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末 2020-01-25 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D.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
2020-01-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相如斥之             ②空以身草野             ③且庸人尚
④羝乃得归             ⑤左右欲相如             ⑥陵与卫律之罪通于天
⑦宁许以秦曲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⑥/②⑦/④⑤/③⑧B.①⑤/②⑦/④⑥/③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⑤⑧D.①⑤/②④/⑥⑦/③⑧
2020-01-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020-01-1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相如去
③方欲使送武等                           ④虞常等七十余人欲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020-01-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②单于愈益欲降
③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④于是秦王不怪,一击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020-01-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为降虏于蛮夷                    君何以知燕王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举孝廉不行
C.求人可使报秦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020-01-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面对上一轮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不同国家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风俗习惯,正在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为世界带来多重惊喜。

第一重惊喜,来自经济的发展。“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关心的时点是当下,最在乎的事是早晨醒来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因此,如果一个倡议或理念能够让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那么它的朋友圈就注定越来越大。从“中国西部西欧国际公路”基本建成,到巴基斯坦卡西姆港1320兆瓦电站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从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再到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一个不争的事实,反复验证着5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惊喜。

第二重惊喜,来自人心的凝聚。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时,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此时,如果进行零和博弈,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就会把世界经济推向“死胡同”。面对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挫折,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在实践中使之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如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一系列顶级会议、对话机制和国际组织,正在重新凝聚人心,为世界经济治理带来惊喜。

第三重惊喜,来自合作的紧密。随着生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世界各地民众彼此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世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公正性、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的追求,顺应了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更是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平台与载体。“一带一路”将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这无疑为“地球村”居民共绘美好蓝图带来新的惊喜。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不难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三重惊喜”将以更深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广的范围为人所感所知。

(摘编自王俊岭《望海楼:“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三重惊喜》,《人民日报》2019年4月24日)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年实践验证了不争的事实: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B.“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全世界在实践中达成了共识,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C.世界经济治理需要凝聚人心,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响应的重要因素。
D.“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全球治理的潮流,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上一轮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为立论基础,提出“一带一路”实践带来惊喜的论点。
B.文章按照提出论点、分析阐述、展望前景的思路对“一带一路”带来的惊喜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C.文章列举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事实,论证了“一带一路”对凝聚人心的作用。
D.文章采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带来的多重惊喜,论述有力。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针对性,体现着新时期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B.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要想使世界经济远离“死胡同”,就不能进行零和博弈。
C.只有“一带一路”实践能给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惊喜,朋友圈才会越来越大。
D.“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践。
2020-01-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