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测试卷
湖南 高三 期中 2024-05-07 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步伐。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光明日报》2021年4月27日)

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涉及面非常之广,如技术、商业、教育、公共政策、社会伦理、文化心理等。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老;三是要以新的社会规制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要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制度层面的创新,转化为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的创新性社会规制,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推动构建与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政策,让制度、社会规制或公共政策成为新的数字红利、数字普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代际新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从设计者角度看,在物理或数字化产品和界面的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面向老龄人群的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充分考虑老龄人群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从使用者角度看,应鼓励并帮助老龄人群接触各类新技术产品,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

(摘编自《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中国日报》2021年3月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互联网接触难、互联网使用难以及辨别难是数字时代横在老年人面前的三道数字鸿沟。
B.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之一。
C.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适应的状况。
D.作者认为,面对代际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要从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
B.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引发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C.“数字鸿沟”这种趋势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
D.面向未来,应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60岁以上网民仅占6.7%。
B.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时大多以年轻人的市场需要为导向,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
C.某市借助社区、公益组织、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
D.北上广一些老年人聚集地正在从广场、菜场和卖场“老三场”转移到淘商、微商和播商“新三商”。
4.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的途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豆

宗璞

天气阴沉沉的,雪花成团地飞舞着。时隔六年,江玫又回到了大学,回到了这间宿舍。江玫从墙洞里面箝出了一个小小的有象牙托子的黑丝绒盒子。她坐在床边,用发颤的手揭开了盒盖。盒中露出来血点儿似的两粒红豆,镶在一个银丝编成的指环上,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色泽十分匀净而且鲜亮。

她拿起这两粒红豆,往事像一层烟雾从心上升起,泪水遮住了眼睛。

也是这样一个下雪天,浓密的雪花安安静静地下着。江玫从大学的练琴室里出来,经过短松墙那雪白的树枝之间时,她掠了掠鬓发,按了按母亲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的一个旧式发夹,发夹是用黑白两色发亮的小珠串成的,还托着两粒红豆。在这寂静的道路上,一个青年人正急速地向练琴室走来。江玫看见他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

晚上,她的新同屋萧素推门进来了。

“哦!小鸟儿!还没有睡!”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绰号。

“呶,给你本小书看看。”江玫接过那本小书,书面上写着《方生未死之间》。两人静静地读起书来了。这本书很快就把江玫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描写着中国人民受的苦难,在血和泪中,大家在为一种新的生活——真正的丰衣足食,真正的自由——奋斗,这种生活,是大家所需要的。

“萧素,”江玫靠在枕上说。“我这简单的人,有时也曾想过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想不通。你和你的书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你还会明白得更多。”萧素热切地望着她。

雪不再下了,坚硬的冰已经逐渐变软。江玫走出琴室,一眼就看见那清秀的象牙色的脸——齐虹站在那里。他的神色非常柔和,劈头就问:

“怎么不弹了?”“弹不会。”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的散步。他们散步,看到迎春花染黄了柔软的嫩枝,看到亭亭的荷叶铺满了池塘。他们曾迷失在荷花清远的微香里,也曾迷失在桂花浪酵的甜香里,然后又是雪花飞舞的冬天。哦!那雪花,那阴暗的下雪天!

他们愈来愈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图书馆到宿舍的路就无限度地延长了。走啊,走啊,总是走不到宿舍。齐虹喃喃地对她说:“我第一次看见你,就是那个下雪天,你记得么?我看见了你,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就像你头上的那两粒红豆,永远在一起。”

他们这样幸福,可是有一天他们吵架了。江玫因为要帮萧素修改宣传稿,就拒绝了齐虹外出游玩的邀请。齐虹拦住她不放她走,江玫去推他。不一会儿,江玫的头发散乱,红豆发夹落在地下,马上就被齐虹那穿着两色镶皮鞋的脚踩碎了,满地散着黑白两色的小珠。江玫哭了起来。

齐虹捡起那两粒红豆:“好了,好了,不要生气。我来做个盒子把这两粒红豆装起来吧。做个纪念,以后绝不会再惹你。咱们该把这两粒红豆藏在哪儿?”以后,这两粒红豆就被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放在墙洞里了。

这一次事件以后,争吵哭泣变成了他们爱情中的一部分。

不久,齐虹带来一个消息——因为局势紧张,他们家预备搬到美国去,齐虹也要到美国去留学,他要江玫和他一起走。

一九四八年冬天,北京已经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最沉得住气的反动官员们、大亨们都纷纷逃走了。齐虹家里几乎是一天一封电报催他走,并且代他订了飞机座位。江玫的工作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应“变”,宣传护校。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同时,她和齐虹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

那是冬天的第一个下雪天,路上的雪还没有上冻,灯光照在雪花上,闪闪刺人的眼。江玫从图书馆回到宿舍,齐虹已经在那里等着她了。他连忙迎上来说:“你到底回来了!我以为我再也见不着你了。”

“明天一早的飞机,今晚就要去机场。”齐虹焦躁地说。“一切都已经定了,怎么样?”“不行。”

“不行!你就不能为我牺牲一点!你说过只愿意跟我在一起!”“你自己呢?”江玫的目光好像这样说。

“我么!我走的路是对的。我绝不能忍受看见我爱的人去过那种什么‘人民’的生活!你该跟着我!你知道么!我从来没有这样求过人!玫!你听我说!”

“不行。”

“真的不行么?你会后悔的,玫!”他摇着江玫的肩,摇得她骨头直响。“我不后悔。”

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夜,是那样静,那样静。他们一出楼门,马上开过来一辆小汽车,从车里跳出一个魁梧的司机。齐虹说:“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他拿出一张飞机票,也许他还希望江玫会忽然同意跟他走,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它撕成几半。碎纸片混在飞舞的雪花中,不见了。“再见!我的女革命家!”

江玫想说点什么,但说不出来,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汽车响了起来,周围只剩了一片白,天旋地转的白,淹没了一切。

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

江玫果然没有后悔。那时称她为革命家是一种讽刺,这时她已经真的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了。

雪还在下着。江玫手里握着的红豆已经被泪水滴湿了。

“江玫!小鸟儿!”传达室老赵在外面喊着。“有多少人来看你啦!史书记,老马……”一阵笑语声打断了老赵的通报。江玫刚流过泪的眼睛早已又充满了笑意。她把红豆和盒子放在一旁,从床边站了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外号,这个外号既表现了两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又表现了江玫活泼机灵的性格特点。
B.江玫本是一位性格单纯的女大学生,后萌生出对革命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渴求,这就逐渐导致了她与齐虹的爱情危机。
C.萧素与齐虹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同时出现在江玫的生活中对江玫的人生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D.小说文字优美,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真实记录。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一段革命斗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艰难历程,通过小爱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大世界。
B.“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江玫在面对爱情与祖国抉择时痛苦、挣扎的心理。
C.小说采用了补叙的手法来叙写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行文一波三折,富有变化,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D.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真诚,它毫不掩饰地写出江玫在追求理想的道路时对个人情感的眷念,它以真诚获得了久远的艺术生命。
8.小说中有多次关于下雪的环境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9.小说的标题“红豆”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穆字公叔,初举孝廉。顺帝末,江淮盗贼群起,州郡不能禁。或说大将军梁冀曰:朱公叔兼资文武,海内奇士,若以为谋主,贼不足平也。冀亦素闻穆名,乃辟之。及桓帝即位,穆以冀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奏记以劝戒冀:夫人君不可不学,臣子当以天地顺道渐渍其心。宜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将军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此犹倚南山坐平原也,谁能倾之!梁冀骄暴不悛,朝野嗟毒,穆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君有正道,臣有正路,从之如升堂,违之如赴壑。今明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为群公之首,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冀不纳,赂遗太后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永兴元年,河溢,漂害人庶数十万户,百姓荒馑,流移道路。冀州盗贼尤多,故擢穆为冀州刺史。及到,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以威略权宜,尽诛贼渠帅。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为玛蟠、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讼穆,帝览其奏,乃赦之。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旦夕共事,志欲除之。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帝不纳。延熹六年,,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策诏褒述,追赠益州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朱乐何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韵一项是(     
A.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B.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C.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D.乃上疏曰/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愚臣以为可悉罢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孝廉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B.僭,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职权、礼仪行事。
C.诣阙,阙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赴京都。
D.卒,在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有不同的说法,“卒”指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梁冀有权有势,骄傲暴虐不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曾多次上奏劝谏,但是梁冀最终没有接受朱穆的建议。
B.永兴元年,黄河涨水,数十万户人受灾,因此朝廷提拔朱穆作冀州刺史,等朱穆到职,上奏检举各郡,以致有人自杀。
C.在冀州刺史任上,朱穆处事严明,因严惩宦官而触怒皇帝。后他在台阁任职,上疏劝谏罢免宦官,但皇帝不予采纳。
D.朱穆为官清廉,做官数十年,吃蔬菜穿布衣,家中没有余财。朝廷下诏书记述其功德予以表彰,追赠他为益州太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赂遗太后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
②以威略权宜,尽诛贼渠帅。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
14.朱穆向大将军梁冀提过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嘉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节,后人尊为“茶王”“茶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搬家,远离城市,表现陆鸿渐的脱俗。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B.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C.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D.作品以描写、叙述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寄情山水、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
1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