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12-27 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相对于其他类型作品,法治剧的政治性、程序性、专业性要求较高,创作难度相对更大。法治剧首先是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不是对现实机械的复写和拷贝。

近年来,电视剧工作者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植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实际,创作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法治题材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崭新风貌,引起观众的热议。如反映人民法院工作的《黑色灯塔》,反映人民检察院工作的《人民的名义》《你好检察官》等。可以说,法治剧创作进入一个活跃期。

创作要活跃,更要出精品。

法治剧大的层面属于行业剧,它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我国现行政治制度,而且要熟悉掌握基本法律规定和实际应用,对司法体制和社情民意有比较深刻的洞察,同时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技巧。司法领域这座影视创作的富矿,尚待进一步开垦和挖掘。创作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法治精品剧,需要广大电视剧创作者作更多的努力和探索。也应当看到,虽然法治剧进入创作活跃期,但离时代需要的、观众期待的精品剧还有不小差距,一些作品存在不足:有的内容不符合现行司法程序,有的案情故事较为庸俗,有的片面强调司法专业性,作品艺术质量不高等。还有一个突出问题需要重视。个别剧作出现权大于法而法无能的桥段,这样会对观众有严重误导,违背了创作法治剧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治教育、传递法治价值的初衷。

通过法治故事传达法治理念。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生长土壤和类型定位,只有充分展示独有特色,才能最大限度体现作品的气质和魅力。法治剧最大的特色就是法治二字,这是相对于其他类型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广大观众而言,司法机关充满神秘因而感到好奇,更别说每年海量的司法案件,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热门题材如何把握?众多素材如何取舍?创作者应当有清醒的认知。一是要心无旁骛讲好法治故事,给作品注入内涵和品格。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实际,发现群众关注的法治故事,不猎奇,不迎合,深入发掘司法部门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将法律工作的职业特点和价值追求倾注于法治故事的讲述之中。二是要旗帜鲜明地弘扬法治精神,着力描绘法治社会的美好图景。法治剧创作的目的是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价值,培育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凝聚起全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

期待更多电视剧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积极投身法治题材创作,创作出更多既具有新时代司法特色、又富有美好艺术想象的法治精品剧。我们相信,一部部法治剧就像一粒粒法治的种子,会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逐渐转化为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建设法治的强大精神力量。

节选自《人民日报》田水泉《法治题材电视剧创作大有可为》

材料二

光环越大,责任越重。作为面向大众、影响广泛的特殊行业,演艺人员应有志于彰显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正能量标杆。

文以载道,艺以修身,德艺双馨是对文艺工作者永恒的要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文艺从来都不是仅供消遣娱乐的小事,而关乎移风易俗、修齐治平。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首先要紧跟时代步伐、担负时代重任,回应时代需求,以德艺双馨为价值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广受观众喜爱、留下长久印记的精品佳作,他们中很多人因其艺术创造和良好口碑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但一段时间以来,少数演员艺人无视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浮躁攀比、热衷于炒作绯闻甚至身涉违法犯罪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果任由这些失德失信、违规违法行为大行其道,将使演艺界有道德滑坡之风险,也将危害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

作为面向大众、影响广泛的特殊行业,演艺人员更应该把道义与责任放在首位,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堂堂正正的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这实际上为包括演员艺人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处理好情与法”“义与利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是梨园古训。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当自觉担当、严于律己,把演艺事业推向正大繁荣之境!

节选自人民网孙江《加强演艺界道德法治建设》

材料三

北京11月14日电: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治电影《拉住你的手》剧本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教育部、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和主创人员代表对剧本进行了充分研讨。

该剧本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为主题,以教育和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主导创作,并荣获2019年全国优秀政法题材原创电影剧本奖。

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电影剧本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该剧本以校园欺凌案件和沉迷网络引发的伤害案件为主要案例,以少审庭法官的视角为切入点,既鲜明展现了少审庭法官公正司法、寓教于审的精神风貌,又深度梳理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社会、家庭、教育等动因。

专家指出,该剧本的创作背景独具现实意义,深刻把握了少年审判工作的重大意义,同时对于配合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电影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电影《拉住你的手》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和北京法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福建星保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出品方表示,力争创作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电影作品。

节选自人民网文化频道《专家研讨<拉住你的手>:为青少年提供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剧创作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它要求创作者兼顾政治性、程序性、专业性,不能对现实机械地复写和拷贝。
B.“法治”是法治剧最大的特色,因此法治剧需要旗帜鲜明地弘扬法治精神,着力描绘法治社会的美好图景。
C.社会上一些失德失信、违规违法的行为,将使演艺界有道德滑坡之风险,也将危害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
D.《拉住你的手》创作背景独具现实意义,梳理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社会、家庭、教育等动因,发人深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三都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清晰明了文章的观点态度。
B.材料三以丰富的经典事例论证观点,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材料一从法治剧创作展开论述,材料二围绕演员职业道德展开论证,体现了法治剧两大维度。
D.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逐层深入,层次清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2018年5月7日,党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 调,要强化体育、演艺、网络等领域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B.2020年6月2日“药神案”二审宣判,这起因代购、销售印度仿制抗癌药引发的刑案,因与电影《我不是药神》情节相似,被称之为连云港“药神案”。
C.《演员请就位2》的节目简介写道:“集结国内最受关注的年轻优质演员,节目需要在每一次作品创作中,展现作为演员的能力与价值。”
D.87岁的日本国宝级演员仲代达矢来到中国交流,他认为“演员需要终身坚持职业修行”,他虽然87岁了,但还在思考继续把戏演下去。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请简要说明。
5.如何促进法治题材类影视作品的繁荣兴盛?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作简要概括分析。
2020-12-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节选)

余光中

①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轨也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总爱对着外国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而且觉得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便是坐火车。每次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曳着长烟,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坐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呢,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那平行的双轨一路从天边疾射而来,像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视,久视便受它催眠。

②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至于轮轨相击枕木相应的节奏,初则铿锵而慷慨,继则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蹑虚而行,一颗心,也忐忐忑忑呆在半空。黑暗迎面撞来,当头罩下,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过山洞。惊魂未定,两壁的回声轰动不绝,你已经愈陷愈深,冲进山岳的盲肠里去了。光明在山的那一头迎你,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这一连串的经验,从惊到喜,中间还带着不安和神秘,历时虽短而印象很深。

③坐火车最早的记忆是在十岁。正是抗战第二年,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到安南,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滇越铁路与富良江平行,依着横断山脉蹲踞的余势,江水滚滚向南,车轮铿铿向北。也不知越过多少桥,穿过多少山洞。我靠在窗口,看了几百里的桃花映水,真把人看得眼红、眼花。

④入川之后,刚亢的铁轨只能在山外远远喊我了。一直要等胜利还都,进了金陵大学,才有京沪路上疾驶的快意。那是大一的暑假,随母亲回她的故乡武进,铁轨无尽,伸入江南温柔的水乡,柳丝弄晴,轻轻地抚着麦浪。可是半年后再坐京沪路的班车东去,却不再中途下车,而是直达上海。那是最难忘的火车之旅了:红旗渡江的前夕,我们仓皇离京,还是母子同行,幸好儿子已经长大,能够照顾行李。车厢挤得像满满一盒火柴,可是乘客的四肢却无法像火柴那么排得平整,而是交肱叠股,摩肩错臂,互补着虚实。母亲还有座位。我呢,整个人只有一只脚半踩在茶几,另一只则在半空,不是虚悬在空中,而是斜斜地半架半压在各色人等的各色肤体之间。这么维持着势力平衡,换腿当然不能,如厕更是妄想。到了上海,还要奋力夺窗而出,否则就会被新涌上来的回程旅客夹在中间,挟回南京去了。

⑤来台之后,与火车更有缘分。什么快车慢车、山线海线,都有缘在双轨之上领略,只是从前京沪路上的东西往返,这时,变成了纵贯线上的南北来回,滚滚疾转的风火千轮上,现代哪吒的心情,有时是出发的兴奋,有时是回程的慵懒,有时是午晴的遐思,有时是夜雨的落寞。大玻璃窗招来豪阔的山水,远近的城村;窗外的光景不断,窗内的思绪不绝,真成了情景交融。尤其是在长途,终站尚远,两头都搭不上现实,这是你一切都被动的过渡时期,可以绝对自由地大想心事,任意识乱流。

⑥饿了,买一盒便当充午餐,虽只一片排骨,几块酱瓜,但在快览风景的高速动感下,却显得特别可口。台中站到了,车头重重地喘一口气,颈挂零食拼盘的小贩一拥而上,太阳饼、凤梨酥的诱惑总难以拒绝。照例一盒盒买上车来,也不一定是为了有多美味,而是细嚼之余有一股甜津津的乡情,以及那许多年来,唉,从年轻时起,在这条线上进站、出站、过站、初旅、重游、挥别,重重叠叠的回忆。

⑦最生动的回忆却不在这条线上,在阿里山和东海岸。拜阿里山神是在十二年前。朱红色的窄轨小火车在洪荒的岑寂里盘旋而上,忽进忽退,忽蠕蠕于悬崖,忽隐身于山洞,忽又引吭一呼。回声在峭壁间来回反弹。万绿丛中牵曳着这一线媚红,连高古的山颜也板不起脸来了。

⑧萨洛扬的小说里,有一个寂寞的野孩子,每逢火车越野而过,总是兴奋地在后面追赶。四十年前在四川的山国里,对着世界地图悠然出神的,也是那样寂寞的一个孩子,只是在他的门前,连火车也不经过。后来远去外国,越洋过海,坐的却常是飞机,而非火车。飞机虽可想成庄子的逍遥之游,列子的御风之旅,但是出没云间,游行虚碧,变化不多,机窗也太狭小,久之并不耐看。哪像火车的长途,催眠的节奏,多变的风景,从阔窗里看出去,又像是在人间,又像驶出了世外。所以在国外旅行,凡铿铿的双轨能到之处,我总是站在月台———名副其实的长亭———上面,等那阳刚之美的火车轰轰隆隆其势不断地踹进站来,来载我去远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丰厚细腻的情感世界,角度新颖。
B.作者回忆自己乘坐火车的经历,从十岁写起,先后从上海到安南、到昆明、武进、台湾,记忆清晰。
C.作者认为最难忘的火车之旅是坐京沪路的班车东去,原因是启程仓促,车上人满为患,令人失望。
D.第⑧段作者用萨洛扬的小说里“寂寞的野孩子”,表达自己儿时对火车和外面世界的新奇和向往。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坐火车为线索串连回忆起自己过往的生活经历,把叙事、描写和抒情浑然融为一体,醇厚动人。
B.第⑤段画波浪线的语句,巧妙呼应标题,突出“记忆”和“铁轨”的关联性,形成文章前呼后应的结构。
C.作者从时间维度展开回忆,记叙少年避乱四川,向往乘坐火车去远方游历,时序纷飞,记忆蔓延。
D.余光中的散文追求在抒情中融汇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生命哲理,本文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8.结合文本,请赏析文章的标题“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9.本文多次写到乘坐火车的见闻和感受,试找出三处进行概括分析。
2020-12-2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徙立故琅邪王泽为燕王。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

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甚不取。其议之。”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帝欲自将击匈奴,群臣谏,皆不听。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上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
B.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
C.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
D.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亥,一种用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名称,可纪年、纪月,但不用来纪日。
B.即阼,又称“践阼”,指古代帝王正式即位之后,登上宗庙的东阶,正式主祭。
C.朕,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金,黄金,古代货币单位,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重视法度。他认为连坐制度累及无辜之人,且扩大了范围,这样不恰当,希望群臣商议。
B.孝文帝广开言路。他以古人积极纳谏为榜样,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勉励臣子畅所欲言。
C.孝文帝重视农业。他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现在国家农业、商业本末倒置是因为未免除农业税。
D.孝文帝勤俭节约。他吃穿用度低调简朴,为避免劳民伤财,处处降低标准,以身作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
(2)上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14.司马迁评价孝文帝是一位仁君。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陈述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唐】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何相公: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围猎时间,写出围猎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了一个画面开朗、境界开阔的背景。
B.颔联先写朝阳中红旗招展之姿,而后视角由物及人,在色彩映衬下,英雄人物跃马登场。
C.诗歌借助一系列动词,如“出”“围”“抽”“控”等,传神地写出了围猎的过程,画面感十足。
D.诗歌取材精当,叙事简练清晰,语言简洁明快,直接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16.这首诗是如何塑造英雄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020-12-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