动作。房里那唯一的听者不自觉地捏起小拳头,安详温柔的脸上顿然露出了无限的关切。同时,一种无比的骄傲,布满了刘太太的脸上。她替他计算着:“粹刚,九一八你入的军校航空班,一二八你入的航校,如今,八一三你已是个出色的打手了。这三个难过的日子却刚好是你的路程碑了。”大约八点光景,家门口停了一部飞机场上派来的汽车,是参谋长派人来接的。参谋长说,山西娘子关已失守,空军接长官命令派一队飞机出发,任务是在廿七日拂晓,掩护八路军反攻娘子关。参谋长并且说,现在这边缺少领队的,问他能不能牺牲这班休息?

他即刻接受了这任务,并且立刻出发去组织队员。

廿六号早七点钟,三架飞机环着机场打了一个圆圈后,使翱翔飞起来了,匀称地排列在灰蓝的天空向着辽远的西方飞去,那飞在这美丽队形前面领队的正是我们的刘少尉。

他们经过汉口、洛阳,最后向目的地飞去。到达太原时,天已暗了下来。飞行途中,排在左翼的一架飞机有了毛病,用灯语向领队招呼了一声折回头飞了。如今,只剩这么两架飞机在跟黑暗和高空的寒风奋斗着了。

忽然,地面放起高射炮了。灿烂阴森的炮弹在他们机身附近接连地开了花,爆裂的声音在黑空里响彻着。他们飞入晋北敌人的阵地了。

于是,他们赶忙调度着升高器,拼命飞出火力带外,才向回折飞。刘队长对于寻觅陆标原是极谙熟的老手。他忖度着,一定是太原机场没有灯光设置,只好夤夜飞回洛阳去了。

晚上八点五十分的光景,他们飞过一道山岭。这时,刘队长的量油器的指针已愈偏愈左,说明着油已快告罄了。人呢,在这黑夜和北国的劲风挣扎着,也已疲劳不堪了。他深怕队员受自己的牵累,就关闭了机侧的指挥灯。按照航空规矩,那是“队员分散,各寻降落地”的记号。

然而那架飞机仍紧紧跟随着他,不忍单独离队。他又继续领导着前进。没想到另外队员那架却比他先没了油,打出了“被迫降落”的灯号。

如今,刘队长随身仅有一颗照明弹,这也许就是逃生的一把钥匙。不幸,那个队员没有带。抛开国家,社会,单单从人类的本能上想,他留下这颗,他值得原谅!伪君子还可以说是“为国保身”,其实,即使明白说是为保自己,在这生死的边线上,也没有什么不该了,然而,刘队长扳了机柄,一颗,唯一的那一颗照明弹垂落下去了。

黑空放了光明,地面放了光明,中国空军的道德放了光明。只那么一扳,然而那需要对国家,对同类,比平常人更深切一点的爱。

如今,只剩他孤单地飞行着了,他所余的只有一只随时可干的油箱,满身的疲惫,和一腔报国的赤诚。他勇敢地前进着,用极端的镇静克服着本身和四周的威胁。

这时,他飞过一座小城。那量油器的指针是就要落底了。

到了这山穷水尽的时节,一个空军战士,原有一条自救的办法:他可以跳飞行伞,这件东西他倒还有。然而他只知道一宗事实,他时刻不忘记那事实:祖国的飞机太少,不能跟敌人学糟路。五年前,他在杭州机场上试飞意大利买来的新机时,机身着了火。机场上人都惊叫起来,然而他还是不肯跳伞。他闭了电门,让飞机如一片落叶那样飘了下来。他挨了所有人的抱怨。五年后的今晚,对于跳伞,他还是那样悭吝。

他集中通身的敏锐,灵活,气力,牢牢把住了那人机生命所系的驶盘,一面探望着机翼下面的一切,一面向下降落着。在黑空里,嗡嗡的机声一定震惊了城里的居民。然而,还有更大的震惊哪!

一声巨响,古老的城楼颤抖了。没有爆炸,没有起火,但是飞机寂然不动了。我们连击落十三四架敌机的刘粹刚少尉,也寂然不动了。

一颗英雄的崇高的星,陨落了。

十一月十六日那天,这陨石在千万悲哀的眼睛下,抬进了南京城。

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昆明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将“接连鏖战了七十多天,击落敌机十三四架”作为飞行员刘粹刚的出场介绍,揭示了故事的战争背景。
B.刘粹刚在给妻子的信件里洋溢着他为国家奋斗而牺牲家庭幸福的高尚情感,这与林觉民的《与妻书》有相似之处。
C.刘粹刚临危受命率队帮助八路军防守娘子关,反映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反抗侵略的历史事实。
D.小说结尾运用“崇高的星,陨落了”“这陨石在千万悲哀的眼睛下”等词句,表达作者与民众对英雄的沉痛悼念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田坝上群燕无声飞起的景色描写,渲染了深沉肃穆的环境氛围,巧妙引出主人公的平安归航,给人以真切的印象感受。
B.小说写刘粹刚驾飞机环明故宫打盘旋“像是用那英勇影子抚摸了下面那些受着敌机威胁的屋顶”,生动表现他对南京城的热爱。
C.小说对许希麟女士着墨不多,但有关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较为传神,刻画出一位深爱丈夫并支持抗战的“贤内助”形象。
D.小说主要以时间顺序来写人叙事,在叙述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作者的议论、评价,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小说中刘粹刚的行为彰显出“中国空军的道德”哪些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4.小说在叙述空军英雄刘粹刚的故事时,略写他击落敌机的英勇壮举,详写其不幸牺牲的过程,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6-12更新 | 1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篱下

萧乾

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到那辛酸的:“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做呵”,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做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鲜红红、圆滚滚瓣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手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缩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

环哥一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着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黑白花的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吹了口拳头,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皮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去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地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似的必剥必剥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着屈下了腰,选红的向腰间揽。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表弟扯开线绽的领口,丢下那些“臭”枣,撞了慌忙奔来的姨母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渍,妈着急起来了。

“又做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热的泪扑到妈怀里去,“爸是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看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床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样子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仓促?”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对这温善的人摇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幼的环哥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没听到妈妈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内心的复杂与无奈。
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不谙人情世故的乡下男孩的形象。
D.小说中母亲与环哥、环哥与表弟、姨母与姨父这几组人物形象之间形成某种对比,凸显了小说悲凉的主题。
2.文中画线句写出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萧乾在小说中选取了几个平凡的人物,叙述了一些琐碎的小事,但他在作品中不断变换叙述视角的写法,却让故事的呈现别有滋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3-05-11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