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11月12日 《每日一题》高二选修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二)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19-11-13 3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018-11-23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11月13日 《每日一题》人教选修-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途中

李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勋业,揽辔慨然,而未肯屑就,遂困场屋(科举考试)中。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主要是前三联写景,尾联“归故里”三字点明概括,表明是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B.作者在诗中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很自然地引出了尾联的抒情。
C.尾联直抒胸臆,全诗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诗句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者情感。
D.诗人将说明、描写、抒情、叙事相结合,交替使用几种表达方式,给读者呈现了形象的画面。
3.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07-16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去者日以疏

《古诗十九首》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因,由也。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赏析的各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将“去”和“来”作对比,又将“疏”和“亲”作对比,直接阐明事理,带给人思考,也发人警醒。
B.第三到第八句既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结合,也是触景生情,所见为萧瑟之景,了无生趣,从而引发诗人的愁思。
C.第七、八句情景交融,一个“愁”字,使用拟人手法,既照应了开头两句,又直接抒发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D.全诗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近写眼前景象,远写人生感悟;既表意的宽度,又有抒情有的深度。
5.此诗景情思结合很好。请简要分析诗中抒发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鸿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7.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4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0.65陶渊明(365-427)  诗
2-3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4-50.65其他东汉作家  诗
6-70.4王安石(1021-1086)  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