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 第2课第2练 大战中的插曲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08-15 3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聂荣臻曾外孙王佳口述的《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开国元勋,聂荣臻的人生故事许多都早已为人熟知,但是,这本书运用的大量素材是只有当事人才了解的        ,许多还是第一次见诸文字。书中特别        了聂荣臻如何支持科研工作之事。1958年冬,大雪 ,加上三年困难时期已经开始,从事国防科研的技术人员有不少被冻伤,聂荣臻派人给2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挨个儿看手。此外,聂荣臻还向周恩来倡议,“向各大军区、海空军募点捐”,为一线科研人员弄到了猪肉、黄豆、海带、鱼、豆油等。当时聂荣臻还宣布,“全部分给专家和技术人员,领导、行政人员一律不分”“我们领导要是吃了一两,就开除我们的党籍”。

这是一本少儿读物,因此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口吻,形式也是讲故事的形式。为方便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让小读者在充满历史画卷的故事情景中,带着        的求知欲快乐阅读和感知。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简直就是颠倒黑白——说得不客气一点——无耻之尤!
B.“最近人人喜欢听这首歌,只有你不喜欢,——听说了吗?隔壁班的班主任下海经商去了!”陈骏小声说道。
C.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D.“营长他连中三发子弹,他牺——”小战士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内幕     披露     沸沸扬扬     浓重
B.内幕     揭露     纷纷扬扬     强烈
C.细节     揭露     沸沸扬扬     浓重
D.细节     披露     纷纷扬扬     强烈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以及独具匠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B.作者独具匠心地在每一章节的故事中,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C.作者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被其独具匠心地体现于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D.作者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小链接”,并将其放入与之相关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标题为《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的文章,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_____________①,美穗子决定:②__________! 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记录美穗子面谢救命恩人这一历史时刻的。1980年,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将流芳千古的佳话,③__________。例如,中央相关新闻媒体就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2020-08-12更新 | 166次组卷 | 6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 第2课第2练 大战中的插曲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科学家不仅要承担科研任务,更重要的是应该担负起科普的责任。②当前,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技术迅猛发展,③科学家应当充分运用这些现代传播工具,④做好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众。⑤应当借鉴国外科普工作的经验,⑥设立国家科普基金,⑦科普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完善,⑧鼓励科学家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普工作中,⑨开创我国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外国学者大都认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这其中又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主张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是全球战争冲突的开始;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认为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比英法早2年,比美国早4年;还有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认为这次会战是中日双方主力部队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作战。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确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我们认为,把“九一八事变”作为起点符合历史事实,是基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性质得出的结论,也是基于日本自此以后持续扩大侵略的战争行为得出的结论,更是基于从那时起武装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国军民的壮举得出的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魂系高原

杨晓敏

两次都陪同我到哨所采访的团政治处刘干事是湖北人,1970年入伍,正连职,是全团的“二号老兵”。他曾长期在哨所执勤,对各种环境非常熟悉。我们每每闲聊,无话不谈,但主要话题还是西藏兵在边防服役的众多感受。

恋爱婚姻问题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刘干事诙谐地说,他当年谈恋爱八次,没能挽住一个姑娘的胳膊走进洞房,原因之一就是他在选择爱人时条件太“苛刻”。后来我才了解清楚,原来刘干事谈对象时,总是以西藏兵的憨直坦露心迹,问姑娘的第一句话老是“你爱不爱西藏”,好像他心目中的西藏远比他本人重要得多。因为他知道,谁嫁给西藏兵,谁就要和那个地方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在丈夫服役期间乃至转业回来,都要比别的女人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否则便不会有太美满的结局。

“爱不爱西藏”几乎是“爱不爱丈夫”的同义词。家乡的县服装厂一个叫小何的姑娘犹豫一阵后,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点了点头。然而他们结婚一年后,当小何孤零零地躺在产房时,她却禁不住泪湿枕巾,不得不用最刻薄的语言埋怨起远在西天边的西藏兵丈夫。说自己瞎了眼,找了一个没心肝、冷血动物和天下第一没用的人。医生说她胎位不正,会难产,让她提前入院。小何心忧如焚,发电报去告急。刘干事当时正在3号哨点,大雪早已降临,除了电台联络外,哨所已完全与世隔绝。连续三封电报把团首长也吓慌了,只得用军用电台通知刘干事。他面对无垠的雪线一筹莫展,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连嘴唇都咬出血来。

小何要剖宫产了,手术前非要有亲人签字才行。岳父见女婿迟迟不归,望着痛苦不堪的女儿,只好颤抖着手接过医生早已递过来数次的笔。小何专门给女儿起名叫“刘晓疆”,说是以后让孩子知道,生她时爸爸在边疆。刘干事从西藏回来正赶上女儿周岁生日。此后每次他休假,幼小的女儿根本不“欢迎”他,仿佛他是天外来客。三个月的假期好不容易“培养”点儿感情,又要匆匆离去,惴惴不安的心绪又会延续到十八个月以后。小何对丈夫下结论说:“谁嫁给你们西藏兵,谁就是世界上最无助的女人。”

刘干事的家庭,是众多西藏兵生活的一个缩影。

我问他为什么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他对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刚入伍不久,便参加了一次追悼会,棺材里,安放的不是人的血肉尸体,而是两具白骨。迟来的葬礼,差点儿使两名战士永远蒙受冤屈,牵出两个家庭悲剧。

团部的两名战士到三十公里外的哨点送信。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雪线泛着白炽的光芒。在翻越海拔4000米的大雪山时,一声闷响,天崩地裂,约七十五公分厚的雪块呈板状訇然滑塌。他俩被推出五十米开外,双双坠落雪崖,摔昏冻死在三十多米宽的河滩上。

纷扬的雪花骤起,覆盖了他们弥留的痕迹。当时边境线上情况复杂,团里查无下落,草率定为越境潜逃。半年后通知两名战士家乡的当地政府对其家属按叛属处理。翌年秋季,团里明副政委到哨所检查工作,在通过狭窄的雪道时,牵着的军马也坠落崖下。警卫员绕道下山抢救,在奄奄一息的军马旁,发现两具形体依稀可辨的白骨和遗物。追悼会后,两名战士的骨骸被葬于烈士陵园。组织上对两名战士各追记三等功一次,装入档案。尔后又派人专程到两名战士的家乡,宣布为其平反,家属按烈属对待。

刘干事和我先后上了哨塔。他仰起黝黑的脸庞,眼睛盯着连绵的雪山说:

“军人是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品质和美德。我的日记本上,记载着数名死去的战士的名字。有一个班长,叫孙居顺,在即将退役的前夕,去执行最后一次巡逻任务,在离界碑不远处,被雪崩夺去生命。有一个连长,准备修建篮球场改善哨所的文体生活条件,他在带领战士们炸石头时,由于心脏病发作,没听到警戒信号,被一块飞石当场砸死。还有一个战士叫李明高,后来当上排长,一次为抢救被冰川掩埋的烈士遗体,拼命刨冰,接连几天辛勤劳作,活活累死在抢险现场。他们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大都死得并不壮烈,平平常常,甚至死于意外事故。然而他们作为西藏兵的一员,默默地倒在风雪边关,就死得有无限价值了。我们在雪山哨所生活、思考、站岗、巡逻,眼看着西藏在进步,祖国在腾飞,难道这些还不够一个边防军人骄傲吗?”

他摁下录音机,倾听一支歌,一支西藏兵喜爱的曲调:

“温暖的太阳照在雪山,

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闪,

万恶的叛匪被消灭,

解放军来到咱们家乡……”.

刘干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分明窥见,他眼眶里饱含深情的泪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不爱西藏’几乎是‘爱不爱丈夫’的同义词”,这句话表明驻守西藏的官兵早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西藏,融入守卫祖国边境的事业之中。
B.“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嘴唇都咬出血来”,这些文字反映了刘干事得知妻子难产时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的心理。
C.两名战士遇雪崩而献身却被误判为越境潜逃的故事,一方面讴歌了戍边战士的牺牲精神,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
D.小说引用了一段西藏兵所喜爱的曲调的歌词,借以抒发西藏兵热爱祖国、坚守边疆、恪尽职责的崇高精神,也对小说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刻画边防官兵形象时多使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如孙居顺、李明高等人的事迹均由刘干事讲述。
B.小说情节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刘干事的几件事,略写其他驻西藏官兵的事,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驻藏官兵的事迹。
C.小说多次写西藏冰雪覆盖的恶劣环境,这既交代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也推动了小说某些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以刘干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结尾,这样的安排充满含蓄意味,引发读者对西藏边防官兵献身精神的思索。
9.小说通过刘干事之口讲述了几位戍边战士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0.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

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后面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不过他,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时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小说中几次出现“我”和肉铺的掌柜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悲观无奈。
C.“残疾军人”“合作社”“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点。
D.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抗战中遇到的几位受伤战士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战士”突出醒目,吸引读者,既能够点明小说的几个主要人物曾经的军人身份,也有利于表达作品赞美军人的主题。
B.“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C.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使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D.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文字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
13.小说中的“伙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4.“战士”的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08-12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 第2课第2练 大战中的插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选择题组
4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语言表达
6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7-100.65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11-140.65孙犁(1913-2002)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