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一模 2017-07-02 45次 整体难度: 较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zuān)木取火   (zhì)   雍容华贵   沙碛
B.瑕瑜互(xiàn)   (pào)桐   流金铄石   暴烈
C.(fěi)声中外   (zhí)拾   陨落          信笔涂鸦
D.图穷(bǐ)见       宿(xiù)   食不果腹   蛰伏
2017-06-2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高蹈疲乏。
②他们常年在恶劣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但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       地奋斗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③这部书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困难的美好心灵和        的奋斗精神。
A.得心应手   艰苦卓绝   坚忍不拔B.轻车熟路   艰苦卓绝   坚忍不拔
C.得心应手   艰苦卓绝   坚持不懈D.轻车熟路   艰苦卓绝   坚持不懈
2017-06-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B.G20峰会达成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将使我们在机制上有保障,行动上有计划,理念上有共识。
C.在境外过年已逐渐成为新潮流,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达615万。
D.据报道,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首次完成了我国航天花园在轨驻留的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2017-06-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4. 选出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B.巴金的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中国科举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童生试的应试者年龄相对较小,合格后,获取秀才资格。
D.泰戈尔,印度作家,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主要作品有《暮歌》《晨歌》。
2017-06-2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5.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吾生因绪馀①,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如斯之事,颇为时悉。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因而出拜荆州总管。

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

注①绪馀:后代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未安,世康抚之 绥:安抚
B.不以得丧怀               干:求取
C.未尝以位望            矜:轻视
D.今之所请,深本望     乖:违背
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之委公,善为吾守               险衅,夙遭闵凶
B.驱驰不已,四纪                  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如斯之事,颇时悉                  何以汝
D.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     度我至军中,公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B.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C.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D.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11.下面全属于韦世康“寡嗜欲”的一组是

①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②夙沾璎弁,驱驰不已③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④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⑤禄岂须多,防满则退⑥恐先朝露,无以塞责

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时韦世康封为汉安县公被授为仪同三司之职,并随周武帝平定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得到周文帝女儿襄乐公主的赏识。
B.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授予韦世康众人,做绛州刺史,镇守汾州、绛州,因为汾、绛为周、齐分界,常有暴乱,会动摇国家稳定。
C.韦世康曾写信对他的子弟们说,他的家族在朝廷为官,到现在已经有四代之久了,皆以不贪为宝,身处富庶之地而一无所取。
D.韦世康在任多年,政治清明,奏请和赋税政绩都是最好,他不仰慕权贵,也不以显示他人的过失来求取名誉,后来因为母亲年老而离职。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2)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
(3)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2017-06-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