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0-2 师说随堂检测
全国 高一 随堂练习 2024-03-31 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分别提出了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借助圣人与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批判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C.“圣人无常师”与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相呼应,并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D.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2023-06-24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师说》(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必修上册)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2. 下列关于《师说》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中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2021-12-31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3. 阅读《师说》,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于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 结语语气一个比一个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情感更强烈。
D.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起来感心 动耳。
2023-01-16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海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名校
4. 《师说》第②段运用了三组对比,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出人远而从师——今之众人下圣人远却耻师
B.为不知句读的儿子择师——自己有惑不解却耻于从师
C.士大夫之族看不起百工之人——自己见识却不如他们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笑人从师
2023-01-16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试对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加以赏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韩愈的《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这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用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8. 阅读《师说》,说说“时”与“古道”分别指什么。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9.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请分析《师说》这一段的论证结构。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0. 《师说》中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竟是谁?请说明理由。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10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1,2,3,4,5,6,7,8,9,10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20.8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30.65议论类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40.85鉴赏艺术手法课内
5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课内
60.65鉴赏艺术手法  理解句段含义及作用课内
70.65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课内
8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90.65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课内
10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课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