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7 兼爱随堂检测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4-04-01 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下列对课文《兼爱》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
B.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
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臂,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
D.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再通过对比指出“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理解下列语句的内涵。《兼爱》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斯自起,则弗能治。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兼爱》中“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作用是什么?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4.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国若其国,谁攻?
请简单概括《兼爱》这段话中的十个反问句的内容是什么。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兼爱》中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论点?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兼爱》中,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

材料一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兼爱》)

材料二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8. 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9. 墨子的“兼爱”思想,因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所以自战国起直至持续时间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未被统治者接纳。那么,现在我们重读《墨子》,其“兼爱”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9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1,2,3,4,5,6,7,8,9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2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句段含义及作用课内
30.65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课内
40.85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5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课内
60.65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70.65分析信息,归纳要点课内
8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90.65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课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