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2-2 大战中的插曲预习自测
全国 高二 课前预习 2024-03-31 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救(zhěng)          (jíng)               褓(qiǎng)
B.命(yǔn)                 繁(pín)                 育(fǔ)
C.颠(bǒ)                    转(zhǎn)            徨(páng)
D.沟(hè)                    然(pān)               萨(pú)
2020-09-18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教材)大战中的插曲 课后习题—2020年秋语文优化指导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轰鸣     激烈     扫荡     刀光箭影
B.拘束     惨庝     抚养     孤苦伶仃
C.携手     野蛮     无辜     横征暴敛
D.感概     盈眶     兵戎     背井离乡
2020-09-18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教材)大战中的插曲 课后习题—2020年秋语文优化指导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经常使敌人陷于四面楚歌的绝境,敌人最终不得不缴械投降。
B.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夕,中国各界全力准备,房企大佬们更是踌躇满志,准备画一张体育“大饼”。
C.去年9月26日,天然气管道“北溪”发生爆炸,震惊世界。美西方媒体舆论将“凶手”不明不暗地指向俄罗斯。
D.基层党建工作既要高屋建瓴,总览全局,又要切中肯綮,结合实情,抓住要害,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交差。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国,在日本,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B.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C.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2020-09-27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活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纪念大会、文艺演出、书画联展等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B.中国人民挺立起凛然正义的铮铮铁骨,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依靠全民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松花江上》《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D.针对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中国正当权益,中国在2018年4月5日正式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
2020-09-18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2.2 大战中的插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_______,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①持续时间最长 ②付出代价最大 ③开始时间最早 ④抗击日军最多
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2020-09-18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2.2 大战中的插曲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120个字。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

2020-08-12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标题为《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的文章,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_____________①,美穗子决定:②__________! 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记录美穗子面谢救命恩人这一历史时刻的。1980年,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将流芳千古的佳话,③__________。例如,中央相关新闻媒体就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2020-08-12更新 | 164次组卷 | 6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 第2课第2练 大战中的插曲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9.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大战中的插曲》)这段文字交代了什么?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0.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
《大战中的插曲》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8
小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选择题
20.65字形选择题
3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65标点符号选择题
50.65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选择题
60.65连贯选择题
70.65简明  得体语言表达
8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二、小阅读
9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10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课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