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00033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人,寄籍甘肃固原。以行伍隶提标,为提督杨遇春所识拔。

广西匪起,巡抚郑祖琛不能制。荣於旧将中最负时望,文宗特调为广西提督,倚以办贼。是秋至军,由柳州、庆远进剿,以达宜山、象州,连破贼於索潭墟、八旺、陶邓墟、犹山等处,贼氛稍戢。惟洪秀全等踞桂平金田,狡悍为诸贼冠。荣移兵往剿,贼以大黄江、牛排岭为犄角。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十一月,合攻永安,获胜,复原官。

初,荣所部湖南兵,因荣子继雄用事,军心不服,故武宣、象州之役战不力,皆归咎之。文宗排众议,仍加倚任,而调四川兵以易湖南兵。赛尚阿不知兵,专倚荣与乌兰泰。二人复不协,围永安久不下。荣建议缺北隅勿攻,伺贼逸击之。二年二月,天大雨,贼由北突出,进犯桂林。荣由间道驰援,先贼至,贼冒荣旗帜袭城,击走之。偕巡抚邹鸣鹤急治守具,屡出奇兵击贼城下,俘斩甚众。经月馀,援军集,贼乃解围北窜。诏嘉其保城功,已夺职复之,予议叙。贼由兴安、全州入湖南。荣顿兵桂林,为总督徐广缙论劾,褫职戍新疆。赛尚阿疏请暂缓发遣,令援湖南。九月,至长沙,破贼浏阳门外,又破之於见家河、渔网洲、岳麓山。至冬,围乃解。贼北窜,陷岳州,入湖北,进犯汉阳、武昌,官军遥尾之,莫敢击。赛尚阿、徐广缙先后罢黜,诸将无一能军。诏以荣屡保危城,缓急尚欲恃之,予提督衔,帮办军务,责援武昌。寻复授广西提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B.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C.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D.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为提督杨遇春所识拔
B.为总督徐广缙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谁为大王为此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荣是四川大宁人,但是长期离开本籍,居住于甘肃固原,附于固原的籍贯,在军队服役,后来被杨遇春赏识提拔。
B.向荣在文宗时有威信有声望,但是他却辜负了众将对他的期望,没有做大官,只能办些小贼。
C.咸丰元年的时间,向荣在打仗中立下战功,为自己赢得了“巴图鲁”的封号,这个词是“英雄”“勇士”的意思。
D.咸丰二年二月到九月起,向荣经历“复职--褫职--复职”的过程,这说明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由间道驰援,先贼至,贼冒荣旗帜袭城,击走之。
(2)诏以荣屡保危城,缓急尚欲恃之,予提督衔,帮办军务,责援武昌。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修得唐韩愈遗稿,读而心慕焉,必欲追与之并。天圣八年,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庆历三年,知谏院。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日党人。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小人所好者利禄,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所守者道义,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故曰惟君子则有朋。修论事切直,帝独奖其敢言,遂知制诰。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由是州得存。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嘉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以是怨诽益众。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修以为:若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历考前世,皆无典据故。中书之议不与众同。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修妇弟薛宗孺有憾于修,造帷薄不根之谤摧辱之,以告之奇,之奇即上章劾修。神宗欲深护修。帝使诘之奇,问所从来,辞穷,皆坐黜。修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
B.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
C.于是御史吕海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
D.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倡和,也称“唱和”,常指一个人作了诗,另外的人作诗酬和应答。
B.河内,古代可指黄河中游北面地区,大致在现今河南省北部一带。
C.参知政事,宋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主要协助宰相处理朝廷事务。
D.乞谢事,又称“乞骸骨”,指官员遭弹劾后为保自身被迫交还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不附和当时文风,推崇古文。当时文坛仍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格调不高,气势不足,欧阳修学习韩愈文风,后与尹洙交游,创作古文,议论时 事。
B.欧阳修论事深刻有理,切中要害。面对西方战事,部分官员欲弃麟州以减少军粮运送,欧阳修直指麟州是保证河内百姓安定的天然屏障,促使麟州得以保存。
C.欧阳修为官理政有方,勤于政事。他承袭包拯威严与宽简并施的执政理念,令开封大治,在中书省他汇集有关军队、百姓、官吏等关键资料,列出总的条目。
D.欧阳修为人直率敢言,数遭污蔑。欧阳修与人论事直言不讳,却遭人怨恨,薛宗孺污蔑他,蒋之奇也曾弹劾他,幸得皇帝力保查证,欧阳修才能免遭祸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得唐韩愈遗稿,读而心慕焉,必欲追与之并。
(2)帝使诘之奇,问所从来,辞穷,皆坐黜。
2021-05-21更新 | 10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起家梁东宫直后。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孤虚、遁甲,略通其妙,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五年,明彻总统众军十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琳至,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明彻以琳初入,众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擒王琳。景和惶惧遁走。诏遣谒者萧淳风,就寿阳册明彻,明彻登坛拜受,将卒莫不踊跃焉。

九年, 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 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 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 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 环列舟舰于城下, 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准口, 横流竖木, 以铁锁贯车轮, 遏断船路。 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 明彻仍自决其堰, 乘水势以退军, 冀其获济。及至清口, 水势渐微, 舟舰并不得渡, 众军皆溃, 明彻穷蹙, 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 卒于长安, 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
B.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
C.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
D.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是古代政权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B.粟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去壳后叫小米,可以用来泛指粮食。
C.太建,是陈宣帝陈顼的年号。汉武帝创年号后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D.甲胄,即铠甲和头盔;胄又称盔、首铠、兜鍪,多用来保护将士的头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亲人去世却没有好好安葬,家中穷得无力筹办,于是勤力耕种,秋天获得大丰收,满足了安葬之用。
B.吴明彻救济邻里,仁慈爱民。天下大乱,他见乡亲挨饿,将家中粮食分给他们,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许多人靠这些粟麦生存下来。
C.吴明彻涉猎广泛,略通天文。他涉猎一些书史经传等典籍,还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学习天文,大略地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赢得了高祖的赏识。
D.吴明彻面临强敌,当机立断。进攻寿阳时,他分析形势,看准时机,突袭王琳;面对皮景和的十万援军,他果断出击,四面急攻,大败敌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2)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
5.吴明彻在吕梁之战中为何战败被擒?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3-01-01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与王褒等并进对,献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春秋》,征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C.“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类似后来的六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通晓经书,擅长写作。他曾经被征召教授《谷梁》,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经编撰《新序》《说苑》等著作。
B.刘向正直有为,嫉恶如仇。他曾计划和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的宦官。
C.刘向忠君爱国,献计献策。他曾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弥补遗漏的过失。
D.刘向颇有才能,深受重用。宣帝选用贤才,他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元帝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终没能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2)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逾礼制。
2022-11-11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