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专版-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4-08 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鸿

于谦

相呼相唤过南楼,叫破江南万里秋。有足不传云外信,无端偏惹客中愁。

影横斜月天连塞,梦绕黄芦雪覆洲。霄汉翱翔应有自,生平不为稻粱谋。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南秋日,鸿雁相呼相唤,结群而飞,“破”字点出了鸣叫声的响亮。
B.诗人抱怨鸿雁不传“云外信”,无端惹起自己的愁绪,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
C.“影横斜月”和“梦绕黄芦”一实一虚,具有画面感,使得鸿雁形象更加鲜明。
D.“稻粱谋”多用于此喻人谋求衣食生计,诗人用“不为稻粱谋”表明人生态度。
2.于谦的诗具有“风格遒上,兴象深远”的特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刘辰翁【注】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壁,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注】刘辰翁:号须溪,南宋遗民。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篇写明月普照,作者渴望在中秋之夜与异地的友人共沐清辉,表达了对离散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
B.上阕三、四句作者感慨如此良夜,古往今来不曾为谁而停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伤感之情。
C.上阕五、六句写胡笳声传来,尚有未尽的欢乐,借景抒情,与第七句抒写萧瑟凄清之意的景物描写形成反差。
D.下阕艺术手法多样,情感丰富复杂,熔对与朋友欢聚的渴望、对皓月的赞美和对故国的眷念于一炉。
4.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须溪词风格似稼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咄咄:东晋将领殷浩被废为庶人;整日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表示失意的感叹。②休休:唐代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建亭子隐居不出,给亭子命名“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汉书》记载班嗣语:“鱼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游罢鹅湖归来,曾患过一场疾病,病后登楼观赏江村晚景,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词。
B.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未入秋,已有秋意袭来,这种清冷的感觉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
C.池塘里的红莲盛开,互相依偎,宛若醉酒的美人;堤岸上白鸟静静兀立,正在发愁。
D.下片三个典故用在一起,表达词人隐居自有乐趣的闲适心情,气势连贯,意思曲折。
6.有人评价这首词“以淡语写深情”,请结合这首词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多景楼

汪元量

多景楼中昼掩扉,画梁不敢住乌衣。

禅房花木兵烧杀,佛寺干戈僧怕归。

山雨欲来淮树立,潮风初起海云飞。

酒尊未尽登舟急,更过金焦看落晖。

[注]①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宋末元初诗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掩门,诗人眼中的多景楼再无昔日光彩。因为战乱,人们纷纷逃难。首联中的“画梁”“乌衣”均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B.元军南侵,大肆烧杀掳掠,连作为佛门静修之地的寺庙禅院都不能幸免。“僧怕归”就是对这一场景进行的直接而细致的描绘。
C.“山雨欲来”“潮风初起”,自然界的风云变幻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惊魂甫定,战乱又起,仓促间诗人只得登船逃离。
D.国土沦丧,战火纷飞,诗人心中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回头看落日余晖,那既是王朝衰亡的写照,又是诗人内心悲痛之情的映射。
8.李钰在《湖山类稿跋》中评价说:“开元、天宝之事,纪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试分析这一观点在本诗中的具体体现。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

杜荀鹤

只共寒灯坐到明,塞鸿冲雪一声声。

乱时为客无人识,废寺吟诗有鬼惊。

且把酒杯添志气,已将身事托公卿。

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外寒夜里下着雪,鸿雁发出一声声的哀鸣,这场景为诗歌营造了凄凉氛围。
B.“有鬼惊”渲染了废寺的荒凉,暗示“乱后”的社会背景,烘托出诗人悲凄心境。
C.古人常借酒浇愁,诗人却说喝酒“添志气”,表现出诗人特立独行的人格形象。
D.这首诗言浅意深,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巧妙结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上赠窦长史

李白

汉求季布鲁朱家,楚逐伍胥去章华

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

闻道青云贵公子,锦帆游戏西江水。

人疑天上坐楼船,水净霞明两重绮。

相约相期何太深,棹歌摇艇月中寻。

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注]①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遇赦归至安庆长风沙,窦长史盛情迎接,同游江上。李白写此诗相赠。②季布先为项羽部将,多次困辱高祖,项羽败,季布匿于朱家(鲁人)处,朱家冒着风险收留款待。③伍胥,伍子胥。章华,楚章华台名。④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使用季布和伍胥的典故,讲述二人当年遭遇,诗人以古人自比来寄情。
B.三、四句中,“万里”与“三年”时空对举,不言情感而情在其中,表达含蓄。
C.“贵公子”这里指窦长史,诗人对他坐楼船挂锦帆的悠闲生活表达出羡慕之情。
D.此诗虽有奇异的想象,但与《将进酒》相比,诗人的自信、狂放精神明显减弱。
12.这首诗叙事、抒情的层次非常清晰,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子城新楼遍至西园池亭

陆游

狂夫无计奈狂何,何况登临逸兴多。

千叠雪山连滴博,一支春水入摩诃

吟余骑省霜侵鬓,钓罢玄真雨满蓑。

逐虏榆关期尚远,不妨随处得婆娑。

[注]①淳熙二年(1175),主和派诋毁陆游“颓放”“狂放”,陆游被免职。被免职后,陆游寓居蜀州(今成都崇州)。这首诗作于陆游寓居蜀州期间。②滴博:滴博岭。③摩诃;摩诃池。④骑省:五代宋初文学家徐铉有《骑省集》。⑤玄真:唐代张志和,号玄真子,他以“亲丧”为由脱离官场,开始渔隐生活。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都有自嘲之意。
B.从结构上看,诗歌第二句起到点明标题,并引出后文对游览之所见所思的叙写的作用。
C.颈联写“霜侵鬓”“雨满蓑”,有凸显诗人的形象的作用,“侵”“满”二字用得极为恰切。
D.既然北伐遥遥无期,那就不妨在美景间徜徉。诗人看似放达,实际上内心充满无奈。
14.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现诗人“逸兴多”的?请简要分析。
2024-04-04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邓州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7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20.65于谦(1398-1457)  咏物言志
3-40.65其他南宋作家  即事感怀
5-60.65辛弃疾(1140-1207)  即事感怀
7-80.65写景抒情
9-100.65杜荀鹤  酬和类
11-120.65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13-14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