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陕西 高三 三模 2024-05-25 8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家都知道,艺术与美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很多人觉得,科学跟美没有什么关系。

物理学的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验经验:第二个阶段从实验结果提炼出来一些理论——唯象理论:唯象理论成熟后,将其精华抽取出来,就成了理论架构——这是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理论架构要数学化。四个阶段里都有美,美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以虹和霓为例说明一下。大家小时候都看见过虹和霓,觉得美极了。为什么会觉得美呢?因为它们都呈圆弧状而且有很特别的规律:虹是42度的圆弧,红色在外边,紫色在里边;霓是50度的弧,其色彩排列顺序与虹相反。虹和霓具备规律,所以即使小孩子也会觉得它们非常漂亮。这是一种在实验经验里的美。

实验阶段结束后,就到了唯象理论阶段。虹和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虹和霓是太阳光经水珠折射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在虹的小水珠里是一次内反射,在霓里是两次内反射。计算的结果验证了这样的事实:一次或者两次反射以后,就会出来42度或者50度的弧。一个人了解到这点以后,他对于这个美的现象的理解又加深了。

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式彻底地解决折射现象的问题。在前面的唯象理论阶段,人们是不了解折射现象的,而麦克斯韦方程式可以告诉你为什么有折射现象。这就更上一层楼了。再上一层是数学。麦克斯韦方程式是在19世纪中叶推导出来的,一个世纪以后,到了20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才了解原来这个麦克斯韦方程式的结构有极美的纯数学的根源——纤维丛。纤维丛是一个数学观念,这个数学观念在发展的时候,与物理学没有关系,与实际现象没有关系。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人们忽然发现原来麦克斯韦方程式的结构就是纤维丛。这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使得我们知道原来世界上非常复杂、非常美丽的现象的背后是一组方程式,就是麦克斯韦方程式。

事实上,如果今天你问问物理学家对于宇宙结构的了解,他们会告诉你,最后的最后就是一组方程式,包括牛顿的运动方程式、麦克斯韦方程式、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方程式、狄拉克方程式和海森伯方程式。这七八个方程式就住在我们所看见的一切里,它们非常复杂,有的很美妙,有的则不是那么美妙,还有的很不容易被人理解。但宇宙结构都受这些方程式的主宰。

这些方程式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等到你懂了它的威力之后,会心生敬畏。因为无论是星云那么大的空间还是基本粒子内部那么小的空间,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的一瞬,都受着这几个方程式控制。这是一种大美。我们也可以说这些方程式是造物者的诗篇。为什么?因为诗就是语言的精华。造物者用最浓缩的语言,掌握了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结构、人的情感,世界上的一切都浓缩在诗人——造物者写下来的东西里!这也是物理学家最后想达到的理想境界。

(节选自杨振宁《美在科学与艺术中有何异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蕴含着不同类型的美。
B.虹和霓的美丽源于它们的圆弧形状和特别的色彩排列规律。
C.唯象理论阶段人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折射现象和虹霓的成因。
D.麦克斯韦方程式的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与纤维丛相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有人认为科学跟美没什么关系”开头,体现了作者说理的针对性。
B.文章比较了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并以“霓虹”为例进行了具体阐释。
C.文章将物理学中四阶段的美逐次展开,逻辑严谨,使作者观点得以详细阐述。
D.作者将方程式浓缩之美类比为“造物者的诗歌”,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追求客观事实、尊重逻辑和实证,而美是主观感受,二者并无直接联系。
B.科学中的规律和方程式,如麦克斯韦方程式,可以展现出科学的独特的美。
C.科学之美是随着近代科学发展逐渐呈现出来的,古代人无法感受到科学之美。
D.科学和美都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但我们要警惕科学发展对自然之美的破坏。
2024-05-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然界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看不到绿色皮毛的哺乳动物。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除灵长类动物外的哺乳动物都没有绿色视锥细胞,绿色对它们来说和灰色没什么区别,而哺乳动物的天敌一般来说也是哺乳动物,所以绿色的皮毛并不能起到比其他颜色更好的保护作用。

绿毛既然谁都看不出来,那么至少是一个无害的特点,为什么不能保留下来?一个物种的基因序列非常庞大,每次复制时都会有极低的比例出现复制错误,而这些错误完全是随机产生的,复制产生基因变异的量比环境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量大得多。哺乳动物的毛发只有黑色素、褐色素,再算上白化基因,只有三种原色。想有绿毛要靠基因突变偶然排出了一段产生绿毛的基因编码,但这种突变也可能带来另外的有害表现,如软骨病、耳聋眼瞎,所以即使绿毛的动物被生出来,也都被淘汰了。就算有幸存活了那么几只健康的绿毛动物,但是绿毛对生存没有什么优势,没有变绿动物照样活得很好。日积月累,我们看到绿毛哺乳动物的概率极低。

灵长类之所以有三种视锥细胞,也不是凭空产生。人类的三种视锥细胞对光波的敏感峰值分别是560纳米、530纳米和420纳米,而人类可见光范围是400730纳米。560纳米,530纳米,两种视锥细胞的敏感峰值离得那么近,那是因为最早它们是同一条基因倍增后变异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还得从我们生活在树上的老祖先说起。

最早的灵长类是100%素食的。很多水果在大部分生长时间里糖分含量都很低,只有在成熟的最末期糖分才会突然增加。糖分的多少可以反映在果实颜色上。如果哪个原始祖先在基因变异中偶然得到一个小的改进,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度的差异,那他就能获得更多能量,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增,其后代活下来的概率也大增。渐渐地,凡是活下来的都是可以分辨那浅绿色和深绿色、浅红色和深红色的个体了。

那么我们今后还会演化吗?当然。科学家们发现绝大多数男性视锥细胞有2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但是也测到了1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以及3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的情况,而且发现绿色素和红色素基因比例不同的男性对红色和绿色的感受强度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对有3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的人来说,是不是可能将演化途中多出来的那条绿色素的基因变成黄色素的基因呢?那样的话,这部分男性看到的也将是四原色的世界。

听觉也如此。正常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听觉的感受器中内耳的毛细胞是重要的一环,可是它们从出生后数目就不再增多,只有5万多个,这些毛细胞会因为疾病、巨大的噪声,或者抗生素的原因受损。这种损失是永久性的,不能再生,所以人的听力从出生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一般到了60岁,大部分人都听不到6000Hz以上的声音了。所以在一场小提琴演奏中,高频谐振的部分他们是听不到的,而各倍频振的叠加才形成了整体的音色。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都是如此,这使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有所不同。但这些差别在我们感知到的信息总量中占比很小。也就是我们的认知是由大多数共识和少部分差异构成。

当我们沉下心去品味差异,试图感受别人的世界时,艺术与合作就产生了;当我们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感受时,矛盾和战争由此开始。

(摘编自《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绿色皮毛》)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是“我们在自然界中看不到绿色皮毛哺乳动物”原因的一项是(     
A.自然界正常状态下的哺乳动物毛发只有三种颜色:黑、褐、白,出现绿色皮毛动物需要低概率的基因突变。
B.绿色皮毛基因突变常伴随软骨病、耳聋眼瞎等缺陷,使得绿色皮毛的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淘汰。
C.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多样化的生存策略,包括适应不同环境、发展其他生存技能等,而绿色皮毛并非其必要的进化方向。
D.哺乳动物的天敌一般是不能分辨绿色的哺乳动物,绿色皮毛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具备特殊的伪装保护作用。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皮毛对哺乳动物无保护作用,因此被自然选择淘汰。
B.哺乳动物体内并无绿色素基因,所以无法长出绿色皮毛。
C.人类的早期祖先可能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无法区分红绿两种颜色。
D.每个人的基因都不相同,这决定了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存在很大差异。
6.假如一小部分人能看到“四原色的世界”,这种特点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纤维

刘慈欣

喂,你走错纤维了!

这是我到达这个世界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时我正驾驶着F-18在大西洋上空巡逻飞行,突然就闯进了这里,尽管我把加力开到最大,我的飞机悬在这巨大的透明穹顶下一动不动,好像被什么看不见的力场固定住了,还有外面那颗巨大的黄色星球,围绕着星球的那纸一样薄的巨环在它的表面投下阴影。

请到意外闯入者登记处!那声音又在我的耳机中说。

我打开舱盖,双腿使劲想站起来,却跳了起来,整个人像乘了弹射座椅似地飞出了座舱,轻轻地飘落在地。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登记处,那里除了那个登记员外已经有了两男一女。姓名?登记员问。

戴维·斯科特。这是哪儿?我指着外面那个有环的黄色星球:那,那是哪儿?

登记员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他面带倦容,无精打采,显然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见这类人,已厌烦了,当然是地球了。他说。

那怎么会是地球?!外面这个星球绝不是地球,地球怎么会是黄色的?!

说的对!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你拿我们当白痴吗?披棕色大衣人喊道。

我点点头:外面那个星球绝不是地球!

他们三个都频频点头。

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拿我们当白痴?!连白痴都知道,地球从太空中看是深紫色的!披棕色大衣的人重复道。

在我发呆的当儿,穿古典外套的人说:您可能是色盲吧?地球的色彩是由其大气的散射特性和海洋的反射特性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色彩应该是……

我不停地点头,穿古典外套的人说着也对我点头。

……是深灰色。

天啊?那个姑娘第一次说话了,她身材窈窕面容姣好,如果我这时不是心烦意乱,会被她吸引住的。谁都知道地球是粉红色的!它的天空是粉红色的,海洋也是,你们没听过这首歌吗? 我是一个迷人的女孩儿、蓝色的云彩像我的双眸、粉红的眼睛像我的脸蛋儿……”,我感觉来到了疯人院,便转向登记员:你刚才问我的职业,好吧,我是美国空军飞行员。”“哇!姑娘大叫起来:您是美国人?

我点点头。

那您一定是角斗士吧!我早看到您不一般,我叫哇哇妮,印度人,我们会成为朋友的。”“角斗士?那和美国有什么关系?您说的是古罗马的事吧?我一头雾水。

古罗马?那个绵软的时代,那个没有男人的时代,那时最重的刑罚就是让罪犯看看杀鸡,他百分之百会晕过去。她温情地向我靠过来,你就是角斗士。

我不知该说什么了,甚至不知该有什么表情,于是又转向了登记员:您还想问什么?登记员冲我点点头:这就对了,我们10个人应该互相配合,事情就能快点完。

我、哇哇妮,披棕色大衣的人和穿古典外套的人都四下看看:我们只有5个人啊?

5’是什么?登记员一脸茫然,你们4个加上我不就是10个吗?

你真是白痴吗?披棕色大衣的人说,不识数我就教你,达达加1才是10

这次轮到我不识数了,什么是达达?

你的手指和脚指加起来是多少?如果砍去一个,随便手指或脚指,就剩达达了。

我想想明白了,点点头:达达是19,那你们是20进制,他们,我指指登记员,5进制。

穿古典外套的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登记员:多么愚蠢的数制,你们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计数时却只利用了四分之一。

登记员大声反驳:你们才愚蠢呢!如果你用一只手上的指头就能计数,干嘛还要把你的另一个爪子和两个蹄子都伸出来?!

我问大家:那你们的计算机的数制呢?你们都有电脑吧?

我们再次达成了一致,都是二进制。

披棕色大衣的人说:这是很自然的,要不计算机就很难发明出来。因为只有两种状态豆子,掉进竹片的洞中或没掉进去。

我又迷惑了:……竹片?豆子?

看来你真的没上过学,不过周武灵王发明计算机的事应该属于常识。

周武灵王?那个东方的国王或巫师?

你说话要有分寸,怎么能这样形容控制论的创始人?

那计算机……您是指的中国的算盘吧?

什么算盘,那是计算机!占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用竹片和松木制造,以黄豆做为运算介质,要一百多头牛才能启动呢!可它的CPU做得很精致,只有一座小楼那么大,其中竹制的累加器是工艺上的绝活。

怎么编程序呢?

在竹片上打眼呀?那个出土的青铜钻头现在还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里呢!它的中文名字叫‘辞头’,现在人们用这个名称称呼磁盘上读写的那个部件。周武灵王开发的易经3.2,有上百万行代码,钻出的竹条有上千公里长呢……

我看着外面那黄色的有环的地球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好像明白一些了。量子系统是多种状态并存的,当对它进行观察时,它才能确定到一种状态。

穿古典外套的人点点头说:这时宇宙就分裂了。一个量子系统每做出一个选择,宇宙就分裂为两个或几个,包含了这个选择的所有可能,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平行宇宙。

登记员说:我们把这些平行宇宙叫纤维,整个宇宙就是这样一个纤维丛,你们都来自临近的纤维,所以你们的世界比较相似。

你们打通了纤维?我问登记员。

他点点头:只是超光速航行的附带效应,那些蛀洞很小,会很快消失的。但当你们的纤维都进入超光速宇航时代时,蛀洞就更多了,那时会有更多的人走错门的。你们不能驻留在我们的纤维,登记后我们会把你们送回原纤维。

哇哇妮对登记员说:我想让角斗士和我一起回到我的纤维。

他愿意当然行,只要不留在这个纤维就行,他指了一下黄地球。

(有删节)

7.下面对小说《纤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主人公戴维·斯科特意外闯入另一个纤维世界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平行宇宙概念,这种设定展现了小说家的想象力。
B.不同角色对地球颜色的描述各不相同,这种分歧不仅揭示了不同纤维世界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观念差异,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复杂性。
C.小说中对于数制的讨论,暗示了不同纤维世界可能拥有各自独特的数学体系和思维方式,这种差异进一步强调了平行宇宙间的多样性。
D.小说结尾揭示了登记员是一个来自更先进维度的科学家,他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纤维之间的秩序和稳定,这种设定增加了故事的思考深度。
8.这篇科幻小说中的“黄豆计算机”是如何体现“科”“幻”的?
9.作家在极短的篇幅中塑造出了几个特点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请选择其中三个人物,概括其最突出的个性,并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2024-05-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奇中丞生父名惠色,与塞勒交好。塞老矣,时以无子为。惠公慰之,曰:“君无忧。我有二儿,今妇又有身,若雄也,即以相畀。”已而中丞生,甫免乳,即抱交塞公,属曰:“嗣后两家仆媵俱禁声,慎毋泄露使儿知。”塞公夫妇教养中丞,爱怜倍于所生。至十六岁,懵然不知为惠氏子也。亡何,将应试,塞公曰:“吾宁绝嗣,不可改祖宗以欺君父。”诱中丞与游,闯入惠公家,指惠公曰:“此汝父也,吾非汝父也,今送汝还父。”惠公惊失色,中丞也。塞公即告所以还儿之故,且曰:“儿貌英秀,天资超绝,我福薄,不足以当。”言毕,乘马驰去。中丞无如何,仍归宗应试。旋中进士,作刑部郎中,外迁至臬使、布政使,而塞公夫妇相继殁。中丞感养育恩常于元旦默祷于天有可以面奏之日必谋所报。乾隆五十七年,授江苏巡抚。入觐谢恩毕,奏曰:“臣乞主上天恩。”即连叩头,泪奔涌,几不能声。上愕然,曰:“汝求何事而急迫若此?”曰:“臣有二父。”上大笑曰:“父是何物,而可以有二耶?”中丞备述原委,请封义父,兼请以第三子广麟继义父为孙。上曰:“汝具折来。但异姓请封继嗣,部议必驳。待议上,朕自有处分。”中丞折到,吏部引例驳,奉旨着加恩,照所请行。

赞曰:惠公之仁,塞公之义,中丞之孝,三者皆所希有也。论者称塞公为最难。何也?譬如邻有嘉树,代为辛苦壅植者久矣;正将累累结实,而一旦还其主人,于心遽能恬然乎?至于日后中丞之封继绝,皆非塞公初心所能希冀而逆料者也。塞公真古贤哉!三贤所为,于世道人心皆有关系,故备书之。

(节选自袁枚《三贤合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中丞感养A育恩B常于元旦C默祷于天D有可以面E奏之日F必G谋所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意为悲伤,与《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中的“戚”字意思不同。
B.“瞠”意为“瞪大眼睛”,成语“瞠目结舌”中“瞠”字与这里的意义相同。
C.“殂”意为死亡,与《出师表》中“而中道崩殂”中的“殂”字意义相同。
D.“希”“冀”都是希望之意,与《陈情表》“有所希冀”中的“希冀”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色与塞勒交好,塞勒因没有孩子而忧愁;惠色安慰他并承诺将自己的二儿子或新出生的儿子送给塞勒作为继承人。
B.塞勒夫妇抚养奇中丞,对他疼爱有加,甚至超过了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中丞直到十六岁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C.中丞准备应试时,塞勒带他回到惠色家,揭示了中丞的真实身份,并立即离开,中丞无奈,只能回到惠色家应试。
D.中丞成为江苏巡抚后,向乾隆皇帝奏请封赏义父塞勒,并请求让第三子广麟作为塞勒的孙子,得到了皇帝的恩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中丞生,甫免乳,即抱交塞公,属日:
(2)亡何,将应试,塞公曰:“吾宁绝嗣,不可改祖宗以欺君父。”
2024-05-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