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北京 高一 期末 2024-01-27 1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字。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这种办法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是无法应用的。

材料二

在中国社会,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西洋那种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每一个网络有个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材料三

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来说,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庭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以上三则材料取材于《乡土中国》)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把“土地”看作最高地位的神。B.以农为生的人世世代代大多安土重迁。
C.乡土社会的人们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D.心安是乡土社会人们相处的基本办法。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人们常根据需要圈划“自家人”的范围。
B.“一表三千里”体现了亲属关系同心圆波纹性质。
C.乡土社会的格局优于西洋社会一捆捆柴的格局。
D.世态炎凉是圈子因中心势力而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里的人们不追求普遍的认识和笼罩万有的真理。
B.“四海之内皆兄弟”表明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都是亲属关系。
C.在乡土社会里,势力大的人家街坊多,势力小的则少。
D.乡土社会的亲属之间因人情往来不会出现矛盾和摩擦。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乡土社会特点的一项是(     
A.落叶归根B.血浓于水C.富居深山有远亲D.亲兄弟,明算账
5.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关键概念乡土性血缘关系
主要内容乡土性表现乡下人离不开泥土亲缘关系以己为中心作用:⑤
特点:依赖人情往来
2024-01-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取材于《劝学》)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取材于《师说》)

(3)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取材于《师说》)

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④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⑦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⑧石苍黑色,多平方(《登泰山记》)
A.①④B.②⑤C.③⑧D.⑥⑦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取之于蓝,青于蓝       人非生知之者
B.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相与枕藉舟中
C.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D.輮为轮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8.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以设问的方式加强语气,突出从师的必要性。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判断句指出老师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举孔子的事例印证“圣人无常师”的论断。
D.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引用孔子的言论,文字虽少,却令人信服。
9.上面三个文段的内容都与人们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请分别概括其观点,并说明文段(1)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2024-01-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三、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10.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

②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请解释“无讼”。
(2)综合②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怎样才有可能实现“无讼”。
2024-01-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