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5-06 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两章节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以父系社会为核心向外波纹式延伸的家族观念,为我们展示了其核心论点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这一论点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吗?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

四大家族通过长年累月的经济、婚姻以及政治上的链接,建立了一个稳固家族联盟。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这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地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这样,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

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嬤嬤们耕种收取地租,不仅将贾府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开源,净赚了几百两银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探春的努力能够为贾府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探春自身存在的局限限制了她的思维,也限制了她的行动。由于自己女儿身的限制,探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只是在贾府中进行,只是在大观园中进行,只是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

在《红楼梦》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宝黛的木石前盟。为了应对外界的冲击,保住最后的地位,四大家族权衡利弊之后,不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直接为宝玉做出了弃黛保钗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体现了《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家族之间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命运共同体形态,就需要贾家与薛家再建立最亲密、最直接的关系。在金玉良缘缔造之前,薛家与贾家之间的链接,其实一直都是通过王家才得以实现,薛姨妈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要比金玉良缘弱得多。因此,在宝钗进宫失败后,为了提升社会地位,薛家权衡利弊,迫切渴望她能嫁入贾府;同时,贾家也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迫切与薛家联姻,所以才有了金玉良缘一说。

(摘编自葛妍《从乡土社会视角看不一样的<红楼梦>》有删改)

材料二:

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其言之不满现状,于兹可见。她在荣府中,能够受人重视,完全由她努力,博得上下称许。探春虽生于富贵之家,幼时因为庶出,也许生活不如嫡出那样舒服,故能深知荣府的积弊;而收入不敷支出,则为荣府最大的危机。

探春改革固然只限于大观园之内,然此非探春之过,盖大观园之外有人管理,如贾琏、赖大、林之孝等是,而又涉及贾母、贾赦、贾政诸人。大观团自昔就成为另一个世界,探春行使权力只限于大观园之内,故其改革亦限于大观园之内。然而大观园乃是荣府的一部,整个荣府腐化到无法改革,则只改革区区的大观园,不但没有用处,而且大的宿弊每可助长小的宿弊,改革小的宿弊,绝不会使大的宿弊因之消灭。

计探春在大观园内所作的改革,只有两件事。一是节用,姑娘们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则头油、脂粉何必另外再有二两银子。何况此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是由买办经手去买,往往买的不是正经货,使不得,所以探春把这一笔开支取消了。二是兴利,把大观园内花卉、树木交给忠实的老婆子管理,凡姑娘丫头的头油、胭粉、香纸以及各处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都由她们包了去,不用向账房领钱,即以大观园花卉、树木的收入,充为购买这些物品之用。

明代丘浚云:三害(冗吏、冗兵、冗费)之中,冗费之害尤大,必不得已而去之,吏兵无全去之理。惟费之冗者,则可权其缓急轻重而去之焉。凡所谓冗者,有与无皆可之谓也。事之至于可以有,可以无,吾宁无之而不有焉,则不至害吾财矣。荣府的奢靡均属于冗费,探春的改革,不过去其冗费而已。

(摘编自萨孟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的社会状态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缩影,它的特征就是费孝通所说的“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熟人关系”。
B.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建立的联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早期保护了子孙后代,但也让这些后人失去进取心,难以应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
C.探春不满现状,凭借自身能力得到荣府上下的认可。她虽然不是嫡出,但由于出身富贵,才得以清楚荣府入不敷出的危机。
D.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开源节流"的改革,一方面承包荒地花木,以此“兴利”;一方面取消头油、脂粉等冗费,减少开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像“文盲”因空间、时间尺度的紧密联系而使社会“退化”那样,结盟后过于亲密的关系,导致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B.宝钗进宫失败成为“金玉良缘”的诱因,贾、薛两家根深蒂固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则是宝玉、宝钗成婚的深层原因。
C.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只要整个荣府的宿弊不除,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的这些改革就无法改变荣府衰退的趋势。
D.丘浚认为冗费就是可有可无的花费,有很大害处,需要去掉。探春在大观园内的节用举措和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3.根据选项内容,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门子呈给贾雨村“护官符”时说,贾史王薛“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B.贾赦对贾环说:“咱们这样人家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的气象来。
C.王夫人发现傻大姐捡的香囊,命令王熙凤会同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人抄检了大观园,惹起一场风波,最后把司棋、晴雯、四儿及芳官等撵出荣府。
D.王夫人、凤姐与薛姨妈商谈好宝玉宝钗的婚事后,薛姨妈告诉了宝钗,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但仍愿委屈自己,冒充林黛玉与宝玉举行婚礼。
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材料一认为探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如果以此为观点写一篇评论,请结合两则材料,列出评论要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曹禺《雷雨》第一幕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煎好了。

周朴园: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①)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②)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③)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蘩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④)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蘩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爸!我——

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萍:(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有删改)

6.文中①~④处是舞台说明,选出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     
A.忽然严厉地   怒视            冷峻地          不高兴地
B.冷峻地        怒视            不高兴地        忽然严峻地
C.怒视          不高兴地       忽然严峻地     冷峻地
D.不高兴地     忽然严厉地       怒视             冷峻地
7.下列对这场戏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场戏的中心事件是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
B.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周朴园家长专制和蘩漪争取自由的斗争。
C.这场戏的高潮部分是周冲反抗父亲失败,求蘩漪喝药。
D.蘩漪最后喝下药的主要原因是怕和自己有暧昧关系的周萍给自己下跪。
8.蘩漪是《雷雨》全剧的中心人物之一,她以与周萍乱伦来反抗周朴园的家长专制。在喝药这场戏的舞台说明中,蘩漪几次望周朴园和周萍,请简要分析她望周朴园和望周萍时的不同心理。
9.从文中找出表现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的主要原因的那句台词,并分析句子的深沉含义及其中透露出的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集校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谏院题名记》)

【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②嘉祐八年(1063年),司马光为了增强谏官们的荣誉感、使命感,便派人在谏院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下了所有谏官的名字,并撰《谏院题名记》记述了这件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B.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C.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D.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文中意是使……稳固,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意思相同。
B.“下愚”指极愚昧无知的人。文中用作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C.“当”文中指主持、掌握,与《鸿门宴》中“当是时”的“当”意思不同。
D.“盖”文中表示推断。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久安。
B.《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劝说唐太宗不能忽视人民的力量。
C.《速院题名记》第一段叙述了速官的来历,“古者谏无官”句用意是为了说明古时虽不设置谏官,但人人都可以进谏。
D.《谏院题名记》全文仅一百字的篇幅,文字简洁,行文周详,将设谏官、谏院题名、易版为石三件事交代得清清楚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14.君王和谏官各自应该怎样做?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四弟以道横轴画

晁补之

黄叶满青山,枯蒲静寒水。凫雁下坡塍,牛羊散墟里。

担获暮来归,儿迎妇窥篱。虎头无骨相,田野有余思。

【注】①以道:晁以道,北宋画家,晁补之族弟。②虎头: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山上黄叶斑斑,水上蒲草枯萎,含蓄地交代了诗人置身于深秋节令之中。
B.凫雁纷纷落在田埂,牛羊缓缓回到村落,描绘了一幅安静闲适的乡村图画。
C.颈联通过“迎”“窥”二字,分别将画作中人物期待、喜悦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D.诗人用诗歌语言形象地呈现了画作的意境,使人读诗作如看到画作一般。
16.这首题画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2021-06-18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期末押题三-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