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河南 高一 期末 2024-01-17 1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常以人治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②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适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③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获取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④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⑤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社会,“无法”并不意味着无序,这造成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B.在礼治社会中,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适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通过传统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运用大量例证辨析礼的内涵,条分缕析,逻辑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为规范来看,礼与法律是一样的;从维持规范的力量来看,礼并不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
B.任何社会都有传统,但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用更大,这是因为乡土社会变迁缓慢,“代代如是”。
C.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如果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D.礼治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因此需要人们从教化中形成敬畏之感。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各主要国家纷纷选择绿色复苏和宣布碳中和目标,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基于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主要国家在多个领域对绿色技术进行了战略布局。从全球绿色技术申请专利分布和主要国家绿色技术战略布局来看,绿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侧重环境治理,到强调特定重点领域的绿色技术,再到如今的多领域、跨领域的绿色技术体系的过程。2007年及以前,环境管理领域绿色技术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位,绿色技术侧重环境治理技术。随着能源储备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主要国家逐渐关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能源领域,纷纷出台多个能源战略,不断推进绿色环保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但是在气候减排目标落实过程中,发现仅依靠能源领域的措施和行动不足以完成原有的减排目标,因此,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入手,目前主要国家已将绿色技术布局从能源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延伸,在国民经济中的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绿色技术战略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已经渗透到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

②全球绿色技术研发近几年开始回升并呈现增长趋势,预计未来将会迎来新一轮增长。基于全球绿色技术领域 PCT 专利态势分析,2000年以来,全球绿色技术领域研发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13—2017年缓慢衰退期后,从 2015 年开始,绿色技术 PCT 专利申请量开始回升呈现增长趋势。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预计未来绿色技术研发会迎来新一轮增长。在国际绿色技术领域,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韩国、法国和英国是全球绿色技术领域 PCT 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美日欧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虽然研究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与领先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③能源技术是绿色技术的重点领域,氢能成为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从绿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情况上看,自2007年以来,与能源相关的气候减缓技术 PCT 专利申请量超过其他分支技术申请量,位居专利申请的第一位。能源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0%,从各主要国家在促进绿色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可以看出,能源领域是主要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或正在制定的60多项气候缓解政策中,与能源相关的政策高达25项。储能技术和氢能受到主要国家的重视,专利申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成为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

(摘编自秦阿宁等《碳中和背景下的国际绿色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材料二: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经济主体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来决定自己的选择。绿色技术作为一种富有外部正效应的技术,它可以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影响,却不能使创新者获得技术创新的全部效益。相反它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尽管绿色技术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但市场机制不能自发解决外部性问题,市场制度并不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在现行市场制度下,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的困难,环境资源的交易费用很高,于是市场经济主体尽可能利用环境资源来降低活动中的成本。利益约束导致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动难以倾向于绿色技术,致使绿色技术创新在市场条件下不具有必然性。只有当绿色技术能给市场经济主体带来更高的成本收益比, 才会促使经济主体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近期利益方面。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对长远利益的考虑,往往风险更大,因此,市场主体从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短期利益优先于长期利益,往往是个合理的选择。而市场观念对近期利益的重视和人们急功近利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它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强化。生态环境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兼顾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甚至要求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放在优先考虑地位。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现行的制度环境存在绿色技术创新的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创造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

(摘编自俞国平《试析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能源储备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绿色技术经历了从单一领域到特定重点领域再到多领域、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B.2007年后绿色技术逐步由环境领域向其它领域延伸,因此在气候减排目标落实过程中,不能仅依靠能源领域的措施和行动来完成减排目标。
C.全球绿色技术领域研发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PCT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更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D.能源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促进绿色技术发展的规划中,能源领域是主要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氢能成为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
5.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实现气候减排目标,需要工业、交通、农业等多部门协同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多管齐下,不能单靠能源领域的行动。
B.绿色技术作为外部正效应的技术,可以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影响,而创新者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这推高了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本。
C.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市场主体对短期利益的重视优于长期利益,而这对要求两者兼顾的绿色技术创新而言是不利的。
D.现行的市场环境存在着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市场机制自身无法克服这些障碍,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绿色技术创新。
6.从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两个方面简析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
2021-11-03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96年的无边细雨

张象

清晨的雨拍打着窗棂,罗冠被雨声惊醒。他正做梦,他发现眼前光芒万丈,一切异常清晰,就连黑板上的逗号都一清二楚。

雷声混着泥土味,被风送进窑洞。窑洞深处泊着一盘炕,炕像一条船,船上睡着罗冠一家五口。罗冠听见了父亲的穿衣声。父亲一边咳一边喊:“罗冠,起!起来去白牛考试了!”

再有两个月就小学毕业了。父亲说,乡里中学太差,罗冠应当到白牛上初中,不要像别的孩子一样早早打工。这次考试,决定着罗冠能否参加这个镇的升学考试。

但是天却下起了雨,雨色苍茫,没有停的意思。隔了十来里地的山路,母亲说:“雨下得这么大,还去?”罗冠也说:“我不想去。”父亲呵斥道:“风拦不住,雨拦不住,这才叫有诚意!”

大清早,罗冠不想吃东西,虽然是稀罕的方便面,勉强只喝了半碗汤。剩下半碗,母亲在上面盖了个碗,说等弟弟妹妹起来吃。

父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雨里,地上的积水淹没脚踝,风吹得到处都是。罗冠的雨伞一会儿歪向东,一会儿歪向西,罗冠爬坡时摔了一跤,手上、鞋上、灰色的卡其布裤子上,沾满星星点点的泥水,膝盖和胳膊肘亦隐隐作痛。

路面上的积水白茫茫一片,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罗冠和父亲像两只跛脚鸭子,蹬着水缓慢前行。“怎么办?不如我们回去吧。”罗冠几次要脱口而出,都被父亲的表情阻挡在门外。

罗冠心里说,他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都知道。家里这么多人要吃饭,三个孩子要上学,而他又遇到了那样的事,他实在是太难了。

漫天的雨幕里,只有两个小黑点,像大逗号领着小逗号,在大地这张巨大的黄纸上点染行。时大时小的雨声,酷似罗家父子时深时浅的脚步,踩在1996年的希望里。

不知道走了多久,父亲回过头来:“你走前面,风向变了,我在后面挡一挡。”罗冠换到前面,父亲说:“走吧。雨再大,总会停的,路再远,总能走完。”

大约十点多钟,罗冠和父亲来到目的地。

这是一所普普通通的“臭小学”,建在一个土疙瘩上,五孔窑洞,院子没有围墙,院畔长着几棵树,一棵树下拴着一只小羊,周围有一些羊粪,味道浓郁。

罗冠刚随父亲见过校长,就被带到五年级教室。校长走进教室,手指最后一排一个空位,让罗冠就坐那里。校长说:“咱摸底考试,数学课代表上来,把试卷发一下。”

一个长得又黑又矮的小女生,小心翼翼地拿起试卷,又小心翼翼地走下讲台,把试卷一张一张发到同学手里。罗冠拿到试卷,心里一惊,却又生出一种悲凉的欢喜。

所谓试卷,是张比院畔拴着的白羊还要白的白纸,上面一个字都无。

这时,秦校长摸了摸山羊胡子,扶了扶银色边框眼镜,从教桌上拿起一支粉笔,气宇轩昂地对台下说:“试卷都拿到了吧?那我就开始出题了。这回的测试一共20道题,每道题5分,大家跟着我黑板上的抄。”

罗冠看看黑板,看看“试卷”,看看秦校长——他笔走龙蛇,刀光剑影地在黑板上写。罗冠又回到了雨幕里,那些黑板上的字渺渺茫茫,犹如黑夜里飘着的无边细雨。他叹口气,摇摇头,眯着眼睛抄起试题来。

黑板上的声音尖锐刺耳,“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一声又一声,偶尔“嗞啦”一声,仿佛雨天马路上险些撞人的急刹车。

下课铃响起时,罗冠的试卷早已做完,百无聊赖地在课桌上转着笔。校长收卷时,罗冠心里升起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悲壮。

笑完后罗冠跑到外面,父亲正蹲在院畔抽烟,站起来面带笑容问,考得不赖?罗冠笑而不语,父亲咧着嘴又笑,说要是考好了,回去带你吃好的。

父子俩考完试没处可去,正在参观羊。忽然那个又黑又矮的小女生喊道:“分数出来了。”

秦校长把二人让到办公室,拿出一张试卷给罗冠,罗冠看都没看就递给父亲。罗父拿到手里看后,不由得瞪圆了眼,迟疑地问秦校长:“校长,会不会是判错了?”

“没错,44分。”校长银色眼镜后的眼睛弯着,似笑非笑,他摸了摸山羊胡,又拿起一张表,“你看看,我们学校,最低分数62分,罗冠如果跟着我们参加升学考,一定会拉后腿的!”

“啪!”一个清脆的耳光在罗冠脸上响起,父亲空前暴怒,右手又一次高高举起,眼中似雨似雾,又似有星光在雨雾间闪烁,罗冠绝望地闭上双眼。

下午回家的路上,朱砂般的晚霞染红了天。父亲头垂得很低,和罗冠一句话也没有。路过集市时,父亲意想不到地停下脚步,买了凉皮和碗团。味道极香极辣,罗冠一直吃出了眼泪。

次日,罗冠的母亲到南沟赶集,顺便到南沟小学给罗冠送早饭,老师生气地对母亲说:“罗冠这孩子全校第一,全乡前五,可孩子近视得坐第一排才能看清黑板,你们为什么不给他配副眼镜?”

罗冠并不知道母亲会来,此时他正在教室里,扭头跟后排的同学闲聊:“胖墩儿,我求你爹的那件事,可以吗?”胖墩儿吹了个大泡泡,压低声音说:“你是说你爹在矿上考核最后一名的事吗?放心吧,我爹说了,明天他回矿里,就安排你爹回去上班!”

许多年以后,坐在上海陆家嘴高高的写字楼里,他会想起1996年的无边细雨,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话:“走吧,别怕。雨再大,总会停的,路再远,总能走完。”

那年夏天,罗冠并未如愿。父亲毕竟棋高一着,后来又联系到一所新的学校,让罗冠跟着素不相识的“同学”们,参加了白牛镇的升学考试。某天从矿上下班回家,父亲头抬得很高,一进门就喊:“咱家罗冠,升学成绩是重点班的,全班第一!”后来,罗冠就上了初中,上了高中,又上了大学,大学毕业留在上海。而父亲,却在罗冠上大四那年,被下井多年的肺病骤然击倒,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罗冠每想起这些的时候,我的眼前也总是恍若隔世般迷离,因为罗冠就是我。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精心设置了多处伏笔,“我不想去”“不如我们回去吧”,罗冠交卷时的悲壮、发下试卷看也不看就交给父亲等,说明罗冠是故意没考好。
B.小说中人们睡窑洞的贫穷、吃方便面的奢侈、小升初要考试、许多人不上初中出去打工、手抄试卷等细节,勾勒出1996年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
C.父亲呵斥罗冠参加考试、打罗冠耳光,让罗冠走前面、自己在后面挡风,回家时给罗冠买美食等种种做法,形成严厉与慈爱的反差,彰显深沉的父爱。
D.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罗家父子行走的姿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二人“赶考”的意义;语言表达新颖而富有诗意。
8.关于小说最后五段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说罗冠近视,揭开了罗冠学习好却只考44分的谜底,使情节合理。
B.罗冠跟胖墩儿的闲聊透露出父亲的窘境,照应了“他又遇到了那样的事”。
C.“罗冠并未如愿”指罗冠不想到白牛上初中,这样会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
D.父子二人为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互相博弈,最终还是父亲的手段更为高明。
9.“1996年的无边细雨”在文中有哪些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10.小说为什么在前面的叙事都使用第三人称,最后一段忽然改为第一人称?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人。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憎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彦升尝辟广西经略府,或称其才,擢提举常平。御史中丞石公弼荐新提举广西学事幸义可御史,及陛辞,适与同日,徽宗两留之,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彦升孤立,任言贲阗五年,论:“蔡京再居元宰,假绍述之名,一切更张,败坏先朝法度,朋奸误国,公私因弊。既已上印,而偃蹇都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愿早赐英断,遣之出京。”“何执中缘潜邸之旧,德薄位尊,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愿解其机政,以全晩节。”“吕惠卿与张怀素厚善,序其所注《般若心经》云‘我遇公为黄石之师。’且张良师黄石之策,为汉祖定天下,惠卿安得辄以为比?”他如邓洵仁、蔡薿、刘拯、李孝称、许光凝、许几、盛章、李、任熙明之流,皆条摭其过,一不为回隐。

右仆射张商英与给事中刘嗣明争曲直,事下御史。彦升蔽罪商英,商英去。又累疏言郭天信以谈命进用,交结窜斥;因请禁士大夫毋语命术,毋习释教。先是,诏诸道监司具法令未备,若未便于民者,久而弗上。彦升言:“吏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有因追科而欲害熙宁保伍之法,因身丁而故摇崇宁学校之政,省事原情,当有劝沮。宜遣官编汇,辨其邪正,以行赏罚。”皆从之。迁给事中。尝谒告一日,而张商英复官之旨经门下,言者以为顾避封驳,出知滁州。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持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卒,年六十三。赠太中大夫。

(节选自《宋史·洪彦升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B.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C.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D.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后来也泛指继承。
B.潜邸,又称潜龙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有时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C.保伍,古代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保伍”泛称基层管理制度。
D.封驳,大臣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之后退还回去拒不执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彦升为人谨慎,拒绝不劳而获。他带着母亲奔赴任职之地,在尽孝的同时又为国尽忠,而且能够宽待前任,给别人提供方便却不收取好处。
B.洪彦升孤高特立,数次指责权奸。他在担任御史的时候,从不回避隐瞒权臣的过错,特别是蔡京和何执中,败坏朝纲,结党营私,唯利是图。
C.洪彦升不信邪说,敢于明断是非。当某些官员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不怕得罪人,明确归责;又多次上书说明某人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朝廷重用。
D.洪彦升关心时政,主张赏罚分明。他深知社会积弊太久是因为官场中胡乱作为的人多,在戴罪官员重新被起用的时候,他故意请假以示避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
(2)使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有事于西畴
B.千里逢迎        阮籍猖狂
C.既窈窕以寻壑     扶老以流憩
D.善万物之得时 富贵非吾愿
2024-0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列各句中的“而”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惑而不从师                              扣舷而歌之
B.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流而东也
C.蟹六跪而二螯                           吾尝跂而望矣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7.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鱼虾而友麋鹿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024-01-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大概          ②纵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          如:往
B.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快       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C.①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       庾:谷仓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大多数人
D.①酾酒临江,横赋诗        槊:长矛                  ②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骤:突然
2024-01-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对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②臣壮也③是寡人过也
④行李往来⑤何厌有⑥因人之力而敝
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⑥/②④/③/⑤D.①⑥/②③/④/⑤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0.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勇气闻诸侯            而耻学
B.皆出于此乎          于是皆服
C.精思傅会,十年            见犯死,重负国
D.东割膏腴          二策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水 调 歌 头

方 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③。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方岳,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做过吏部侍郎和饶、抚、袁三州知州等官。本词是作者在游览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时所做的。
②河洛: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③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
21.“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答:                                                                            
22.从全词看,作者的“愁思”主要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答:                                                                           
2016-11-18更新 | 49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八县(市)高一下期期末联考语文卷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2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愁绪,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出之。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4.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地球一小时”是为响应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号召而开展的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 动。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该活动可以使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真正为地球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该活动也将让青年一代深刻认识到环境形势的恶劣,从而身体力行,使全球不再有环境问题。而“地球一小时”活动也必定会是参与者人生中最美好的活动经历。


① “地球一小时”不会让每一个人都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0-29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文言小题
5
语言文字运用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科普-社会科学类  费孝通论述类文本
4-60.4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7-10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1-140.65脱脱等  《宋史》  概括中心意思
三、文言小题
150.65古今异义选择类
16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17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180.6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20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四、语言文字运用
19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240.85逻辑推理语言表达
五、古代诗歌阅读
21-220.65写景抒情
六、名篇名句默写
23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