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18-12-10 3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huàn)       校(lÌ)        息以待(pÍng)             (xū)
B.(lǚ)       (zhuó)     泗交流(tì)             (xùn)
C.异(jiŏng)北(sū)        大汗漓(lÍn)             畅(hān)
D.(hàn)       (hàng)     叱咤风云(chÌ zhà)       (jīn)
2018-11-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景仰       拭泪       启迪       风神潇洒
B.韵味       长袍       箜篌       公竞渡河
C.弥漫       苍茫       引证       起承转合
D.机缘       稳健       文采       博闻强记
2018-11-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_____长袍,步履______,风神潇洒,______顾盼,_____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肥大的   稳健   左右   光芒
B.瘦窄的   稳健   前后   神采
C.瘦窄的   沉着   前后   光芒
D.肥大的   沉着   左右   神采
2016-11-18更新 | 9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九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练习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等身”固然惊人,但如果都是老生常谈,那就不如一本短小精悍、言之无物的小册子更有价值。
B.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大小不一,风格迥乎不同。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的“台湾美术馆”。
C.余秋雨先生博闻强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能够随时引证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令人叹服。
D.自古以来,华山就以险著称,山势险峻,千沟万壑,崖壁陡峭,叱咤风云
2018-11-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原因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B.梁启超在上海读到《天演论》,他在“物竞天择”的基础上,阐发出了“适者生存”的概念,进而发表了一系列宣扬社会进化论的文章,比如《新民说》、《新史学》——这影响了未来中国的走向。
C.1926年,梁启超明知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D.梁启超学贯中西,在清华大学就任导师,深受欢迎,“每逢上课,教室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走廊、过道、门外都挤满了学生”。
2018-11-08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走进新高考】(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练习01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B.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D.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人生旅途中,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说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吸引人,抓住了观众的心。
B.“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属于细节描写,生动地揭示出任务正在得意之际语塞而煞风景时焦急、窘迫的心理,显示了梁任公为人古怪。
C.梁任公演讲时的“掩面”“顿足”“狂笑”“太息”表明梁任公已把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出了进入状态的梁任公的形象。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一句收束全文,点名梁任公作为政治家的主要特点,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E.本文表达了“我”对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对梁先生的精神予以高度赞扬。
8.第二段中对梁启超先生的演讲作了精彩生动的描写,从这些精练的语句中可见梁启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9.“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一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含意?
10.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018-11-27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就在周汝昌______地准备进入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使他的学业搁浅。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回到燕京大学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______。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______,何况是译成英文。
A.踌躇满志             举座皆惊       殊为不易
B.意得志满             语惊四座       难能可贵
C.踌躇满志             语惊四座       殊为不易
D.意得志满             举座皆惊       难能可贵
2018-11-2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7个省一年征收的“社会度养费”高达165亿。这笔巨额款项的去向,却一直没有得到各省计生部门或财政部门的说明。
B.据一家权威机构统计显示,我国18岁到70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少得多。
C.在本报对104国道沧县段黑加油点乱象报道后,引起了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沧县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D.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的注意力①__先天就有,②___靠后天培养起来的,一个人注意力的集中,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来控制。③___的分散有自身的原因,比如对眼前的事物不感兴趣、身体疲劳等;④__有来自外界的干扰,如环境的嘈杂等,⑤___你阅读休闲“走神”时,不妨先分析一下原因,⑥__对症下药。

A.并非而是注意力以便
B.不是/如果以便
C.并非而是然后
D不是注意力/假若为了
A.AB.BC.CD.D
2018-11-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说明如何修改。

       


各位家长:

春光明媚, 惠风和畅。兹定于2018年3月30日在我校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我们将传达今年高考改革的形势, 分析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情况, 与大家磋商高考冲刺复习事宜。请务必准时到会。

2018年3月25日

××中学

2018-03-28更新 | 686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4)
15. 整句的使用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一大特点。将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改为用整句的形式表达。
倾听,简单地说是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而从本质上说则是做人的学问和境界。会不会倾听,不仅仅是个性、习惯问题,它涉及对人的理解、尊重。不懂倾听的人往往是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的人不会倾听,那些不知倾听的人又缺乏爱心。
2016-11-18更新 | 8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见义手法,描写天气寒冷中的练兵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为避秦时乱,与外人间隔后,竟不知外面朝代变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1-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关于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里,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胡青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这时老舍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何况他也因慑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1980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2页,97000字。这部小说作于1961年底和1962年。据胡絮青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所以在体裁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体裁”,但是他想错了。1962年下半年,刮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地因写小说而被戴上‘反党’的大帽子呢?”“这些文艺政策上的不正常现象就构成了《正红旗下》既没写完,又没发表的原因”。

(选自《槐园梦忆》,有删改)

1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主要回忆四十多年前老舍生活、写作的情景及其为人与性格,为下文写老舍的不幸遭遇做了铺垫。
B.写老舍父亲死得惨是间接写的,是通过胡絮青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它也是作者写一篇小说的好材料。
C.作者认为老舍同情贫苦大众,补写歌功颂德文章,他不应该有自沉的结局,永远不相信这样的事是真的。
D.这篇散文主要回忆了老舍医生的创作历程,重点写他晚年的创作情形,同情他惨死的遭遇。
18.作者写“老舍之死”,为何连带写了“他的父亲也死得惨”?
1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画线部分提到的“任何方面”具体涉及哪几个方面。
2018-11-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三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现代文阅读
2
名篇名句默写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选择题
20.65字形选择题
30.85一般词语选择题
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60.65标点符号选择题
11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12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130.65一般词语  关联词语选择题
140.85通知语言表达
150.64选用句式  变换句式  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7-100.65传记
17-190.65其他散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