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229242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军大校

邓友梅

下了几场黄梅雨,二号楼顶漏水了。雪白的墙面渗成了虎皮宣,黄一块白一块的,技术员黄准看着就像吃饭时瞧见了苍蝇似的,真恶心!

他到工地才一个月,参加了几次质量检查会,关主任批评人时那副霹雳烈火、怒日金刚式的面孔,早已印在他脑子里。不巧,他的办公室正好在关主任隔壁,工棚里全是用苇箔作隔断。

一天八小时,隔着苇箔至少得听见主任训人三次。

现在,虎皮宣跟前又来了一个人。这人身穿一身蓝布制服,一双高简胶靴,胶靴上溅满了泥浆和白灰。宽脑门,浓眉毛,鼻子底下一抹银白短髭,活像前两天油画展览会上那幅著名的肖像画《海军大校》。

老弟,你像是在发愁?”“海军大校摸摸胡子,半玩笑半认真地用一口地道东北口音说,八成出了点毛病,毛病在哪里?

毛病在脑袋里!黄准没好气地说,想创造新纪录,下了场黄梅雨给下砸锅了,谁让我好强来着?

这么说,要是不下雨,你的新纪录就成了?

那还用说!我没等油毡工铺上毯,先把抹灰工放进来了!这样把原来工序改变一下,可以提前一个礼拜交工哩!可是下雨了,只下一场两场也不碍事呀,一连下了七天,现在还提这些干什么?不是叫检讨么,检讨就得了。说到这儿,黄准觉着一肚子委屈,摇摇手顺着扶梯爬到屋顶上去了。大片大片的乳白云团,趁着风势,由东南沿海涌来。从云缝间透出来的阳光,一会儿扫在南边山上披满白花的老树上,一会染亮北边烟雾围绕的高炉。汽车电车拉着笛穿来穿去,幼儿园的孩子像一串胖甲虫,被雨冲洗过的柏油路反射着五光十彩!多好的世界,可就是还得写篇言不由衷的检讨。

黄准睹气跑下楼,绕着避开众人,回到办公室,刚要坐下,忽然——

思想问题!苇箔那边炸雷似的喊道,我一定要叫他永远记住这个教训!年轻人不吃点苦头不知道创业难!黄准心想:不用说,这个就是指我了,好,听听,摸摸底,这个检讨就好写了。

有个慢悠悠的声音问道:记住什么教训呢?

不能拿革命工作当儿戏!

唔,好,黄准想,我检讨头一句就写:自己不该拿革命工作当儿戏!

依我看,黄准同志并没拿工作当儿戏。慢悠悠的声音又说,这个教训不对路。

莽撞,冒失!炸雷又响了,而且声音更大了。对年轻人越得严越好!批评得狠点总比以后出大错儿强!”“说不上莽撞冒失,慢悠悠的声音又说,我问过几个老工人,抹灰工老孙头,油毯工大嘴李,都承认贵技术员在改变工序前跟他们研究过的,可就是谁也没料到要下雨。

哎呀,这声音,这口气,莫非是海军大校?看来他跟主任平起平坐咧!那作风可不一样。

不莽撞?为什么他事先不问问气象台?炸雷调门降了好几度。

你事先知道不?慢悠悠的可加快了速度,知道!你怎么也没想到问问气象台?

唔,不是平起平坐,海军大校还高一级哩!

老关哪,我的老弟,慢悠悠的声音又把速度拉慢些说,党把咱们搁在领导岗住上,就是因为咱们年纪大些,受党的教育多些。底下想不到的,咱们要替他扛一膀子呀。今晚上的检讨会不要开了!

那么黄准呢?

黄准的事等他觉悟了再说。他的问题不是抹灰抹早了,也不是没问气象台,而是在问题面前意气用事,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只要做人正直,工作上出点错误,并不可怕。不过,他觉悟得早晚,老弟,这与我们的帮助有关啊!

屋里没人,可是黄准脸红了,心跳到了嗓子眼。这时候听到隔壁门响,仿佛有人走了出去,他赶忙一个箭步跑到了门口,几乎和海军大校撞了个满怀。

同志,我,我——

唔,黄准同志,”“海军大校定下神来,笑着说:我正想找你。我刚打电话问了气象台,他们说雨云过去了,至少要有十天的晴天。你准备一下,咱们开个现场会,把你改变工序的办法请大家一起来琢磨琢磨,加上一条经验,必须先和气象台联系,肯定没有连续雨天才能采用,你看这样还有什么问题?

没有了。

那就快准备。”“海军大校拍拍他的肩膀,又回头向关主任打个招呼便走了。他摸着闪闪发光的银上髭,像检阅舰队似的,看着一栋又一栋楼房,迈着两只溅满泥水和白灰的长筒胶鞋,走远了。宽宽的前额还在阳光下闪着光,黄准如梦初醒,大喊一声:我还有问题,我要检讨……

你不用检讨了!关主任瓮声瓮气地说。还是给我提点意见,我来检讨吧!

不,刚才那位同志说中了我的毛病,说真格的,他是谁?

你不认识他?见鬼!咱们的党委书记,‘海军大校’呀!

他,他真是‘海军大校’转业的?

哪里,他一直做党的组织工作,从来没到过海边。这全是来体验生活的那个大高个画家惹出来的:画家想画个正在指挥作战的海军大校,画了几回都不对劲。那天咱们书记正在现场督战,他来了,刚看了一眼,就说这正是他找了好久没找着的指挥员形象,立刻找了身军装让书记换上,拿个大茶盘子叫他扶着当航轮,匆匆忙忙地画了下来,现在这幅画成了名画,我们就给书记起了个外号,叫他‘海军大校’。

一九六二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提到“海军大校”的声音是“慢悠悠的”,突出他沉稳有序,和气对待下属的性格。
B.“海军大校”觉得领导有责任帮助下属,从关主任态度的变化中能看出他接受了这个意见。
C.黄准改变工序先抹灰的做法没有问题,墙面被渗水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情况,他本身并未犯错。
D.黄准看到墙面觉得恶心,是由墙面渗水引起的真实反应,也是即将因此而遭受处罚的焦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细腻地描绘出黄准的心理变化,这与(祝福》中所使用的叙述视角完全相同。
B.第二段交代黄准的办公室就在关主任隔壁,这使下文他听到关主任与“海军大校”对话的情节具有合理性。
C.小说两次描写“海军大校”的外貌,重复中又有变化,“海军大校”的形象在第二次的描写中更加高大伟岸。
D.文中主要通过声音、语速来表现“海军大校”与关主任的争论,角度独特,使读者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
3.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黄准爬上屋顶后看到的景色,有何作用?
4.小说为何到结尾才揭示“海军大校”的真实身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记懒人

老舍

①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②幸而懒人有个弱点——喜欢喝一盅。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我还能舍不得几瓶酒么?所以我成了他的好友。

③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旁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识,因此他不讨厌。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

④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他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去。他的生日,没人晓得;妈妈是第一个忘记了它,他自然想不起问。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可是,他还记得妈妈的面貌。

⑤他入过学,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老子的心中到底有个‘无为’萦绕着,我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他已饮了半瓶白酒,闭着眼说。

⑥我故意诱他说话,他似乎没有听见,或是懒得听见。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

⑦白兰地果然有效,他居然坐起来了。往常他向我致敬只是闭着眼,稍微动一动眉毛。然后,我把酒递到他的唇边,酒过三杯,他开始讲话,可是始终是躺在床上不起来。

朋友,我的声音有点发颤,朋友,你可曾不懒过一天或一回没有呢?

⑨他没当时回答我。过了好久,他点了点头,又喝下一杯酒,慢慢的说:有过一次。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他又停顿住了。我非常的怕他不再往下说,可是也不敢促迫他;我等着,听得见我自己的心跳。

你说,什么事足以使懒人不懒一次。

⑪我一时找不到相当的答案;不知道是怎么想起来的,我这么答对了他:爱情,爱情能使人不懒。

你是个聪明人!他说。我也吞了一大口白兰地,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⑬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像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然后像自己念道:想起来了!我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等着。

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哪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像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鸟踏下些花片,像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那是最快活的一天:听着蜂声,闭着眼用脸承接着花片,花荫下见不着阳光,可是春气吹拂着全身,安适而温暖。她和妈妈相似——爱情在静里享受。别的女子们,见了花便折,见了镜子就照,使人心慌意乱,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

⑮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喝了半杯酒。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大概是。临走的那一天,我与她在海棠树下——花开已残,一树的油绿叶儿,小绿海棠果顶着些黄须——彼此看着。我们都懒得说话。眼睛交谈了一切。

她不见了,他说得更快了。自然懒得去打听,更提不到去找她。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

⑰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

又看见她了,已长成了个大姑娘。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她太活泼了,话也很多,几乎不给我留个追想旧时她怎样静美的机会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你还是这么懒?’这是她的第一句话,我没言语。‘其实你也可以不懒的;假如你真是懒得到家,为什么你来见我?咱们——’她没往下说,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我便在海棠下睡了一夜,懒得再动。她又走了。不久听说她出嫁了。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

到如今你还想念着她?我问。

哼,那就是那次破了懒戒的惩罚!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我还不算个最懒的人。他又卧在床上。

㉑我将酒瓶挪开。他又说了话: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

㉒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载于1933年《益世报》,有删改)

1.第⑮段画线处反复说“大概是”,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析“海棠”在这篇小说叙事中的作用。
3.小说中的“我”对情节发展有什么影响?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对于这篇小说塑造的“懒人”形象,有人认为是用来讽刺批判人性中的“懒”的,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024-04-10更新 | 1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挂在故乡的钥匙

欧阳明

吃过早饭,老栓取下挂在床头墙上的那串钥匙,就出门了。

钥匙总数26把,老栓早已牢记于心。钥匙是湾里26户人家委托给他的。

湾里一共27户人家,现在家里还住着人的,就老栓一家了。说是一家,其实就老栓一个人。老伴前两年患肝癌走了。老栓想不通,农村山清水秀的,吃的菜和粮食,从没打过农药,咋也会像城里人一样,害个病就是癌症。

老伴走后,儿子和女儿劝老栓进城去一起住。老栓想去,毕竟一个人待在偌大一个湾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太闷。但他走不了,那串钥匙拴着他。

老栓觉得,做人,必须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哪怕是磨眼儿,也得穿过去。就对儿子说,等哪天大家把钥匙都拿回去了,我就进城。

26户人家,最初是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后来挣钱了,在城里买了房,就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接走了,每年清明和春节才回来。26户的房子都是砖房,有的才建成几年,最少的花了七八万,最多的花了几百万。人走了,房子却搬不走,里面的家具,样式老旧,搬进城也没地方放,送人吧,没人要,烧了又太可惜,毕竟是钱买的哩。最好是留在老家,请个人看着。找谁呢?只有老栓。那时老栓老伴还在,两口子都不想进城,说城里喝口水都要钱,空气也没乡下好。

最初给老栓钥匙的不多,就几户人家,后来越来越多,不得不用一根长长的铁丝串起来。

每天,老栓都要把那些房子巡查一遍。

大家觉得给老栓添了麻烦,说每年给他点钱。老栓不收,说,钱,我不缺。

老栓说的是实话。儿子女儿给他的钱,都不知道干啥用。

大家过意不去,就送他烟酒。老栓还是拒绝。说,医生说我不能再抽再喝了。叫他拿去送人。说,送谁呀?我又不求人办事。

你这样我们过意不去何。大家说。

一点小事,有什么过意不去的?放心,房子我会给你们看好的!

昨晚下了点雨,路很湿滑,老栓走得左摇右晃的。他从邻居老杨头家开始查看。先看大门上的锁有没有动过的痕迹,然后再开门进去,每间房每间房地看掉没掉什么东西。

一连看了25户,都没异样,老栓心里踏实多了。但他还不敢彻底放心,还有最后一家。

最后一家的房子三楼一底,有车库,花园,比城里有些别墅还豪华气派。

房子是江娃子的。为了回家方便,江娃子花两百多万,把进村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天晴落雨,都能过车,大家都说他好。江家最值钱的还不是房子,是房子里的那些家具,据说全是红木的,一把椅子就几十万,每次查看,老栓都丝毫不敢大意。

江娃子从小调皮捣蛋。八岁那年,他和生产队长儿子打架,输了,居然一把火把队长家的房子烧去了一大半,把爹给活活气死了。初中还没毕业,他便出去了,从此生死不知,直到三十年后才回来,回来已是省城什么公司的大老板,屁股后面跟了一大群人,里面居然还有本县的县长。

江娃子家除了院门和大门,屋里每间房也装了门,共十道,全是防盗的,都得用钥匙开。每次查看都得花上半个多小时。

老栓每把锁每把锁看了,无异样,再每间屋每间屋看了,也无并样,心才彻成安稳。

从江娃子家里出来,已进中午,老栓开始回家,手上的钥匙,一路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你佛在和他说着什么。

以前,出去的人清明和春节都会回来,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有些不回来了,连过年都不回来,有几把钥匙,几年都没拿去用过了。怕钥匙生锈,老栓每月都要用猪油擦一次。

江娃子自从修了房子后,年年清明和春节都要回来。每次回来,天天都要请老栓过去吃饭,每顿都安排他坐上位。老栓先是推辞。江娃子不依,说,您年纪最大,辈分最高,您不坐谁敢坐呀?

都说从小偷油,长大偷牛,人,从小就能看到大。可老拴做梦都没想到,江娃子居然会比自己上过大学的儿女还有出息,老栓党得自己的确是看走眼了。

转眼就到了四月。一天,老栓查看完房子,前脚刚进院坝,后面就来辆小车。

小车里下来的,居然是江娃子。

栓叔,我来拿钥匙,江娃子说。

你怎么回来了?还不到清明呀!老栓有些奇怪。

回来办点事。江娃子说。

江娃子回了趟家就走了。走时居然没把钥匙送回来。老栓很纳闷。

两天后,江娃子又回来了。

见面,老栓就问他,你是不放心我给你看屋子了么?

江娃子呵呵一笑,说,栓叔,您误会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为啥?老栓很惊讶。

春节吃饭时,您不是说,湾里的那些地都撂荒了,太可惜,要是有人来承包就好了吗?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搞个农业开发公司,把地全租下来,让大家回来一起挣钱。

真的?

现在国家不是要振兴乡村嘛,这两天,我找了县长,说有政策支持的。

你娃做了件好事啊!老栓笑着跷起了大拇指,抬头朝田野望去,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的杂草,一下子卖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再回头看了看手中的那串钥匙,心里嘀咕道,你们啦,很快就可以物归原主了。

(有测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老栓带着钥匙巡查房子为主要情节,穿插了钥匙的来由、村民的感谢和江娃子的过往,现实与过去交织,有助于丰富主题。
B.小说写老栓巡查房子的过程时,详写江娃子家而略写其他家,这是为了突出江娃子家的富裕,为下文写江娃子回村办公司埋伏笔。
C.小说中“咋”“害个病”“磨眼儿”“撂荒”“你娃”等词语口语化特征鲜明,它们在文中的出现使小说更有乡村生活的气息。
D.小说结尾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了主题,又借老栓的想象和低头看钥匙时“嘀咕”的话语,预示了乡村的未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2.小说中的老栓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根据作品对老栓言行和心理的描写简要分析。
3.小说通过一些具体的人与事,反映了我国农村当今的变化。请结合作品,从社会状况和村民的情感观念两方面简要分析。
2021-05-17更新 | 1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撕书记

江子

那时,我们这些孩子之间流行一种叫打纸镖的游戏:把32开或16开的纸折成条状,相互穿插制成方形的纸镖,然后划拳,输了的将自己的纸镖放在地上,赢了的甩纸镖,若能掀翻地上的纸镖即获胜,失败了则换对方甩纸镖,谁获胜纸镖就归谁。

这是个技术活,甩出去的纸镖要落点好;这也是个力气活,劲儿大,才可能掀翻对手的纸镖。谁兜里若是装着几十个纸镖,那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走到哪儿都有舍我其谁的架势,神气得很。

我力气小,技术也不太行。我想方设法搞来的纸做成的纸镖都被人赢了去。我当然是不服气的,①于是决心搜罗更多的纸,做更多的纸镖,为我输掉的纸镖报仇。

可是,搜罗更多的纸谈何容易!本学期的语文课本、数学课本是不能撕的,而以前的课本和作业本,早就被我做成纸镖输掉了。

情急之下,我决定对祖父箱子里的一套书下手。

祖父是个屠夫,粗粗拉拉的,但每次读这部书时,都小心翼翼的,宝贝得不得了。这部书的名字叫作《三国演义》。

我是爷爷的长孙,每天陪着他睡觉的,因此我翻过这套书的内文,是竖排,还是繁体字。每本开头几页有很多图画(绣像),页码的上方都有一个标记,印着“大上海书局藏版”的字样。书共十二册,叠起来有一定的高度。

我知道这套书的来历,它是年轻时的祖父在一百里外的吉安府买的。

这套书花了多少钱,我是后来才知道的——三块半银圆。②人们谈及这套书的价钱时,都会用夸张的语气说:“一笔大钱!”

祖父为何要花那么大的一笔钱买一部这样的书来读?我长大后,才知道一点端倪。

祖父出生于1913年。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故乡所属的江西吉安掀起红色狂飙,故乡不少年轻小伙去吉安投了军。祖父也是想去投军的,他一身肌肉,体格强健,是天生的军人胚子。他还上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在队伍里说不定用得着。但他的想法,没有得到我的曾祖父的首肯。

父命难违,祖父因此有了做乡村屠夫、在故乡生儿育女的平庸人生。但这件事的“后遗症”是,祖父用大价钱买了一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都是军机兵法,都是国仇家恨,都是快意江湖。而且里面有个跟祖父一样的乡村屠夫,最后成了顶天立地的大将军——他的名字叫张飞。

有了这套书,祖父在乡村的一生就不那么寂寞了。遇到天大的难,他的心里也似乎有了底气。

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没有人告诉我。③当然,就算有人告诉我,我也不会在意,那时我整天想的只是打纸镖这样的事。

要搞到这套书太容易了。我是祖父的长孙,是他百年之后要给他端着牌位送他上山的人,是每天和他一起睡觉的人。放《三国演义》的箱子是带了锁的,但我知道钥匙藏在哪里。

终于有一天,我趁祖父不在屋里,从箱子里偷出了一本。我开始了紧张的制纸镖的工作。说老实话,这种纸并不是好材料,相比课本,它太软,太薄,我不得不用两张甚至三张纸做一个纸镖。这样下来,一本书做不了多少个。

我撕书的事,很快就被五叔叔发现了。他从孩子们的手中见到了这种奇怪的纸镖,拆开来看,发现是老版的《三国演义》——这套书,我们全村就祖父一人有。

五叔叔把我带到祖父面前。在他看来,那肯定是滔天的罪。我们全家,谁敢让这套书染上一点污渍?④五叔叔爱看书,也只能一本一本地从祖父手上借。看完一本还回去,才能借下一本。而且,看书前必须洗手。

那时候,祖父已经偏瘫了,身子颤颤巍巍的。全家人都围在屋子里,屏住呼吸,等待祖父对我进行处置,也担心我撕书对他的伤害会加重他的病情。祖父脾气暴躁,年轻时,一旦怒气上来了,他会拿着杀猪的尖刀追着惹他生气的人跑出几条巷子。年老了,他也经常跟我祖母吵架,至于我的父辈,有谁没有挨过他的揍?

我完全吓坏了,哭得不行,偶尔抬起泪眼偷偷看一眼祖父。他坐在那儿,手扶着拐杖,面无表情。他肯定心疼得厉害。一套完整的书,毁了一册,就相当于全毁了。过了好一会儿,祖父叹了一口气,说:“撕了就撕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别吓着孩子。”

后来,没过几年,祖父就去世了。随着年岁增长,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这书是他最看重的东西,说是他的命根子也不为过。他之所以原谅我,是因为我也是他的命根子,比那套《三国演义》还重要的命根子。

祖父原谅了我,可我没有原谅自己。我越来越理解这套书对祖父的意义,我对祖父的愧疚越来越深。

不知为何,这套《三国演义》最后只剩下六本。因为是祖父的长孙,这套残本被我继承了下来。我的工作调动到哪里,我就将它们带到哪里,并放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这些年来,我经常翻阅这几本书。我当然知道这套书的珍贵。那是难得一见的版本,金圣叹眉批,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康熙字典字体,雕版宣纸印制。

我们赣江以西有个规矩:印有字的纸张是不能撕的,必须放在火里烧。所以,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惜字亭,用来给人烧有字的纸。人们认为,字烧了,就是通过火邮寄到了神灵那儿保存,字仍以某种形式存在着;可若是将有字的纸撕了,那就是真毁了,是种罪过。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详写“打纸镖”的游戏规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得后文写“我”偷书的情节顺理成章。
B.“我”用偷来的书做纸镖时发现这种纸并不适合做纸镖,内心充满了对这本书和祖父的失望。
C.文章写祖父脾气暴躁,与后文写他原谅“我”的情节形成对比,体现了他对“我”的宽容。
D.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对这部书的介绍一通俗一专业,体现了“我”在不同年龄阶段认知的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我”要为纸镖“报仇”的说法符合孩子的思维,充满了童真童趣。
B.句子②从侧面写出这部书的珍贵,同时表现出人们对祖父斥巨资买书的不理解。
C.句子③突显了“我”当年的孩子心性,与后文“我”的后悔与愧疚相呼应。
D.句子④写出了五叔叔借这部书的不易,暗示了五叔叔对“我”受宠的嫉妒与不满。
3.文章三次提到“我”的身份是“长孙”,请分别分析三处画双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人物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历史的碰撞所生发出来的衍变。”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概括祖父一生中所做的改变。
2024-06-17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