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1-16 1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文学主导性的体裁是诗歌,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诗歌能抒怀咏志、唱出个人的声音,而小说则能讲述民族的寓言。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一种新的拉丁美洲共同体意识逐渐成形,这种意识影响到文学,同时也被文学所塑造。

拉美新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例如在《百年孤独》中作为拉丁美洲象征的小镇马孔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居民只能以“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来形容这一现代发明,它既是进步的许诺,又似不祥之兆。对于他们来说,火车如同神话般魔幻。从这个意义上说,“魔幻”意味着欠发达,意味着尚未祛魅的状态。马尔克斯和他的同行们讲述的,就是当时生活在欠发达状态中的拉丁美洲人经历的欢欣与苦难,他们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的希望。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它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读起来就像在观看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更为大胆,让读者自己去选择章节的阅读顺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家无穷的创造力和拉丁美洲人民不竭的生命力。这些力量的积聚,要突破小说固有的边界,要释放太多的能量。

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在文学后辈们如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能明显看到《百年孤独》的影子,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也带有《跳房子》的痕迹。60年后回看,这就是拉美文学的“走出去”,是拉美作家以饱含原创性的精神、跨越国界和大洲的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也是拉美“文学爆炸”在热闹过后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经验遗产。

(摘编自张伟劼《六十年后,拉美“文学繁荣”再回首》)

材料二:

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他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一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否则,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20世纪上半叶诗歌是拉美文学的主导不同,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
B.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一度萧条静寂。
C.学界一致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中对先驱者往往会有一种爱恨交织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创新和突破。
D.如果魔幻的文学写作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进入创作的困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拉美新小说不仅讲述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魔幻现实主义”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
B.回首拉美文学,作家运用原创、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C.莫言借鉴魔幻现实主义,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成就了“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D.既要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一“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观点的一项是(     
A.阿莱霍·卡彭铁尔的《追击》采用了与音乐中交响曲的各个乐章相呼应的故事结构。
B.略萨的《绿房子》如电影镜头般轮流展现不同时空中并行、最后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C.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遵循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单线结构模式,脉络清晰。
D.卡夫雷拉·因凡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从小说标题开始就抛出一系列的文字游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成就之下,中国当代文学魔幻写作存在的必要性。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逃的结局

狄更斯

天黑时,我终于走到一个小镇。我曾想一路跑到多佛,但这种想法过于荒唐,很快就被我否决了。我坐在一家门前的台阶上休息,身上共有三枚半便士。之后,我又继续向前走着,心想过两天报纸上可能会刊登出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少年倒在一排树篱之下,恍若死去。这个想法让我的心中满是苦涩。

我看到一家小店的门上写着收购服装的字样,店老板只穿了件衬衣,正站在门口抽烟。我想起了米考伯夫妇曾经传授给我的经验,也许这是个救急的方法,能让我免于挨饿。于是,我走进旁边的小巷,把身上的背心脱下来卷整齐,然后走进那家铺子前,说道:老板,你要是给个合适的价钱,我就把这件背心卖给你。

老板接过我的背心,走进店里,把它铺在柜上打量了一番,又把背心提起来看了看,然后说:嗯,这件小背心,你打算卖多少钱?

18便士怎么样?我迟疑了一下,试着说。

老板把背心卷起来,还给了我:就算出九便士买下它,也和抢劫我家没什么分别。

当时我的处境实在太过窘迫,只好说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以九便士卖给他。老板嘴里嘀咕着将钱付给了我。出门后,我扣上外套的纽扣,安慰自己说即使身上少了件背心也没有什么。但是我知道,这样下去我的外套也将难以幸免,因此,我要尽快赶路,使自己能穿着衬衣和裤子到达多佛。

这里离从前的萨伦学校不算远,我想去学校的围墙外过夜,那里通常会放一堆干草,虽然我无法看到以前的同学,也不能到曾经的宿舍过夜,但仍然感觉像是和他们住在一起。我沿着校外的围墙走了一圈,抬起头时只能看到漆黑的一片窗户。四周寂寥无声,我躺在草堆上,看着头顶上的星空,倍感孤寂凄凉。第二天,我在那条笔直的大道上整整走了23英里,当我过了罗切斯特大桥的时候,感觉双脚酸痛,没有一丝力气。不远处的一家旅馆让我动了心,但我怕花光身上仅有的钱,更怕碰上凶恶的流浪汉。因此,除了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我再无容身之所。

后来为了生存,我又卖掉了自己的外套。这一路上,母亲年轻的形象一直在心中,引导着我前行:她在啤酒花丛中陪我睡去,她在清晨的阳光下陪我醒来,她在晒得灼热的街上出现、在古老的教堂前浮现、在钟楼盘旋着的白鸦中翱翔。第六天,我终于踏上了多佛市镇。当皮肤黝黑、衣衫褴褛的我终于站在这期盼已久的地方时,母亲的容颜竟又像梦一样消失不见了。

我跟附近的渔夫打听姨婆的消息,他们说法不一,最终也没能为我指明方向。当我坐在台阶上歇息,脑海里盘算着再去哪里打听的时候,一辆马车经过我的身旁,车上的衣服恰好掉落在我脚下。我拾起衣服递给了马夫,见他面相和蔼,便顺口向他打听特洛伍德小姐。

特洛伍德?车夫说,我好像有些印象,是个老太太吗?”“是的,我说,没错。

腰板儿挺直的,是不是?他说,同时伸了伸自己的腰板。没错,我说,我想是的。

常拎着手提包,一个能装不少东西的大包,他说,跟人说话总是斩钉截铁,脾气挺倔的,是不是?

他所说的正和母亲曾向我形容的相仿,因此我回答说没错。随后他用鞭子指向前边的高坡,说她就在那几座面朝大海的房子里。

走了很久之后,才来到他所说的那几座房子,我向小店里的人们打听特洛伍德小姐的住所。

一个年轻的女人转过身来说她是特洛伍德小姐的女仆。我很激动,跟着她来到了一座规整的小房子跟前。屋前是个铺有石子的小院,里面种满了花草,收拾得整洁大方,空气中飘着迷人的芳香。

特洛伍德小姐就住在这儿。那个女人说完就匆忙进了屋,留下我一个人站在花园的门口,不安地向着客厅的窗户里张望。我抬头向客厅上方的窗子看去,只见那儿有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他满头白发,面色红润,冲我眨了眨眼睛,做了个鬼脸,然后笑了笑走开了。

我感到十分不安,正想偷偷溜开,却看到门里走出了一位女士。看她走路那昂首阔步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一定是贝特西小姐。

去!贝特西小姐摇着头冲我说,走开!这儿不准小孩进来!

我提心吊胆地看着她,只见她走到园子的一个角落里,俯下身子用剪刀修剪着花草。这时,我虽然害怕,但仍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于是我悄悄地走进园子,站在她身边,用手指碰了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口说。她吃了一惊,抬起了头。

对不起,姨婆,我是您的甥孙。

哎呀,我的天!姨婆惊叫了起来,一下子坐在花园的小径上。

我向她说出了我的名字,我的身世,以及我那些痛苦的遭遇。我说自己是一路走来的,已经有一周没在床上睡过觉了。我指了指自己,让姨婆看看我落魄的样子,接着就伤心地大哭起来。

姨婆听着我的讲述,一脸惊讶,直到我的哭声响起才回过神来。她连忙站起身子,揪起我的衣领,把我带进客厅,让我坐在沙发上。

姨婆找来狄克先生商量该如何安置我。

那晚我洗了热水澡,吃了一餐丰盛的晚宴,睡在了姨婆的房子里。

我所住的房间高居顶楼,非常舒适。我站在窗户边眺望着月光下的大海,又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床铺,想到近日自己在夜空下的凄凉遭遇,便默默祈祷,但愿自己永远不要再做无家可归的人,也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摘编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出逃的我就想到了可能会死的问题,这说明我已经预感到了出逃之路的艰辛。
B.从我在学校的围墙外露宿可以看出我内心的孤独,然而露宿并没有起到慰藉作用。
C.车夫一连串问题表明他对贝特西姨婆很了解,并且印象深刻,熟知她的生活习惯。
D.姨婆不认识我,但听着我的讲述,看着我落魄的样子,她很吃惊,最终收留了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大卫投奔贝特西姨婆为线索展开叙事,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了大卫机敏、坚强的形象。
B.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文中与店老板、车夫三言两语的对话,使店老板的精明狡黠、车夫的热心爽朗跃然纸上。
C.车夫的描述和对整洁大方的小院的描写为贝特西姨婆的出场做了铺垫,突出了人物的个性,也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D.小说中的我一路出逃,其间不乏艰辛孤独,但还是有人愿意施以援手提供帮助,这在我的心中种下了“善”的种子。
8.文中画线部分是一组排比句,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9.本文叙事视角特色鲜明,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自见则行无。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二十四章》)

①蹻(qi6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春秋晋地名,以产美玉著称。后借指美玉。③《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见则行无过”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第六十四章》)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
B.“居十日”与“居无求安”(《论语十二章·学而》)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C.“及公子归晋邦”与“天下归仁焉”(《论语十二章·颜渊》)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D.“明日虞必随之亡”与“故不孝不慈亡”(《墨子·兼爱》)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4.《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注]①本诗是苏轼的一首下元诗。下元,又称“下元节”“下元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黄楼,为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②匹素:白色丝绢。③浮图:梵语音译,对佛和佛教徒的称呼。④为问:借问、请问。⑤使君:苏轼自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下元日天气晴好的特点,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美好氛围。
B.颔联写景状物生动,将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浮图等实景与美好想象结合起来。
C.颈联“未成”“已约”对举,极写行程急促,流露出诗人观月时自由快乐的心情。
D.尾联向席间诸位好友发问,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
16.本诗的颔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与《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都写月,其手法和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11-17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