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A卷
云南 高一 期末 2024-03-25 2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一种特别的看世界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这些垃圾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素质。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摘编自周国平《论读书》)

材料二: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强调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B.由费尔巴哈所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可知,根据一个人选择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C.黑塞生活的年代年轻人认为人生太短促、宝贵,故而及时行乐,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D.周国平很重视“为我所用”的阅读经典的方法,赞赏随手翻翻,点石成金,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读闲书的心情读大师的书是“不求甚解”读书法的关键。
B.垃圾图书会引导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
C.黑塞运用反面例子举例证明埋头读书,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D.花气力、下功夫阅读杰作,常常不像阅读时髦读物那样适口、富有刺激性,却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3.下列不能用来论证人要“好读书”的一项是(     
A.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C.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材料一是如何论述的?请简要梳理行文脉络。
5.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概括我们该如何读书并作简要分析。
2024-02-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A卷

二、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大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曹雪芹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面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扎,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了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自己每日从那府中煎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命人送来劝食。贾珍也另外吩咐每日送上等菜到抱厦内,单与凤姐。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便有堂客来往也不迎会。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十四回,有删改)

【注】前情简介:宁国府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协理宁国府,料理秦可卿的丧事,加之凤姐有主事之才能又喜好卖弄才干,便欣然答应,走马上任,迅速对症下药……
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姐做事具有极强的行动力,接受贾珍的邀请就立刻投入工作,在一所抱厦内,就先理出了个头绪来。
B.宁国府因贾珍媳妇尤氏软弱,治理确实混乱,宁国府里的下人对凤姐的到来期待已久,望其来整治整治。
C.文中写道凤姐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实为量才而用之意,足见其治家才干。
D.凤姐骄大自满、十分得意,得意于自己威重令行,也得意于她把宁国府的丧事办得井井有条。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葬礼上八大事项,多人精细分工,专管负责可以看出贾府治丧的繁文缛节和铺张浪费,为后文的衰落埋下伏笔。
B.选文为凤姐协理宁国府,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手法多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的细节为其病源伏线,印证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谶语。
D.凤姐的语言虽无书卷气,却有一肚子生活真气,泼辣直接,一针见血,叫人心生三分敬畏,心服口服。
8.选文将王熙凤行事泼辣、精明果敢、不怒自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分析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9.《红楼梦》第十四回回目为“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这回回目虽未提到王熙凤,但是这回的重点却在展现王熙凤的才干上“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评点王熙凤的治家才干。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妆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今世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杜履,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③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学生,不遗余力。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无可师A强聚道路B交臂之人C曰D师曰E弟子云者F曾不如童子之师G习其句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意义不同。
B.“弟子”,文中指年幼的人,《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一句中的“弟子”与此同义。
C.“作师说贻之”与“今世无忌惮相高”中虚词“以”的用法与意义都不同。
D.“昌黎”,韩愈的别称,因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其为“韩昌黎”“昌黎先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师道之不传”原因是该学习的人不学习;黄宗羲则认为老师也有责任,道之未闻,业之未精,却非要强行为师。
B.《师说》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阐释学习的态度和标准;黄宗羲则从老师的角度阐释为师的态度与标准。
C.韩愈作《师说》是宣扬从师的道理以促进“师道传承”;黄宗羲作《续师说》劝勉世人少浮躁,亦是为了促进“师道传承”。
D.《续师说》中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避师名而不为师是怕担负好为人师的骂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14.两段文本对于“童子之师”有不同的看法,请分别概括出来。
2024-02-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A卷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拨棹歌(其一)

德诚【注】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注】德诚,僧。宪宗元和至武宗会昌间在世。住苏州华亭,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称华亭和尚,又称船子和尚,船子和尚生活在水边,惯于以渔事喻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禅偈佳作。禅偈本是佛经中颂歌的唱词,佛门弟子将其变为一种文体,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悟。
B.首句“千尺丝纶直下垂”由“直”可知“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喻求道之深切用心与付出之心力。
C.第二句展现的是于无鱼可钓时,水面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的静谧幽远之境,亦在喻指求道之曲折。
D.“夜静水寒鱼不食”钓而不得,虽满载一船月光而归,却不免落寞惆怅,但也只能接受事与愿违。
16.“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自唐以来,禅道一直深受欢迎,在生活中参禅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过程,请分析概括本诗的禅意。
2024-02-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