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 高二 期末 2019-02-23 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除非我们在实验状态,否则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才是最热的地方。正如燃烧的蜡烛最富于热效率的外部火焰容易被忽略一样,边缘因为离所谓的中心相对较远,往往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也就容易为人所忽视。其实,恰恰是因为涉足人少,边缘之处反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可能藏有更多的希望与机遇。在某种意义上,边缘是一个最有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有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所在。

恩格斯曾说:“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科学发展的成果,证实了这一预言的精准。边缘之所以需要特别重视,是因为事物最活跃的部分也可以在它的边缘——就像鸡蛋最后能够孵出小鸡,离不开小鸡仔的突部分对蛋壳的突破一样。各学科领域的突飞猛进,往往也需要在学科的边缘之处,或在各学科边缘的交叉地带,开发出最具生命力的“生长点”。

今天热门的量子力学,当年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建立起来的。以致后来丘吉尔首相在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时都赞叹道,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几个人,却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有学者甚至说:“新事物往往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些或许都在表明,在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边缘领域获得成功,固然需要有渊博的学识,更需要有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以及在可能的边缘化状态中面对孤寂的耐受力

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信息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在不断淡化。尽管如此,也并不能表明边缘不再存在。应该说,虽然某些传统的边界概念在消解,但是只要一种事物或认识在发展,就必然会不断衍生出所谓的“边缘”,而边缘又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所谓的“边缘”,那些热衷于开事业的人,尤其应当重视边缘。

如果一定要说,谁不掌握“中心”,谁就会失掉弥足珍贵的今天;那么,一定也可以说,谁若忽视“边缘”,谁就可能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                       

            取材于肖一兵《说边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ɡōnɡB.qián)藏C.huì)突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缘:远离事物或认识的中心而靠近其边界的区域。
B.生长点:比喻事物借以迅速增长、蓬勃发展的部分。
C.耐受力:对某种情况或者变化能够持久忍受的能力。
D.衍生:指事物发展中逐渐脱离其本质属性的新面貌。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阶段,有时候会让人有些意外。
B.非专家对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高度的把握,往往更加准确。
C.专家在研究判定事物发展的趋势时,可能也会出现失误。
D.敢创新而又勇于突破,有利于推进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边缘部分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心有相对明显的距离,因此往往少有人问津。
B.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曾经有所局限。
C.边缘部分的希望与机遇,使得这一领域的价值远超事物其他部分的价值。
D.要实现对“中心”的掌握以及对“边缘”的重视,都离不开渊博的学识。
5.结合相关文字,谈一谈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北海 超:越过,跳过。
B.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敬重。
C.于寡妻 刑:惩罚,管教。
D.,然后知长短 度:用尺子去量。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挟太山以超北海类也//异乎三子者
B.长者折枝//以若所,求若所欲
C.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
D.物皆,心为甚//则王之所大欲
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剖析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
B.孟子认为,对齐王而言,通过“推行王道”而实现天下大治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
C.孟子借类比表明,要像古贤人一样善于“推恩”,并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重要方法。
D.孟子以“独何与”这样的发问,揭露了齐国政治的黑暗,也希望能够引起齐王警觉。
2019-02-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9.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题)
① 群臣吏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侯生曰:“将在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 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④ 冠者五六人,_______ ,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⑤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
2019-02-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反对党八股》选段,完成小题。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10.“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一句中,如何理解“瘦”的含意及其实际表达效果?
11.“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可能给中国语言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意作说明。
12.选段中的语言运用有比较突出的特色,选择一个角度作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2019-02-14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13. 在“文化经典解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中选定一题,完成相应要求。
(1)文化经典解读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论语•泰伯》中的句子,结合你对《论语》以及孔子思想的了解,简要分析句中所包含的学习态度。
(2)文学名著阅读
《平凡的世界》结尾,孙少平在是回乡还是留城上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简要复述相关情节,并请结合整部作品评价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
2019-02-14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