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一)语文试题
云南 高二 学业考试 2019-04-05 1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则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一“学习 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在卡纳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他们就会用棍子去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成为幼小动物和成年动物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源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在冬季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到了夏季,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不必为猎食整天奔波。吃饱喝足,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冬季捕食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 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令人捉摸不透。因而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1.对“动物游戏之迷”的破解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游戏是动物能把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巧妙结合。动物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愉悦。
B.动物通过游戏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熟悉未来生活应掌握的技能,以适应生存。
C.动物游戏使动物在竞争生活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调节和补偿。
D.动物游戏行为是复杂的,“动物游戏之谜”的谜底有待深入研究。
2.下面列举的动物行为不能对应证明“动物游戏之谜”的假说的一项是( )
A.“演习说”:黑猩猩掌中汲水。
B.“自娱说":北极渡鸦在雪坡上飞上滑下。
C.“学习说”:猩猩用棍子赶鸭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
D.“锻炼说”:羱羊在斜坡上奔跑.在悬崖上跳跃。
3.对本文的思维结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动物游戏的四个“假说”,采用了并列式思维结构。
B.本文从四个方面诸层次深入分析动物游戏的目的.为层进式思维结构。
C.本文用先提出命题,然后阐述各种假说,再结论的总分总式思维结构。
D.本文先结论,再举例论证,有理论阐释,也有实例支持,行文思维严密。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一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感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又叫“浮屠”,此处是和尚的意思;慧褒,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褒之庐冢也”“庐冢”中的“庐”是坟墓;“冢”是屋舍。
B.古人的称谓办法较多,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不一而足。不少时候是“兼用”,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这样称呼朋友:“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指此人的出生地;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C.《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西汉桑钦所作(一说晋人郭璞)。《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该书对《水经》作注时将其内容作了很多的扩展和补充。
D.“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至临汝”,元丰,是用帝王年号纪元(年);丁丑,是以“干支”记日;齐安和临汝都是当时安徽省的地名。
6.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但对古人自己没有得出这样深刻的结论,也认为是可惜了。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2019-04-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一)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这首词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该词最后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收尾,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请简要分析。
2019-04-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一)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闾阎扑地,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从人的角度极写蜀道的高危。
2019-04-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一)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总有一朵花为你开放

叶延滨

都喜欢手上有一朵花,是别人送的。那一朵小花,也许是佳节的礼物,也许是你们之间的秘密,也许与别人都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信手从路旁的草坡上,摘下的一朵野菊,把它带进了你的房间,也就把山野的气味和色彩留在自己的身边。

不过,自己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好像总是比别人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少,因为“别人”有无数个,这是道数学题?不。是心理学的题目?也不。只是生活最真实的内容,只是我们忘记了安放它的位置。报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姚明对他的朋友说:生活能选择吗?永远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幕我有钱。”也许不只是姚明和他的朋友有这种互相羡慕或是互相欣赏,遇到另外的情境,手上的花会长出刺,还会是互相妒忌。我们更多的不是面对姚明,因为爹妈没有给你这么一高大体魄当本钱,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是面对身边的人,同事、同学、邻居以及各种圈子里的熟人。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因对方手上的“那朵花”而心生羡慕,甚至心生妒忌,心生不平之怨:老天爷,怎么好事都落在他的手上!

姚明对他朋友所说的话,是老实话,但不是什么真理和高论,因为那只是一枚硬币的一面。只看到这一面,就自然产生羡慕甚至妒忌之心。这句话换一个人来看,比方我,我就这么想:有钱的姚明,这下子没办法过我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得感谢老天让我能有如此清闲的一段时光!于是我拒绝让我的钱包去和NBA的钱包打比赛,我愉快地安排这段清闲,读几本好书,写几篇文章,包括这一篇正在写作的短文。

这短文就是从读到姚明的话引出,我觉得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不是手上那只篮球才是命运赐予的鲜花,上帝既然是公正而英明的,那么,他一定也在你我手上放有另一朵鲜花,也许我们眼睛盯着别人的手,而让自己的那一朵枯萎了。

我从这一段话,想到了关于鲜花和命运的故事。看了许多二战集中营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去知晓善恶,同时也让我思索命运。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生活中,囚徒被剥夺了一切,而党卫军则占有了一切:阳光、食物、水甚至清新的空气,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公平都集中在这个叫集中营的地方。但是在活在这个集中营里所有人的内心里,在夜晚的梦里,却是另外的两种境遇。囚徒“拥有”希望和明天,这明天和希望是维系他们生命的最好礼物,梦里会有蓝天、草地、鲜花和解放者带来的阳光下的自由呼吸!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得到!而党卫军的噩梦,是绞架,是审判厅,是无休无止的追捕,只要他们活到战争结束,就实现噩梦中可怕的预言!

集中营的故事有许许多多,但所有的故事,都是上面这个事实的具体化和个别演绎。真的,当我一次次重温苦难,我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只要活着,永远不会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在手上还会有“一朵花”,只是你和我千万不要忽略了“自己手上的花”,哪怕它只是梦里的自由、铁丝网外面的绿草!下面这段话是当年集中营里一名囚徒的祈祷:“亲爱的上帝,别让我死在这里!请求你听我这唯一的一次!我要死在外面。我还年轻,请让我死在外面!我还想看一眼自由!请求你,让我看一眼自由再死。我知道自己不会活多久,可是,我想死在外面的草地上。”

永远不要只会羡慕别人而忘记自己手上还有另外一朵“美丽的花”,相信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一定要为生活找到理由,只要活着,就别让自己手上的那朵花枯萎了,那是命运的赐予。只要关注了手中的这朵花,你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不一样!

11.文章从题目到正文多次提到“一朵花”,它分别有哪些内涵?
12.第四段中,作者说“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意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3.作者为什么要写集中营的事情?请简要分析。
14.文章结尾,作者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手上还有另一朵‘美丽的花’”,对此你怎么认识?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观点。
2016-11-18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