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58059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鬃马

贺敬涛

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由于连续地奔跑、渗出的汗水闪耀着红光,像是在流血。

这是一匹纯正的蒙古红鬃马。

红鬃马兀立在队列中间,对面乌压压排列着一个日本骑兵中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此刻,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横冲直撞,涤荡着山野,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呜咽嘶鸣,鹅毛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拍在脸上沙沙地疼。

红鬃马摆动了一下头,两边是十四匹八路军骑兵团的战马,火车头”“黑骏马”“青花梨……高扬着头,喷着白气,躁动着,不停地用前蹄刨着脚下的积雪。

红鬃马背上威然端坐着杨班长,灰布军装整齐地扎进皮带里,乌亮的马枪背在身后,细长的马刀笔直地立在右侧,刀背轻薄,刀刃锋利异常。他目光如炬,充满杀气,左手轻抚着红鬃,像每次大战之前一样。

此时,风雪戛然而止。

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班长挺直了身板,后脚跟猛的一磕,举手行了个军礼。

走出团部,红鬃马正静立在那儿,高扬着头,目视前方,仿佛一百年、一千年,就那样立着,像一尊雕像,左腿上一道五厘米的伤疤分外抢眼,那是与日本骑兵激战时挂的彩。

兄弟,一个中队,交给你了!杨班长伏在马耳边交代完,像蚱蜢一样飞身上马,一抖马缰,红鬃马一声长啸,飞驰而去。

唰!那是向前挥动马刀的声音。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的声音炸雷般响起。

战士们高举着马刀,十五匹战马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向小野中队冲去。

狂风骤然猛烈,雪花打着旋地扫向前方,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

空旷的开阔地上,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雪地上横躺着十多具尸体和马匹,一匹战马吃力地爬起来,又无力地躺在地上,脖子上的血汩汩地流了出来。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

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注入雪中。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右手的马刀刀刃已卷了口,手哆嗦不止。

风陡然增大,飞起的雪花飘在杨班长残臂上,白雪瞬间变成了红色羽片,杨班长回望一眼大部队突围方向,仰天大笑,高声呐喊:骑兵团,冲锋!一抖马缰,冲向日本骑兵。

好大的白绢布哇,就在身下,杨班长静静躺在白绢布上,右手举着马刀,斜着身子,嘴巴大张着像在嘶喊,一副冲锋击杀的姿势,身边,立着红鬃马。

红鬃马低下头,衔起杨班长衣角,拖曳着向前挪动,一步、二步……雪地上,徐徐铺展开一匹鲜艳的红帛。

雪花又飘了下来,像白色的蝴蝶在红鬃马面前起舞。

下马!旷野上响起小野的狂叫。日本兵齐刷刷地下了马,士兵们开始在雪地上刨土,咚、咚!土太硬了,日本兵轮番刨着。坑刨好了,日本兵抬起杨班长,轻轻放入土坑中,开始封土,红鬃马却衔着杨班长衣角,半天不松口……

小野走到坟前,双腿并立,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身后,整个日本骑兵中队默然肃立。

接下来,红鬓马的举动,令小野一行惊呆了!

只见红鬃马绕坟一周,猛然卧倒,头深深地偎依在坟土上,眼眶里流出泪水,许久,它站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覆满雪花的坟茔,径自踉踉跄跄往远方走去……枯树,原野,大山,白雪,正前方就是百丈悬崖。

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吃力地抖擞起身形——那是一匹多么健美的骏马呀,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

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骑兵班在战斗中的壮烈事迹,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塑造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战争中不屈的精神。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在紧张的两军对峙当中,插入周团长安排任务的情节,既交代了故事背景,又舒缓了小说叙事的节奏。
C.杨班长三次带队冲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牺牲整个骑兵班为代价,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转移,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D.小说结尾通过红鬃马在杨班长的坟土上偎依流泪后跳崖的情节,刻画出重情重义、视死如归的战马形象,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2.本篇小说大量使用烘托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当今时代,文学艺术难免会受到影音艺术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军大校

邓友梅

下了几场黄梅雨,二号楼顶漏水了。雪白的墙面渗成了虎皮宣,黄一块白一块的,技术员黄准看着就像吃饭时瞧见了苍蝇似的,真恶心!

他到工地才一个月,参加了几次质量检查会,关主任批评人时那副霹雳烈火、怒日金刚式的面孔,早已印在他脑子里。不巧,他的办公室正好在关主任隔壁,工棚里全是用苇箔作隔断。

一天八小时,隔着苇箔至少得听见主任训人三次。

现在,虎皮宣跟前又来了一个人。这人身穿一身蓝布制服,一双高简胶靴,胶靴上溅满了泥浆和白灰。宽脑门,浓眉毛,鼻子底下一抹银白短髭,活像前两天油画展览会上那幅著名的肖像画《海军大校》。

老弟,你像是在发愁?”“海军大校摸摸胡子,半玩笑半认真地用一口地道东北口音说,八成出了点毛病,毛病在哪里?

毛病在脑袋里!黄准没好气地说,想创造新纪录,下了场黄梅雨给下砸锅了,谁让我好强来着?

这么说,要是不下雨,你的新纪录就成了?

那还用说!我没等油毡工铺上毯,先把抹灰工放进来了!这样把原来工序改变一下,可以提前一个礼拜交工哩!可是下雨了,只下一场两场也不碍事呀,一连下了七天,现在还提这些干什么?不是叫检讨么,检讨就得了。说到这儿,黄准觉着一肚子委屈,摇摇手顺着扶梯爬到屋顶上去了。大片大片的乳白云团,趁着风势,由东南沿海涌来。从云缝间透出来的阳光,一会儿扫在南边山上披满白花的老树上,一会染亮北边烟雾围绕的高炉。汽车电车拉着笛穿来穿去,幼儿园的孩子像一串胖甲虫,被雨冲洗过的柏油路反射着五光十彩!多好的世界,可就是还得写篇言不由衷的检讨。

黄准睹气跑下楼,绕着避开众人,回到办公室,刚要坐下,忽然——

思想问题!苇箔那边炸雷似的喊道,我一定要叫他永远记住这个教训!年轻人不吃点苦头不知道创业难!黄准心想:不用说,这个就是指我了,好,听听,摸摸底,这个检讨就好写了。

有个慢悠悠的声音问道:记住什么教训呢?

不能拿革命工作当儿戏!

唔,好,黄准想,我检讨头一句就写:自己不该拿革命工作当儿戏!

依我看,黄准同志并没拿工作当儿戏。慢悠悠的声音又说,这个教训不对路。

莽撞,冒失!炸雷又响了,而且声音更大了。对年轻人越得严越好!批评得狠点总比以后出大错儿强!”“说不上莽撞冒失,慢悠悠的声音又说,我问过几个老工人,抹灰工老孙头,油毯工大嘴李,都承认贵技术员在改变工序前跟他们研究过的,可就是谁也没料到要下雨。

哎呀,这声音,这口气,莫非是海军大校?看来他跟主任平起平坐咧!那作风可不一样。

不莽撞?为什么他事先不问问气象台?炸雷调门降了好几度。

你事先知道不?慢悠悠的可加快了速度,知道!你怎么也没想到问问气象台?

唔,不是平起平坐,海军大校还高一级哩!

老关哪,我的老弟,慢悠悠的声音又把速度拉慢些说,党把咱们搁在领导岗住上,就是因为咱们年纪大些,受党的教育多些。底下想不到的,咱们要替他扛一膀子呀。今晚上的检讨会不要开了!

那么黄准呢?

黄准的事等他觉悟了再说。他的问题不是抹灰抹早了,也不是没问气象台,而是在问题面前意气用事,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只要做人正直,工作上出点错误,并不可怕。不过,他觉悟得早晚,老弟,这与我们的帮助有关啊!

屋里没人,可是黄准脸红了,心跳到了嗓子眼。这时候听到隔壁门响,仿佛有人走了出去,他赶忙一个箭步跑到了门口,几乎和海军大校撞了个满怀。

同志,我,我——

唔,黄准同志,”“海军大校定下神来,笑着说:我正想找你。我刚打电话问了气象台,他们说雨云过去了,至少要有十天的晴天。你准备一下,咱们开个现场会,把你改变工序的办法请大家一起来琢磨琢磨,加上一条经验,必须先和气象台联系,肯定没有连续雨天才能采用,你看这样还有什么问题?

没有了。

那就快准备。”“海军大校拍拍他的肩膀,又回头向关主任打个招呼便走了。他摸着闪闪发光的银上髭,像检阅舰队似的,看着一栋又一栋楼房,迈着两只溅满泥水和白灰的长筒胶鞋,走远了。宽宽的前额还在阳光下闪着光,黄准如梦初醒,大喊一声:我还有问题,我要检讨……

你不用检讨了!关主任瓮声瓮气地说。还是给我提点意见,我来检讨吧!

不,刚才那位同志说中了我的毛病,说真格的,他是谁?

你不认识他?见鬼!咱们的党委书记,‘海军大校’呀!

他,他真是‘海军大校’转业的?

哪里,他一直做党的组织工作,从来没到过海边。这全是来体验生活的那个大高个画家惹出来的:画家想画个正在指挥作战的海军大校,画了几回都不对劲。那天咱们书记正在现场督战,他来了,刚看了一眼,就说这正是他找了好久没找着的指挥员形象,立刻找了身军装让书记换上,拿个大茶盘子叫他扶着当航轮,匆匆忙忙地画了下来,现在这幅画成了名画,我们就给书记起了个外号,叫他‘海军大校’。

一九六二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提到“海军大校”的声音是“慢悠悠的”,突出他沉稳有序,和气对待下属的性格。
B.“海军大校”觉得领导有责任帮助下属,从关主任态度的变化中能看出他接受了这个意见。
C.黄准改变工序先抹灰的做法没有问题,墙面被渗水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情况,他本身并未犯错。
D.黄准看到墙面觉得恶心,是由墙面渗水引起的真实反应,也是即将因此而遭受处罚的焦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细腻地描绘出黄准的心理变化,这与(祝福》中所使用的叙述视角完全相同。
B.第二段交代黄准的办公室就在关主任隔壁,这使下文他听到关主任与“海军大校”对话的情节具有合理性。
C.小说两次描写“海军大校”的外貌,重复中又有变化,“海军大校”的形象在第二次的描写中更加高大伟岸。
D.文中主要通过声音、语速来表现“海军大校”与关主任的争论,角度独特,使读者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
3.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黄准爬上屋顶后看到的景色,有何作用?
4.小说为何到结尾才揭示“海军大校”的真实身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5-27更新 | 1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红袍

刘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水涨船高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儿!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相石人的特征。
B.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为下文孔远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作充分铺垫。
C.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则侧重于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他作为拥有“相石”绝技的小镇奇人的从容气度。
2.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意?
2021-12-07更新 | 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腿疼闹社房

赵树理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盒、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帖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得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的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节选自《锻炼锻炼》,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腿疼”的腿“疼”与“不疼”的对比,揭示了她自私自利、逃避劳动、爱占便宜的个性。她从年轻时就如此,为了不干活装病,还让别人伺候她。
B.“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
C.小说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大背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D.“小腿疼”“吃不饱”是小说中人物的外号,这也是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既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充满智慧地表现生活,很容易被农民接受。
2.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都是基层干部,你更认可谁做百姓工作的方式?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
3.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请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2022-03-29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