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03-21 3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尔其无忘父之志            乃:你的
C.盛衰之,虽曰天命        理:道理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祭告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看,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一夫呼,乱者四应
B.梁君臣之首
C.仓皇
D.负而前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岂非人事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C.至于誓天断发
D.及凯旋而纳之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洎牧以谗诛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6.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号”是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
C.新皇帝即后,一般都要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
D.“尊号”即“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2019-06-06更新 | 588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间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虔,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而皆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兴天下之豪杰,莫能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B.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C.本其成败之迹               抑:控制
D.抑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方其系燕父子     十五城请易璧
B.抑本成败之迹        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之争               尔三失
D.夫祸患常积忽微     其身也,则耻师焉
9.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哲”“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鲜明的对比,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之难失天下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回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曹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疲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鼓其耕种之心。

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杦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懋第衰绖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留懋第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用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歉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责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费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澶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其他指定的公仓。
B.先帝,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的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封授等礼仅。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懋第关心民生,多次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之际,仍不忘向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而战。
C.左懋第以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贰,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沧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鼓其耕种之心。
(2)令第经理河北,联培关东诸军。第旗行言:“请以辞酬之身,效一言。”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小题
1
文言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文言实词选择题
2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30.65欧阳修(1007-1072)  文言实词选择题
50.4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60.4姓名称谓选择题
二、文言小题
40.65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三、文言文阅读
7-100.4欧阳修(1007-1072)  文言文翻译  文言实词
11-140.4张廷玉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