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2-10 1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多边主义。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展中国家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我们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去年,我国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将在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但是,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材料二       

据英国天空新闻电视台19日报道,英国伦敦东部郊区温宁顿发生火灾,多所建筑损毁严重,附近民众被迫撤离。目前还不清楚这起火灾是否与高温天气有直接关系。同日,伦敦消防局宣布,伦敦多地发生火灾,已构成重大事件

不仅是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情况更为严重。目前,持续的高温天气已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导致超过1100人死亡。

高温叠加干旱还在两国引发多处林火。当地时间18日,在西班牙萨莫拉地区卡斯蒂利亚-莱昂,不断燃烧的熊熊大火释放出巨大烟雾。受此影响,当地部分列车被迫停运。

受高温天气影响,德国多条河流水位下降。德国水文部门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易北河与莱茵河目前水位低于往常,部分船只需减轻负重以便通行。

据新华社19日消息,英国气象局科研人员指出,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事件。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变化学教授科琳娜·勒凯雷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增多,气候变化的速度比人类社会的适应性行动还快。

她认为,气候温和的英国遭遇极端高温,这十分异常,也反映了大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之前,我们还会经历更多类似情况。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该组织发言人纳利斯之前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目前所经历的只是未来的预兆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19日在日内瓦表示,极端高温天气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外,还将对农业活动产生进一步负面影响,加剧当前因俄乌冲突引起的严重农作物减产。

塔拉斯进一步指出,未来几十年,热浪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1世纪60年代,这与人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功无关。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和环境司司长玛丽亚·内拉在当天的联合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化正在许多方面影响人类的健康,不仅是因为热浪会直接导致一些疾病,还因为它将触及健康的支柱——食物的获取。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人们将无法获得良好的农业收成,也必将会出现缺水的情况。

内拉指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将是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比如采取措施力争实现零碳排放,并加快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过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日报、中新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温直接导致英国伦敦东部郊区温宁顿发生火灾,多所建筑损毁严重,附近民众被迫撤离。
B.科琳娜·勒凯雷教授表示,人类社会适应不了气候变化的速度,会经历更多极端高温这一类似情况。
C.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不管人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如何努力,也阻挡不了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持续到21世纪60年代。
D.中国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气候变化,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是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能够应对好。
C.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
D.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目前人类经历的极端高温事件只是“未来的预兆。”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正面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陶渊明《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淮南子·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C.湖北江汉平原曾是一片烟波浩渺的“云梦泽”,至清中后期“昔以湖名者,大半已变桑田,丈量起科,输赋朝廷。”(注:同治《楚北水利堤防纪要》卷二)
D.2017年12月1日,商务部《餐饮企业经营规范》首次提出“餐饮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餐具的使用”要求。
4.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极端高温天气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5.根据材料一,概述习近平主席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中国主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

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后面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不过他,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时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小说中几次出现“我”和肉铺的掌柜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悲观无奈。
C.“残疾军人”“合作社”“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点。
D.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抗战中遇到的几位受伤战士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战士”突出醒目,吸引读者,既能够点明小说的几个主要人物曾经的军人身份,也有利于表达作品赞美军人的主题。
B.“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C.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使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D.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文字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
8.小说中的“伙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战士”的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08-12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 第2课第2练 大战中的插曲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注】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注】佗:同“他”,别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D.公子吕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B.“百雉”指城墙的面积,即长三百丈、高一丈,是春秋时期国君的特权。“都城过百雉”是说封邑的城墙面积超过长三百丈、高一丈,不符合制度。
C.“乘”,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每车载甲士三名,左方甲士持弓,右方甲士执戈(或矛),居中为御者。
D.“五月辛丑”中的“辛丑”是具体的日期。古代,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既用来纪年,也用来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姜氏由此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地对国家的重要性。
C.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庄公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庄公不许,因为他对兄弟存有宽容之心,不忍下手。
D.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14.在你所知的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中,哪些人可以用“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形容,请例举两人。
2022-12-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①擘(bò):张,分开。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行(其一),第三句中的“意气”内涵丰富,包括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
B.少年行(其一),第四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从侧面虚写了少年游侠的英武豪迈,但远不如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
C.少年行(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少年的“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D.少年行(其三),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
16.同样是写少年形象,王维《少年行》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1-28更新 | 144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鼓励和安慰朋友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重游故地,思绪万千,引发对往昔不平凡岁月的无限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022-12-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8年对时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的茹志鹃来说应该是______充满戏剧性的一年。丈夫王啸平被划成右派,这使身为党员的茹志鹃处于一种_______的惶恐之中。(       )。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在有关文章中称1958年的这段时间“是我母亲心情灰暗的时期”。而那时《百合花》的发表显然是_____的,这篇小说在《延河》第3期发表,但它“感情阴暗”“缺乏阳刚之气”“风格过于纤细”,因此被人们看成是不合常规。其后更是有人提出严厉的批评。_____的茹志鹃眼看就要步《红豆》与《在悬崖上》的后尘,遭受与宗璞、邓友梅相似的命运。

不幸中的万幸,时任文化部部长和中国作协主席的茅盾很欣赏这篇小说。茅盾认为它“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并提到“这是几千余短篇中间我最近读过的最使我感动、也最使我满意的一篇”。显然正因为茅盾将《百合花》中的人物关系设定为高尚的军民关系,才使《百合花》幸免于难。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茹志鹃的前途因家庭风波而一片迷茫B.家庭风波让茹志鹃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
C.茹志鹃的家庭风波让她眼前一片迷茫D.家庭风波把茹志鹃的前途变成了一片迷茫
2022-12-1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在这四绝中,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随处可见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欢迎”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作文。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雪莱《致云雀》


以上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觉得该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时代。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政论文  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孙犁(1913-2002)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左丘明(前556-前451)  《左传》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王维(701-761)  毛泽东(1893-1976)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修辞手法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