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后汉书》编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是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稍迁,拜尚书。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息矣。出为豫章太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字后对应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填写超过三处不得分。
蕃A时B年C七D十E余F闻G难H作I将J官K属L诸M生N八O十P余Q人R并S拔T刃U突V入W承X明Y门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材料一中指“国家”,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的“天下”含义相同。
B.“迩”,材料一中指“接近”,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见义远”的“迩”含义不同。
C.“弥”,材料二中指“更加”,与《六国论》中“奉之弥繁”的“弥”含义相同。
D.“旦夕”,材料二中指“每天”,与《孔雀东南飞》中“便作旦夕间”的“旦夕”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开宗明义,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提出了“任贤”与“弃贤”的问题,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用与不用贤才。
B.王安石认为,国君只要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只要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
C.陈藩仕途屡历迁谪,灵帝即位后,他受封高阳乡侯,但陈藩上书尽力辞让,前后上奏疏十次,朝廷最终没有接受。
D.诛杀中常侍的计划泄露之后,陈藩虽年逾古稀仍然挺身而出斥责王甫,王甫增兵包围了陈藩,并在当日将其杀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5.陈蕃的经历多次体现了材料一中“有之(贤)而不用”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2024-04-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曛,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

材料二: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青,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唐尧A著德B巢父C洗耳D士E故有志F何至G相迫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文中指安置,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的“舍”意思不同。
B.差,在文中指略微,稍微,这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字意思相同。
C.绝,文中指停止、止歇,与《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绝”意思相同。
D.轩冕,卿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也比喻官位爵禄,文中意思为官位爵禄。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年轻时就有盛名,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他就隐姓埋名,虽多次被征召都果断回绝。
B.司徒侯霸同严光有旧交情,派人传话希望严光天黑时来见他,严光口授回信拒绝并警告他不要趋炎附势。
C.范仲淹很推崇严光,认为他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可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使懦夫变得勇敢,不愧是名教中人。
D.光武帝将严光请进宫中,叙谈多日,晚上二人同床而眠,严光将脚放在光武的肚子上,光武也没有生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2)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5.材料二范仲淹认为,“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请从材料一中,找出范仲淹这么说的理由。
2024-04-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贳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敏驳议曰:“夫《轻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春秋》之义,子不报仇,非子也。而法令不为之减者,以相杀之路不可开故也。今托义者得减,妄杀者有差,使执宪之吏得设巧诈。又《轻侮》之比,浸以繁滋,至有四五百科,转相顾望,弥复增甚,难以垂之万载。可下三公、廷尉蠲除其敝。” 议寝不省。敏复上疏曰:臣敏蒙恩,特见拔擢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诚不敢苟随众议。臣伏见孔子垂经典,皋陶造法律,原其本意,皆欲禁民为非也。未晓《轻侮》之法将以何禁?必不能使不相轻侮,而更开相杀之路,执宪之吏复容其奸枉。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杀人者死,三代通制。今欲趣生,反开杀路,一人不死,天下受。愿陛下留意下民,考寻利害,广令平议,天下幸甚。” 和帝从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敏传》)

材料二: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法者,所以正不法也。明书禁令曰法,诛杀威罚曰刑。天地成岁也,先春而后秋;人君之治也,先礼而后刑。治世之民,从善者多,上立德而下服其化,故先礼而后刑也。乱世之民,从善者少,上不能以德化之,故先刑而后礼者。

(节选自《傅子·法刑》)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特见拔擢[A]愚[B]心所不晓[C]迷[D]意所不解[E]诚[F]不敢苟[G]随众议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与《劝学》“𫐓以为轮”的中“以为”用法不同。
B.《春秋》,儒家经典,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师说》中“六艺”之一。
C.敝,损害,与《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中的“敝”含义不同。
D.从善,文中是追随善行的意思,与成语“从善如流”中的“从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被人侮辱后,儿子杀死侮辱者,结果受到宽大处理。这成为典型判例,朝廷据此要制定《轻悔法》。
B.张敏认为,虽然《春秋》认可为父报仇的行为,但法律并不会给为父报仇者减免刑罚,这是因为“相杀之路不可开”。
C.张敏关注现实,善于进谏,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进言,朝廷制定法律要以人为贵,权衡利弊,广开言路。
D.仲玄认为,在乱世中从善将少,君主不能以德化民,所以应“先礼而后刑”,在天下太平时,君主应“先刑而后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下三公、廷尉蠲除其敝。议寝不省。
(2)禁非立是谓之法。法者,所以正不法也。
2024-04-08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后汉书·严光传》)

注释:①玄纁: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材料二: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逆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B.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C.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D.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这里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宫女的召见。
B.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中的“相”词义不同。
C.轩冕: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也借指官位爵禄。“泥涂轩冕”彰显了严光视官爵为泥土的品质。
D.微:“如果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种垂钓,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没有出来当官。
B.司徒侯霸邀请严光到他那里聚谈,严光虽然不去,但对司徒侯霸能够怀仁辅义,顺随皇上的旨意表示肯定。
C.范仲淹认为光武帝与严光互相成就对方,严光成就了光武帝气量宏大之名,光武帝则使严光崇高的品质得以彰显。
D.范仲淹认为严光的影响深远,他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对维护礼仪教化功劳很大。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2024-03-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节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

材料二: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节选自明·顾炎武《廉耻》)

材料三: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节选自《后汉书·张负传》)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所以A然者B人之不廉C而至D于悖礼E犯义FGH皆生于无耻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柏后凋于岁寒”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相同。
B.遗,指赠送,与“小学而大遗”和“始访其遗踪”中的“遗”意义不相同。
C.捐,指舍弃、抛弃,与《红楼梦》“要与贾蓉捐个前程”中的“捐”意义不同。
D.交通,指交错相通,与“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中的“交通”意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据实论理,结合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来发表议论。
B.龚自珍认为贾谊对汉文帝的谏言就像日月星辰一般光辉,圣哲危言耸听、忠言逆耳,但所说却都是至诚之言。
C.顾炎武举颜之推对北齐一士大夫教子方式的批评之例,意在表明: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知耻守节者大有人在。
D.面对羌族各部的献礼,张奂严于律己,表示即使财物再多,他也不会接受。其清廉的品性为羌人所看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2)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5.龚自珍认为应该如何振作“朝廷之气”?请简要概括。
2024-03-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公卿举固对策,诏又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

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太山太守。时太山盗贼屯聚历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迁将作大匠。

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皆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忌疾。

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铁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注】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赐A等惧罪B遂共C重赂D大将军E梁冀F冀为千里G移檄H而固Ⅰ持之J愈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与“君子生非异也”(《劝学》)两句中的“异”意思不同。
B.“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与“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特”意思相同。
C.“赦寇盗前衅”与“将以衅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衅”意思不同。
D.“每相忌疾”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相”都表示人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好学多识,让人仰慕。他幼年时非常好学,深入研究典籍,结交英雄豪杰。四方有志之士多仰慕他的风采,来向他学习。
B.李固不畏权贵,刚直不阿。他上奏揭发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枉法的事,梁冀亲自前往,要求李固赦免高赐等人,李固不为所动。
C.李固忠于职守,治贼有方。他在荆州任上,派遣官吏慰问境内的百姓,赦免那些以前犯下过错的盗贼,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任宰相时,匡正朝弊,提议多被采用,深得民心,却遭到梁冀的猜忌,梁冀借机诬陷他,最终把他杀掉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2)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
5.李固被太后赦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3-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阴识字次伯,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及刘伯升起义兵,识时游学长安,闻之,委业而归,率宗族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伯升乃以识为校尉,迁偏将军,后封阴德侯,行大将军事。

建武元年,光武遣使迎阴贵人于新野,并征识,以为骑都尉,更封阴乡侯。二年,以征伐军功增封,识叩头让曰:“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邑,此为亲戚受赏,国人计功也。”帝甚之,以镇函谷。十五年,封原鹿侯。帝每巡郡国,识常留镇京师,委以禁兵。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戒贵戚,激厉左右焉。识所用掾史皆简贤者,后多至公卿校尉。显宗即位,拜为执金吾,永平二年卒,谥曰贞侯。

识弟兴,字君陵,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帝出入,常操持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帝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蒙爵,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之富贵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史邪?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王侯,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病愈,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帝遂听之。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叩拜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范晔)赞曰:权族好倾,后门多毁。樊氏世笃,阴亦戒侈。恂恂苗胤,传龟袭紫。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B.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C.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D.以为华而少实/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忠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帝甚美之”的“美”指美好的品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以美于徐公”的“美”相同。
B.“敕”指皇帝的命令,“敕戒贵戚”和白居易《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都是这个意思。
C.“固”有结实、坚决、原本、已经等意。“兴固让曰”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不同。
D.“叩拜”是古代一种对上级表示恭谨的礼仪。古代大臣向皇帝上表,常用“谨拜表以闻”结尾,这个“拜”与文中“叩拜”意义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识不居功自傲,镇守京师恪尽职守,皇帝很敬重它,经常用他作为榜样激励近臣。
B.阴兴对历史上外戚的行事风格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教育贵人行事收敛,并坚决推辞赏赐。皇帝赞赏他的谦让,不同意他的请求。
C.阴兴德行昭著,死后人深感念。光武回想他的话,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最终没有辜负阴兴的推荐。
D.不管是阴识退让封赏还是阴兴推荐人才,都可以看出,世祖刘秀和显宗刘庄重用人才不避讳外戚,善于采纳臣子的意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兴每从帝出入,常操持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甚见亲信。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司马光评价阴识为“忠厚”,融堂先生称赞阴识“贤明有远见”,“可为后族之标准”。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阴识忠厚贤明之处。
2024-03-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王充传》)

材料二: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董遇传》)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常挟持A经书B投闲C习读D其兄E笑之F而遇G不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兼词,于之,与《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用法相同。
B.“百家之言”与“二十余万言”中的“言”意思不同,前者指著作,后者意思是字。
C.“采稆负贩”中的“负”意思是背着,与成语“负荆请罪”中的“负”意思相同。
D.“其义自见”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中的“见”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充并未被家贫限制读书,他经常到市场去读商家所卖之书,由于记忆力好,读了就能记住,于是博览群书,而且还当了老师。
B.诸葛亮读书不追求学得很精深,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想达到的人生目标很高远,这从他回答石广元等三人的话可以窥知。
C.董遇不同意想读书却没有时间的说法,他认为有很多闲余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在善于利用时间读书方面,他是我们的榜样。
D.王充、诸葛亮和董遇,都是善于读书的人。王充和董遇后来成为了教师和学问家,诸葛亮成为政治家,不能说不是得益于读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2)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
5.请分别概述王充、诸葛亮和董遇读书的方法。
2024-02-05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逐辞。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②司徒黄琼,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骇论,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乃党事起,知名之士多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③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④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节选自《后汉书·郭符许列传》 )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成皋屈伯彦学(              )                  (2) 司徒黄琼(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              )
A.随意                         B. 独揽                  C. 拥有                         D. 让位
(2) 知名之士多其害(              )
A.覆盖                         B. 同“披”             C. 加在……之上          D. 遭受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后 归 乡 里 衣 冠 诸 儒 送 至 河 上 车 数 千 两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5.第③④段塑造郭林宗的手法各有不同,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2024-02-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时曹操在东郡彧闻操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②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宜急分讨陈宫,使虏不得西顾,乘其而收熟麦,约食稿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今舍之而东,未见其便。多留兵则力不胜敌,少留兵则后不足固。布乘虚寇暴,震动人心,纵数城或全,其余非复己有,则将军尚安归乎?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权一时之势,愿将军虑焉。”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③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操从之。

④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迎吕布       (2)乘其而收熟麦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徒以山东扰乱,未远赴(       
A.安定       B.匆忙       C.闲暇      D.惊慌
(2)事遂       
A.隐藏       B.变化       C.恶化       D.搁置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时曹操在东郡彧闻操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或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5.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史传文的艺术特点之一,请以第④段内容为例对此加以分析。
2024-01-29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