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期末 2024-02-26 6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春节是乡土文化凝聚而成的重要传统,也是中国人乡愁最浓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记住乡愁,乡土文化就是乡愁的最重要载体。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乡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现实原因,乡土文化在很多地方呈现不断弱化的情况。

原来的农村都是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地缘依附于血缘,村庄内具有较强的自己人认同感,而鳞次栉比的传统农村院落正是这种熟人社会的文化载体。现在,由于农村的单门独户小楼房的兴起,古老的祖屋逐渐被取代,不分彼此的熟人社会慢慢瓦解,而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定居,空心化的农村让故园成为记忆。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例如守望相助的观念、敦亲睦邻的观念、孝亲敬贤的观念、尊重祖先的观念、天人和谐的观念、克勤克俭的观念、耕读传世的观念等,这些观念中的许多合理成分都值得当代人学习继承。然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冲击,许多优良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式微。

现在,农村一些自然村无文化活动室,无公共健身跳舞场地;行政村无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无文化广场,无农家书屋,无村民议事场所,无体育器材,无专项文化活动资金等,这些都制约了乡土文化的发展。

当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育不畅,青年文化人才缺乏,导致现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同时,从事乡土文化的工作人员往往专业性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要求,导致乡土文化的创新力不足,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吃老本的现象,文化素材来源单一,表现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需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以乡土文化兴盛促进乡村发展繁荣。新时代进一步弘扬乡土文化,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重点推进。

要对具有悠久历史、深厚传统和品牌效应的特色文化之乡予以特别关切和大力宣传。特色文化之乡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示范与标杆,可以激发乡土文化的自觉意识,树立乡土文化的自尊形象,涵养乡土文化的自信精神,塑造农民群众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自豪感。要以建设乡土文化之乡为依托,以树立乡土文化品牌为己任,着眼于乡土文化类型和区域文化的特点,立足保护和传承本地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抢救、挖掘、整理地区历史和民族文化中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信仰意识、价值取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核心内容,使体现当地形象的文化符号、文化景观、文化标志成为名片,并加以保护和宣传。

必须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形成富有个性的乡土文化特色。文化和经济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乡土文化振兴的实践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文化自身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办事,切忌莽撞蛮干,搞一哄而上和一刀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乡村,其文化特点都会有所不同,我们都要充分予以尊重,并因势利导。对于乡村农耕文化传统,我们应持虔诚敬畏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只有保存并发挥乡土文化遗产的特色,才能维系地域血脉,留住文化灵魂。要开展乡土文化遗产调查,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精心进行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研究工作;要扎实开展文物的日常维修,充分尊重文化遗产的乡土性多样性,避免通行模式大行其道。

(摘编自曲振国《让乡土文化承载更多乡愁》)

材料二: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讲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这种经验的人必然能痛悉文字的限制。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稿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这是很成问题的。

我绝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就必须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
B.原来农村聚族而居,农村建筑是鳞次栉比的传统农村院落,村庄内具有较强的自己人认同感,现在农村兴起单门独户小楼房。
C.守望相助、敦亲睦邻和孝亲敬贤等观念是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许多合理成分都值得当代人学习继承。
D.材料一谈的是现在的中国乡村的情况,指出要发展乡土文化;材料二写于20世纪40年代,指出文字有阻碍乡村发展的事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第一段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广西的瑶山部落送信的事,一个是青年写情书的事,都是为了论证文字限制带来的不良后果。
B.除了“间接接触”这个因素,还有所要传达的情意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使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整的,这是文字的缺陷。
C.我们说话时会用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情意,可以不注意文法;但文字却要注意文法,如果不注意文法,文字可能会引起误会。
D.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写作时间距今几十年,其中一些观点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如他认为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可能不需要文字。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语言是人沟通的工具。通过文字的传播和传承,人们才能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民族。
B.乡土社会的语言能最快、最准确、最有效率地交流以完成目的就行。乡土社会往往只需要声音就可以表意了,不必过多地依赖文字。
C.人是有记忆的,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套规定了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对该生活熟悉,在生活中学习社会“礼俗”。
D.乡土中国的许多特点在现代化过程中经受了剧烈的冲击与演化,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其特征在现代社会的乡村依然有迹可循。
4.近年来,中国乡土文化在很多地方呈现不断弱化的情况,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其原因。
5.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观点,从传承乡村文化的角度,对下面新闻现象进行分析。

陕西岐山的臊子面是一个知名品牌,很多村子的农家妇女就是做臊子面的高手,她们在自家开的农家乐里,注册了与岐山臊子面有关的品牌,既满足了游客寻觅乡愁的心愿,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在陕西凤县的不少乡村,都是青山绿水绕村庄,农家建筑都是白墙灰瓦,塘堤柳韵,清新秀雅。黄河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交融,这里既有北方的粗犷豪爽,又有南方的温柔婉约,特别是羌族村子的民族服饰和村寨建筑,这里成了不少城里人打卡的旅游首选地。陕西陇县关山牧场附近山村养马、驯马、表演马术的习俗,宝鸡凤翔区的泥塑、草编、西府曲子,千阳的刺绣,陈仓区的天地社火等非遗文化,这些乡村文化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彰显着重要的文化符号。

2024-02-1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街书楼(节选) 徐贵祥

乔大桥没来之前,我们的课余生活比较简单,通常都在家里做作业。有时候也会三三两两溜到街上,玩玩捉迷藏、浑水摸鱼、狼牵羊之类的小把戏。男孩多的时候,就玩打仗的游戏,冲啊,杀啊,乱扔土坷垃。

乔大桥一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他跟我们玩了几次,越玩越没劲。有一天晚饭后,他把我们集合起来,一只手比画成手枪状,在我们眼前猛地一伸,嘴里念念有词:叭,叭叭。

乔大桥嘴里了几声,把手卡在腰间说:①这样不行,太低级了。

我们很喜欢乔大桥神气活现的样子,但是不知道他说的低级是什么意思,六双小眼睛一起崇敬地看着他。

乔大桥说:我们老街,有三支队伍,南头小孩兵团、北头小孩兵团,还有我们,公社小孩兵团。我们虽然人少,但是,可以今天联合北头小孩兵团打南头小孩兵团,明天联合南头小孩兵团打北头小孩兵团。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吴小根说:杜二三家里有《三国演义》连环画。

吴小根没有谎报军情,我家里确实有《三国演义》连环画,不过只有半本了,那里面讲的是三顾茅庐的故事,没有讲联合这个打那个。但是,我不会跟乔大桥抬杠,我们几个公社小孩都佩服乔大桥,他懂的那么多!

乔二桥说:我们明白了,就是拉张三打李四,再拉李四打张三。可是,打这样的仗有什么意思呢?

乔大桥瞪了他弟弟一眼,挠挠头皮说:意思嘛……你说什么意思?我们搞训练啊,我们学习军事啊,我们长大了,要当接班人,连打仗都不会,那怎么行?

②我们马上觉得问题很严重,是啊,当革命事业接班人,不会打仗确实不行。

乔大桥又说:陈肖江给张麦带个信,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向北头小孩兵团挑战,让他们晚上在百货大楼后面集合。让南头小孩兵团诱敌深入,我们公社小孩兵团明晚要奇袭白虎团。乔大桥这样一讲,更增加了我们对他的崇敬,因为我们只看过老街宣传队演出的《智取威虎山》,压根儿不知道还有《奇袭白虎团》。反正听乔大桥的没错,跟乔大桥玩,确实比先前打乱仗高级多了。

老街是公社的所在地。听乔二桥讲,我们公社有十几个大队,两万多人口。时光退回二十年,老街它不是一条街,它是一个城。

这话是陶大伯讲的,陶大伯的另一句话是:两万多人啊,时光退回到战争年代,两万多人就是十几个团,至少是三个师。

陶大伯是复员军人,认得不少字,可以读报纸。在公社当炊事员,他感到很自豪,因为他也算公社的人,而且是很重要的人。公社大门也是他管着,要进这个门,得先过他这一关。

那天晚上,我们就在公社小楼西边的空地上,演练起来,首先是卧倒,然后是冲锋,再然后是肉搏(其实就是摔跤)。乔大桥就像指挥官那样,一会儿踢踢吴小根的屁股,呵斥道:卧倒要像卧倒的样子,不要撅屁股。一会儿又把正扭成一团的我和陈肖江扯开,说:肉搏要讲技术,不能冲上去就抱住敌人的脑袋,看我!

乔大桥说着,往地下一蹲,一只脚撑在地上,突然伸出另一条腿,唰的一下,一个扫堂腿飞过来,把站在边上的我和陈肖江全都撂倒了。

就这一招,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没有谁记得,乔大桥是怎么当上司令的,反正,那天晚上吴小根就开始喊他乔司令,陈肖江和我也跟看喊。乔二桥有时候喊他哥哥,有时候喊他乔大桥,偶尔也喊一声乔司令

乔大桥是公社乔主任的大儿子,他爸爸调到我们这里快一年了,来的时候,只带了乔二桥,乔大桥留在县城上学。这个夏天,两个的妈妈也调过来了,在公社信用社当会计,乔大桥才跟着过来。

以往,我们也听乔二桥说过他哥,在城里也是学习尖子,贼聪明,会读书,满肚子都是故事。但是我们有一个疑问,乔大桥比我和乔二桥大两岁,比吴小根、陈肖江大三岁,他那么聪明,怎么跟我们一样,读小学六年级呢?

我们佩服乔大桥有很多理由,不仅因为他是从县城转学过来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有一件蓝色条纹汗衫,还有一根皮带,蓝色条纹汗衫扎在皮带里,整个人就比老街的孩子高出一个头。

乔大桥说,他的那件蓝色条纹汗衫,名叫海魂衫,是海军战士穿的。

③我是头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海魂衫这个东西。

乔大桥的到来,使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不仅对乔大桥刮目相看,也对乔二桥高看一眼,按我们的经验,明年,至多后年夏天,乔大桥身上的那件海魂衫,就会套在乔二桥的身上。根据我的观察,乔二桥对他哥身上的那件海魂衫似乎也很在意,有一次他对我和吴小根说:什么玩意儿,天天绑在身上穿,恨不得穿破了才扔给我,要是破了,我也不要了。

其实在我看来,乔二桥福气大得很,虽然他免不了要捡他哥哥的衣服穿。我倒是没有哥哥,但是我宁肯有一个哥哥,因为没有哥哥,我就得捡我姐姐的衣服,不仅是花的,而且还是偏裆裤。以前吴小根他们还取笑我是假丫头,打了几架,他们不敢喊我假丫头了,可是我心里还是别扭。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件真正的男孩子穿的衣服呢?最好夏天能有一件海魂衫。

陈肖江更惨,他兄弟五个,他是老小。他跟我们讲,一件褂子,刚做成的时候,五个扣子是一样的,传到他的身上,五个扣子五个样。

这就是我们的少年时代。

不知道为什么,乔大桥跟我们同学的那半年,学校的老师走了不少,上课也就马虎了。学习压力不大,很少家庭作业,④每天晚上,不管月黑风高,还是月牙挂梢,都要打一仗。

最初是模仿样板戏,上演《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没有战斗场面,今天你是郭建光,明天我是杨子荣,吵来吵去。打着打着,就升级了,打游击战和伏击战。就是从乔大桥那里,我们知道了进攻”“防御”“偷袭等概念,这让我们大家都很开心。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大桥来到老街之后,不仅让“我们”眼界大开,而且也改变了这里少年们的游戏生活。
B.乔大桥绝非单纯的孩子王,军人家庭出身的他对个人的未来有着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C.陶大伯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复员后在公社当炊事员并且看大门,但他却对此感到自豪。
D.当年老街人们生活非常艰苦,即便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小孩子也免不了捡哥哥的衣服穿。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乔大桥所说的“太低级”,表现出他的相对成熟,对简单幼稚的打仗游戏的不屑。
B.句子②描写了孩子的心理活动,讽刺他们对革命接班人这一严肃课题的曲解。
C.句子③,既说明了“我”的孤陋寡闻,也说明了在老街当时可能很难看到海军战士。
D.句子④既表现了少年们对“打仗”游戏的痴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他们课余生活的单调。
8.“这就是我们的少年时代”这句话表达了多重感受体验。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乔大桥。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少年时代。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打仗游戏。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2-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丑正月十一日,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注]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冈,共三里,复与溪遇,是为高陇。于是仍逾溪北,再越两冈,共五里,至盘龙庵。

有小溪北自龙头山来,越溪西去,是为巫江,茶陵大道;随山顺流转南去,是为小江口,乃云嵝山道。二道分于盘龙庵前。云嵝山者,在茶陵东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庙初,孤舟大师开山建刹,遂成丛林。今孤舟物故,两年前虎从寺侧攫一僧去,于是僧徒星散,豺虎昼行,山田尽芜,佛宇空寂,人无入者。每从人问津,俱戒莫入。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余不为阻,从盘龙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复与大溪遇。

南渡小溪入山,雨沉沉益甚。从山夹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来,直逼山下,盘曲山峡,两旁石崖,水啮成矶。沿之二里,是为沙江,即云端溪入大溪处。途遇一人持伞将远出,见余问道,辄曰:此路非多人不可入,余当返家为君前驱。余感其意,因随至其家。其人为余觅三人,各持械赍火,冒雨入山。初随溪口东入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峡透隙出,石崖层亘,外束如门。导者曰:此虎窟山。从来烧采之夫俱不敢入。时雨势渐盛,遂大溪入,宛转二里,溪底石峙如平台,中剖一道,水由石间下,甚为丽观。于是上山,转山嘴而下,得平畴一壑,名为和尚园。四面重峰环合。平畴尽,约一里,复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转峡中,又一里而云嵝寺在焉。山深雾黑,寂无一人,殿上金仙云冷,厨中丹灶烟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导者出。

出溪口,导者望见一舟,趣呼而附焉。顺流飞桨,舟行甚疾。余衣履沾湿气寒砭肌惟炙衣之不暇无暇问两旁崖石也。山溪纤曲,下午登舟,约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于东江口。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静闻,南京迎福寺僧人。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余衣履A沾湿B气寒C砭肌D惟炙衣之E不暇F无暇问G两旁H崖石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文中意思是“等到”,与《登泰山记》“及既上”中的“及”字含义不同。
B.“乃茶陵大道”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C.“二道分于盘龙庵前”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的句式不同。
D.溯,文中指逆流而上,与《赤壁赋》“击空明兮溯流光”中的“溯”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春日,天气放晴,徐霞客托静闻寄行李,让仆人去打听茶陵、攸县的山的情况,出门游行,到达盘龙庵。
B.徐霞客一路翻山渡水,先后到达巫江、云嵝山,文中还穿插有关云嵝山神庙的往事,可见徐霞客作为游客的勇气。
C.徐霞客一行在到沙江的途中遇到一个将要出门远行的人,徐霞客要求他为自己做向导,他们冒雨前行,到达云嵝寺。
D.徐霞客在文中详尽地记述了自己的游玩经历,像一本旅游指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资料,很有价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从人问津,俱戒莫入。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
(2)导者望见一舟,亟呼而附焉。顺流飞桨,舟行甚疾。
14.在文中,徐霞客碰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2024-02-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桃源[注]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这首词作于秦观被贬湖南郴州途中。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两句有似《桃花源记》的开篇,将读者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该地似乎是桃源的入口。
B.“尘缘”是相对仙源灵境而言的,尘世的羁绊使词人只能“心向往之”,现实却“无计花间住”。
C.下片一连四句写景,“茫茫”“千里”“乱红”等字眼给人以天涯之感,真切地反映出词人被贬后的心境。
D.“不记来时路”看似写词人不记得来时的路,实际上词人明白桃源终是一场虚幻,仍以乐观的心态前行。
16.本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主题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4-0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