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0014786
语言基础运用

当下,随着网络时代的浪花逐步涌入“寻常百姓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伴着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玩游戏、看动漫、刷视频……可以说,当下孩子的成长与互联网大潮此消彼长,而手机等新媒体设备更是一度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面对“手机病”,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纠正,假以时日,(甲 )。“自然教育”是治愈“手机病”的一剂“良方”。自然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们去触碰、感受真实的自然氛围,大自然也将用最质朴也是最奇妙无穷的力量,将孩子们“自然缺失症”无声治愈。


①上述文字中横线处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此消彼长     B. 行之有效   C. 假以时日   D. 顾名思义
②若从下面两句话中选一句填入(甲)处,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A.“手机病”的“病灶”必然会如井喷式爆发。B.“手机病”的弊端必然会暴露无遗。
19-20高三上·北京密云·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川娃娃小熊猫要来,哈尔滨上新熊猫雪雕;为答谢哈尔滨对小砂糖橘的关照,广西连夜把货真价实的砂糖橘发往东北;云南等地向小东北虎发起热情邀约来回馈哈尔滨对小蘑菇的呵护……这场围绕文旅展开的南北小朋友的研学互动,促进了地域交流,也激发出情感共鸣,赢得众多网友点赞。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风景、美食、民俗等各不相同,催生出广阔的文旅市场。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旅消费需求呈现升级趋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被动接受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更加青睐深度体验、主动参与的沉浸式旅游。各地文旅行业顺势而为、积极创新,      A       。比如,河北张家口抓住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契机,打造冬季滑雪、滑冰和冬捕项目;海南三亚取消国有景区门票,还景于民。

在这场热闹的南北文旅拉歌中,         B          ,优化旅游服务、改善游客体验是必须做好的下半篇文章。如何变流量留量?答案无他,唯有真情最动人。面对游客的涌入,哈尔滨市政府和群众用真诚换真心,开启宠游客模式。冻梨切块摆盘、冻草莓按个卖、广场上建起了温暖驿站;同时,当地居民纷纷自愿让景、排队为游客送热姜糖水等,让游客真正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1.请简要分析第三段引号中的加点词“留量”“让景”的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使用“小熊猫”“小东北虎”“小砂糖橘”“小蘑菇”等名字来指称各地小朋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2024-04-17更新 | 28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千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选自沈从文《边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突出了茶峒这个小城宁静祥和、万物和谐的特点,请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入手,说明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2.标点符号在优秀作家手中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文学表达作用。请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两个小问。
(1)“谁要这个”后面使用感叹号,请分析此处感叹号的使用效果。
(2)有人认为这句话里“三斗米”“七百钱”“够了”后面的标点也都改成感叹号表达效果更佳,你怎么看?
2023-10-17更新 | 34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淡紫、深紫、金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分币,颜色也很纯正。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的婷婷少女。阳光照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律动的美。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

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黄得耀眼的野菊花,它们黄得纯粹,黄得灿烂。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沁吐着芬芳。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排比、比喻
B.比拟、比喻、排比
C.比喻、借代、排比
D.比拟、借代、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漫山遍野都是黄得耀眼、纯粹灿烂的野菊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2-12-12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