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3-25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魔幻本是创作的手法,反映现实是其目的。但是,魔幻的手法常常渗透到故事情节之中与现实搅在一起,使作品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所以,魔幻现实主义不能完全归入现实主义的范畴,而应看作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来自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印第安人古老的神话传说和东方阿拉伯的神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卡夫卡和福克纳的现代派文学。简而言之,它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东西方的古典神话以及西方现代派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借以反映或影射拉丁美洲的现实,以达到对社会事件的揶揄、谴责、揭露、讽刺和抨击的目的。

(摘编自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评介》)

材料二: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深刻影响,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世界文坛的震动,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也席卷全球;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与兴起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

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丰厚精神资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观、神秘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样存在于中国大地。扎西达娃、阿来等作家笔下的西藏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块神秘的雪域高原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而且还蕴藏着丰厚且鲜为人知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因此,扎西达娃们一接触到马尔克斯,就天然地产生了顿悟与共鸣,并找到了表现这种自然和文化的手段。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启悟了一大批作家。于是韩少功力图重新拾起散落于边荒的远古楚文化的断瓦残壁,莫言在高密东北乡上构筑他的家族史和他心中的民间英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高潮的消退,马尔克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也逐渐由热烈归于平静。中国学者和作家开始冷静地回顾与反思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过往,反省自身简单盲从和机械模仿的失误,试图走出影响的重围,重构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本土化文本。由此,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接受步入了一个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层面。

(摘编自富胜利、杨建丽《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材料三:

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以此规避同化并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分析了诗人与先驱诗人的关系,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因为诗人总有一种迟到的感觉,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每个诗人都害怕已经没有合适的工作剩给他干了。中国新时期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新时期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范稳也意识到不能跟着前辈大师亦步亦趋,他说:大师们已经打出了一杆魔幻现实主义的辉煌大旗,告诉了我们诠释世界的方式,我们应该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去诠释我们的大地与历史,最重要的是要‘用当下的眼光来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们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劳》中六道轮回的故事营构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子,又有现代生活底蕴;既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技法的演绎,又有东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生活的气息,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莫言认为,当今汉语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种不谋而合的趋同化。一些批评家也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些说法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规避以马尔克斯作品为临摹对象的临帖式写作,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如果魔幻书写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当代文学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文学不可能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获得良好的发展,文学需要不设防,作家的视野需要全打开。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中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是运用魔幻的手法,使作品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借以反映或影射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B.随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高潮的消退,中国作家回归冷静并反省自身,逐渐摆脱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C.哈罗德·布鲁姆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先驱诗人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
D.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应做到“和而不同”,既要重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就不会产生。
B.莫言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作品纳入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C.一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明中国文坛的同质化问题已非常严重。
D.只注重文学的形式技法而忽视精神内涵,脱离历史、现实与文化,魔幻写作必将陷入困境。
3.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项是(     
A.《祝福》中,祥林嫂问“我”人死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B.《促织》中,成名之子化作蟋蟀,为全家带来荣华富贵。
C.《白鹿原》中,灵兽白鹿跑过的地方就会成为风水宝地。
D.《尘埃落定》中,喇嘛用一碗有魔力的水治好了傻子的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
5.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具备条件的土地上的种子才能够发芽,每一粒种子又将受到它扎根之地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请以此分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被传播与接受的主要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遛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却不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咳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难道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泪,声音凄楚,“赛梨口耶,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口耶,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子市上,认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来反映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小说中写到了二哥做活时的种种表现,意在塑造一个从旧秩序中寻找出路的人物形象。
C.正翁等人受变法影响,不得不做出改变,如学小贩吆喝等,旨在突出旗人已开始自谋出路。
D.小说人物性格鲜明,二哥和正翁等人面对时代浪潮的不同选择,揭露了八旗制度的腐朽没落。
7.关于文本和《茶馆》第一幕的比较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故事都以戊戌变法为背景,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B.大姐的公公和松二爷都十分喜欢养鸟,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是清朝晚期没落旗人的典型代表。
C.本文以旗人为切入点,剖析了他们的生存状况;《茶馆》讲述了各色人物生活变化,旗人只是其一。
D.本文侧重以描写和议论塑造人物形象;《茶馆》主要通过众多角色对话,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
8.文本开头细致描写了二哥福海请安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语言风趣幽默,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②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③,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注:①韩宣子,名起,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②栾武子,晋厉公、晋悼公两朝正卿。后文的提到的桓子与怀子,分别是栾武子的儿子和孙子。③郤昭子:晋国的卿。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鬼谷子曰:“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子贡曰:“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晋平公问叔向曰:“岁饥民疫,翟人攻我,我将若何?”对曰:“岁饥来年而反矣,疾疫将止矣,翟人不足患也。”公曰:“患有大于此者乎?”对曰:“夫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罪而不敢言,此诚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中曰:“欲有谏者为之隐,左右言及国吏,罪。”

(节选自《说苑·善说》)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不忧A德B之C不建D而患货之E不足F将吊不G暇H何I贺之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指财富、财物,与《六国论》中“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的“实”词义相同。
B.骄泰,文中指傲慢奢侈,其中的“泰”与成语“否极泰来”中的“泰”意思不相同。
C.离,文中通“罹”,指遭受,与屈原创作的诗歌《离骚》题目中的“离”意思相同。
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韩宣子用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诚恳地表达对叔向的感谢。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援引栾武子三代人的事例证明立德的重要性:父亲立德,庇护后代;父亲失德,殃及后人。
B.在叔向眼中,国家最大的祸患是官吏贪恋厚禄而不极力进谏,君主亲近的臣子怕获罪而不敢进谏。
C.韩宣子为贫困忧虑,晋平公为年成不好、百姓多病、外敌入侵忧虑,足见晋国君臣以安国为要务。
D.叔向无论是开导韩宣子,还是劝说晋平公,都能将其中的利害关系阐述的清楚明白,可谓“善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2)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14.叔向善于说理,最终让韩宣子幡然醒悟。请简要概述叔向高超巧妙的说理艺术。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欲山行,春风吹断了积雨,可见当时风雨交织的天气也没能影响诗人的出行。
B.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披絮帽”与“挂铜钲”是从形的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在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16.全诗写景颇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颈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