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三模 2024-05-25 2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通常来说,我们说某个人不说“人话”带有某种侮辱的意思,但是在科普这个问题上,“说人话”可能是科普人员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这里的“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或者说就是要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道理。毕竟科研人员经过“十年苦修”而习得的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太可能期望普通人能够“一夕顿悟”。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过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一点,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满足了某些特定的受众,也就是具有很多“前置知识”的受众。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也许某些消费科学内容的人本身就是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呢。

在谈到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的很多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记者会抱怨说科研人员不“说人话”,不会讲故事。实际上,他们这里谈到的是受访人员无法将专业术语进行转化,这会使得访谈人员和受众“如坠云雾”,继而不得要领,我们也丧失掉了一次开展科普的机会。

当然,我们这并不是说术语不好,而是说术语应该用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学术交流过程中。这就好比足球运动员与球鞋的关系,不是说他们不能穿球鞋,而是说最好不要在室内穿球鞋,球鞋最适合的场所是球场上的草坪。术语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节省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共同体的集体认知。但是,当我们从学术交流撰写大众传播的时候,就需要警惕对专业术语的使用。实际上,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知识的诅咒”。

同时进行术语转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科研人员要对这个术语有着透彻的理解,也就是说欲让别人明白,需要自己先明白。正如卢瑟福说的那样,“如果你不能跟实验室擦地板的女工解释清楚你是做什么的,那这就说明你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

斯蒂芬·杰·古尔德在《干草堆中的恐龙》中说:“我将科普文写作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为伽利略模式,主要是关于自然谜题的知识性文章;第二种则为圣方济各模式,主要是关于描写自然之美的抒情散文。”同时,他又在《奇妙的生命》中认为,“我在每一次撰写所谓‘普及读物’时,都极力维护一条个人原则。我们仍然可以有这样一类科学读物,既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也能让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读懂。尽管科学的概念数量丰富,意义多样,但不必有所妥协,不必经过扭曲的简化,也能以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较之学术出版物,面向一般读者的读物在遣词造句方面必然有所不同,但只限于将令外行人士感到迷惑的术语和措辞去掉,而概念的深度绝对不可有所不同”。

从上述古尔德关于科普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也在倡导“去术语化”或者对术语进行转化,其目的无外乎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

所以,好的科普要尽量“去术语化”,要尽量“说人话”。

(摘编自王大鹏的《科普要尽量“说人话”》)

材料二:

张辰亮已经有十年的科普经历。他所负责的《博物》杂志官方账号的粉丝,从2万达到1300万,用了十年时间。但他的抖音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只用了一年多就完成了从02000万粉丝的积累。新的传播形式,为科普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近年来,在抖音上掀起了一股科普热,涌现了一批自然科普创作者。他们可能是普通的科学爱好者,专心致志搞大众自然科普;也可能是从象牙塔走上云端的老师、教授甚至科学家;还有可能是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他们改变了过去出书、办讲座、上电视参加科普节目等创作和传播科普知识的方式,化身科普主播,以短视频为载体,把严谨枯燥的科研理论变得津津有味,把日常生活忽略的自然奥妙变得令人恍然又震撼。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就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提高科普宣传效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纲要》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网民数量大幅增加,巨大的网民数量为网络科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接受面和受众群体,也让科普活动能够覆盖更广的人群。

而新的传播方式下,要求今天的科普活动以用户喜欢的方式开展,实现形式和手段的创新。科普短视频具有突出个性、注重内容、视听兼具以及强调互动等特征,避免了单向传输、灌输式传播、表达方式生硬的问题,真实而接地气,能够迅速拉近与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用户的距离。科普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真实贴切地展现。

毫无疑问,充分利用短视频等新的媒介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契合了深化科普内容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让科普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抵达更多科学素质薄弱的群体。

(摘编自一帆的《科普博主成“顶流”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科普人员掌握了这种技能,会有助于解释复杂的科学道理。
B.科研人员对术语有透彻的认知,才能对它进行深入浅出地转化,从而让普通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
C.抖音科普热,把原本深奥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让人们在瞬间领悟日常忽略的科学奥妙。
D.传播方式与时俱进,追求创新;短视频具有突出个性、视听兼具等特征,真实贴切地展现科普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才能满足某些具有很多“前置知识”的受众。
B.读者具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可以理解多样的科普作品,所以撰写科普读物时不必妥协,不必经过扭曲的简化。
C.科普热现象反映了民众对自然类科普知识的强大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科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D.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使科普媒介多样化,也为不同身份、不同认知的人提供了化身科普主播的机会。
3.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科普尽量‘说人话’”观点的一项是(     
A.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喜欢挑软柿子捏,即优先通过距离近且导电性好电阻小的路径,电阻越小就越吸引喜好走捷径的闪电。
B.Robust,中文翻译成“鲁棒性”,在科学中使用“Robust”时所采用的含义是一个系统或组织有抵御或克服不利条件的能力。
C.月亮的“表情”有很多种,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下弦月、亏凸月等。其中,月偏食和月全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超级表情包”。
D.慢阻肺症状将随着时间逐渐严重,如果日常行动(乘车、上楼梯)觉得喘不上气,再去找医生,就已经晚了,肺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改变。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观点后,先阐述什么是“说人话”,再辩证分析专业术语的适用场合,最后明确了术语转化的方法。
B.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以球鞋最适合的场所是球场上的草坪来阐明术语适用的场合,使论证内容浅显易懂。
C.材料一运用“不过……也就是……但是……”等关联词、“只限于”“绝对不可”等限制性词语,使论证语言准确严密。
D.材料二从张辰亮的科普经历入手,分析社会现象,由点及面,由因及果,层层深入,与材料一的论证思路不同。
5.请结合材料观点,对以下科普动漫解说词进行评价。

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研究指出,在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碘而不是更贵也更难储存的氙气,或能提升航天器的性能。法国ThrustMe公司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个使用碘工质推进系统的小型卫星,成功实现在轨运行。其工作原理是:推进系统首先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成气体,然后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使其变成碘离子与自由电子,接着带正电的碘离子被加速至排气口排出,成功推动目标向前飞。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作者刘慈欣描述了利用核聚变能源推进的宇宙飞船。当然,咱也不必眼巴巴等待这一种带有科幻色彩的方案变成现实,因为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寻找更加高效且可行的推进剂,从而为航天推进系统升级换代提供更多选择。把廉价的碘用作航天器推进剂,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摘编自《碘动力——航天器新选择》科普动漫解说词)

2024-05-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缓棋

高春阳

安大伟请文泉执黑先行。文泉不干,把黑子棋盒推到安大伟面前,做个请的姿势说,五年不见了,游子归乡,老同学先行。

安大伟用双手抚平皱巴巴的塑料棋盘,说,当官了,咋还这么寒酸,带来一副塑料围棋?改天我给你买一副新的,云子。文泉推推眼镜说,不用你买,就赌这盘,谁输了谁买。

安大伟笑道,上学前儿,咱俩还是用铅笔,一人画圈,一人画叉呢。

文泉也笑,圈是黑棋,叉是白棋,画秃了多少支铅笔啊。

安大伟执黑开局,下出“三连星”。文泉执白以“中国流”应对。棋面的角地和边地的布局,双方中规中矩。定式没下出几手,安大伟率先发难,打入白棋腹地一子。文泉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攻势,真攻假守,短兵相接,直接进入战斗;另一种是守势,佯攻实守,占地为主,保持平衡,伺机而动。

思忖片刻,文泉执白落下一子,似攻似守。黑棋跳出,白棋跟着跳,双方几个回合,白棋并不主动进攻。黑棋突然间凶悍起来,反围腹地白子。

文泉叨咕,你这棋风越来越霸道啊。安大伟说,生意场上,你死我活,没经历,体会不到的。

两人开始较劲。战至中盘,安大伟执黑攻多于守,文泉执白守多于攻,场面难分上下。

安大伟说,老文,你棋风越来越稳健了啊。文泉呷口茶,说,政坛不比你商场,稳中才能求变。安大伟笑,你这哪里是稳中求变,分明是绵里藏针。

说着话,两人又陷入一场缠斗,大龙对大龙,谁的龙被屠,棋就不用下了。

文泉感叹,从小好斗,你一点儿没变。安大伟颔首,我倒希望你能改变下。文泉不解,我改变啥?安大伟说,改改一根筋的性子。

这时白棋吃掉黑棋两子。文泉提子道,啥时候学会绕弯了?安大伟欠欠身子,给文泉倒茶,自己也添上,说,那我就直说啦,我小舅子在监狱,听说最近表现不错,你看,能不能给办个减刑?

文泉盯着棋盘,棋盘上一片皎洁。文泉看向窗外月亮。

安大伟说,在文安县,这事儿不找你,我还能找谁?

文泉若无其事的样子,指着棋盘,老安,该你了。

安大伟就没再吭声,专注于棋。几手之后,文泉的白棋下错一步,立即被黑棋抓住机会,局势陡然对白棋不利起来。

文泉食指和中指捏着一枚白子,举棋不定。欲投,想想停住,手举在空中,想想又放下,就说,老安,我要缓棋。

安大伟以为自己听错了,耳朵竖起老高,你说啥?

文泉摘下眼镜擦汗,说,我要缓棋。这么大一块棋,不让我缓,等于直接输了!

安大伟欲言又止,眼珠子左转一下,右转一下,笑了,说,老文,咱俩这关系,能不给你面子吗?

文泉盯着安大伟的眼睛,笑眯眯问,当真可以缓棋?

安大伟迎着文泉的目光,笑眯眯答,这还算事儿?

文泉说,好。

两人复盘到前面胜负子的地方,重下。

一边下,文泉随口问,生意场上,官员跟你提要求,你都会满足吗?

安大伟说,分对谁,分啥事。对了,听说咱文安县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

文泉说,那当然,目前县里正在谈一个过亿的胶合板项目,马上外地老板就要来考察投资了。

安大伟惊叫了一声,哎呀,我下错一步棋。

文泉踩着一地月光,笑嘻嘻说,承让。

安大伟怔了怔,老文,我要缓棋。

文泉说,不行。下棋最基本的规矩是不能缓棋。

安大伟学刚才文泉的原话,说,这么大一块棋,不让我缓,等于直接输了!

文泉坚持,规矩不能破坏。

安大伟力争,你刚缓完棋,破坏了规矩。不是吗?

文泉说,是我要求缓棋不假,但不算破坏规矩,你有权拒绝嘛。你同意了,才是破坏规矩。现在,是你要求缓棋,我有权拒绝呀。

当真不同意?

当真不同意。

安大伟咧嘴,我小舅子那事儿,咋办?

文泉说,符合政策,该办必办。不符合政策,找谁也不好使。

安大伟站起身,弃子说,不让缓棋,那我只好认输。你赢了。

文泉说,不对,是你赢了。

安大伟不解,为啥?

文泉一脸正色,说,要求缓棋,就等于我已经认输了嘛。

安大伟哈哈大笑,说,走,撸串去。

文泉说,今天周末,陪你下个棋就不错了,我活儿还没干完,得回家弄稿子,周一要报给县里。

啥稿子?

法治建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我们局要拿出具体政策。

安大伟竖起大拇指,说,中,县领导有眼光。实话告诉你,过亿的胶合板项目,就是我要投的。今天专门找你这位司法局长下棋,可不止下棋这么简单哦?

文泉恍然大悟,笑骂,你个老小子,敢情考察我来了?

安大伟说,我决定了,下周跟县里签约。对了,这盘棋你认输,明天你去买云子啊。

文泉噗呲乐了。抬眼,月满西楼。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皱巴巴的棋盘”“塑料围棋”表现了文泉艰苦朴素、不忘初心,保持了一个党员干部的可贵本色。
B.黑棋反围白子,棋风凶悍。白棋多善防守,棋风稳健。截然不同的棋风,反映了二人截然不同的处事作风。
C.两人经过激烈的角逐,一度难分上下,但最终文泉改变了白棋的不利局势,充分证明文泉的棋艺更为高超。
D.小说中两人下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人物内心的博弈与交锋,双方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使作品引人入胜。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二人赌棋开始,以要求兑现赌约结束,这使小说首尾照应,叙述完整,浑然一体。
B.文中多次描写皎洁的月光,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又烘托了文泉清正廉洁的形象。
C.文中划线句子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地刻画了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D.结尾处揭示了安大伟的真实意图,形成了情节上的突转,出人意料,升华了小说内涵。
8.小说以“缓棋”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篇小说获得了“尚法杯”法治小小说征文大赛一等奖,如果你是评委会的委员,请你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2024-05-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知有所甚,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范蠡曰:“凡阵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春秋时,楚伐随,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盖一阵之间,必有牝牡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唐太宗曰:“吾自兴兵,习观行阵形势,每战视敌强其左,吾亦强吾左;弱其右,吾亦弱吾右。使弱常遇强,强常遇弱。敌犯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后之庸将,既不能处其强弱以败,而又曰:“吾兵有老弱杂其间,非举军精锐,以故不能胜。”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节选自《权书·强弱》)

材料二:

(韩)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使敌A轻用B其强C忘D其小丧E而志F于大得G夫固要H其终而已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文中指爱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爱”意思不同。
B.壁,文中指作战的营垒,与成语“作壁上观”“壁立千仞”的“壁”意思相同。
C.虏,文中作动词用,指俘虏,与《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虏”意思不同。
D.顾,文中为副词,表轻微的转折,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讨伐随国时,季梁劝随君在自己的右翼军中,这样就可以不和在左翼军中的楚君正面相遇了。
B.唐太宗作战时,比较擅长观察军阵形势,善于运用强弱之势,以弱对强,以强对弱,因此常打胜仗。
C.韩信大破赵军,却对广武君非常尊重,不仅让他坐在尊贵的位置上,还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他。
D.汉军诸将一开始对韩信排兵布阵的方式并不信服,后经韩信分析胜利的原因,他们才都心服口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
(2)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14.唐太宗和韩信在作战中都能巧妙运用弱兵取得胜利,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024-05-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赠王介甫

欧阳修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盍留连?

奉酬永叔见赠

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注】欧阳修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大力提倡诗文革新。他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希望王安石能够接过古文运动的大旗,于是写下了《赠王介甫》一诗。罇,通抠衣,提起衣服前襟,这是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kuàng,赠、赐。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借指李白;吏部,借指韩愈(一说谢朓)。欧诗中将王安石比作二人,足见对其才华的推重。
B.王安石的奉酬之作,既是对欧阳修赠诗的答复,也抒写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感情深挚,口吻谦谨。
C.欧诗后四句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败,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流露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D.王诗后四句写出了对欧阳修的尊敬及受到隆遇的感戴之意,也写出得到赠诗而过蒙宠信的惶恐。
16.两首诗中,欧阳修的“心尚在”,王安石的“心犹在”。请结合诗歌,谈谈对两人之“心”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