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002999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B.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C.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D.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2.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B.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大家都很赞同。
B.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C.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智伯先后请地于韩康子,魏桓子,皆得万家之邑。智伯又求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鑙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决水灌智伯军。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德者人之所,而才者人之所爱。       严:庄重,郑重
B.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日而遣之。       期:日期
C.智伯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行:巡行
D.韩、魏而击之       翼:从两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智伯亡也       先主所属也
B.三家以国人围灌之       今约胜赵三分其地
C.人事知之       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D.吾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二子阴与张孟谈约
3.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是非反而何
B.吾何走乎
C.何伤也
D.子何以知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2017-09-07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建武十二年,参狼羌与诸种寇武都,陇西太守马援击破之,降者万余人,于是陇右清静。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用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骛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云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逃游。若大姓侵小民,黠吏不从令,此乃太守事耳。”建武十六年庚子,三月,马援奏宜如旧铸五铢钱,上从之,天下赖其便。二十年,秋,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翼迎劳之。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是矣!”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军次下隽,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
B.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
C.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
D.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轻,通即互相往来,轻即看轻、轻视,这里所指既与之交往又看不起。
B.交趾,古代泛指五岭以南,唐代诗人王勃的父亲曾被流放到此任交趾令。
C.掾,古代属官的泛称,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D.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货币,因钱上有“五铢”二篆字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认为大丈夫应该战死于战场之上。在李嵩、马成讨伐武陵贼寇失败后,他自请出战,显示出了作为勇士的风范。
B.因为马援的处世宗旨是对人要有恩德,讲信誉,对下属要宽厚,任用官吏要职责分明,所以和他相交的门客、朋友越来越多。
C.针对侄子的行为,马援专门从交趾写信告诫他们,并根据自己的标准推荐了可以学习的正面榜样和应避免模仿的反面人物。
D.马援率军征讨武陵蛮人,在壶头扎营时,他的士兵因天气炎热遭瘟疫重创,他本人也被传染,只好在河岸凿窟栖身以避暑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大姓侵小民,黠吏不从令,此乃太守事耳。
(2)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
5.马援不愿意侄子们学习杜季良的理由是什么?
2023-04-30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聊斋志异·聂政

蒲松龄

怀庆潞王有昏德,时行民间,窥有好女子辄夺之。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王亡去,隐身聂政之墓,冀妻经过,得一遥诀。无何妻至,望见夫,大哭投地。王恻动心怀,不觉失声。从人知其王生,执之,将加榜掠。忽墓中一丈夫出,手握白刃,气象威猛,厉声曰:“我聂政也!良家子岂可强占!念汝辈不能自由,姑且宥恕。寄语无道王:若不改行,不日将抉其首!”众大骇,弃车而走。丈夫亦入墓中而没。夫妻叩墓归,犹惧王命复临。过十余日,竞无消息,心始安。王自是淫威亦少杀云。

异史氏曰:“余读刺客传,而独服膺于轵深井里也。其锐身而报知己也,有豫之义;白昼而屠卿相,有专之勇;皮面自刑,不累骨肉,有曹之智。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轻借樊将军之头,何日可能还也?此千古之所恨,而聂政之所嗤者矣。闻之野史:其坟见掘于羊左之鬼。果尔,则生不成名,死犹丧义,其视聂之抱义愤而惩荒淫者,为人之贤不肖何如哉!噫!聂之贤,于此益信。”

材料二:

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镒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

……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太史公曰:世言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
B.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
C.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
D.有王生/妻为王所睹/遣舆马直入/其家女子号泣不伏/强舁而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由”,古今异义,文中“自由”的含义与高中篇目《孔雀东南飞》“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一句中相同。
B.“羊左”,古时两义士羊角哀、左伯桃的合称。传说二人死后曾合斗荆轲鬼魂,后世常以“羊左”称至交好友。
C.“为政母寿”,祝聂政母亲长寿。为寿,是指通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的方式来表达愿对方长寿的祝颂之辞。
D.“暴其尸”,古代为惩罚死者令尸体暴露在公共场所不得收殓的刑罚。韩人此举,既是侮辱泄愤也为震慑同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是战国著名刺客,为酬答他人恩义,独自刺杀了侠累,事成后为了保护亲人毁容自杀。他的义举在后世广为流传。
B.蒲松龄刻画了一个弱肉强食的黑暗时代,怀庆潞王抢男霸女、鱼肉乡里,而处于弱势的百姓除了忍气吞声外别无他法。
C.蒲松龄笔下的聂政显圣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虽然震慑恶人、解救弱小,正义得到伸张,但潞王的淫威.并未真正消除。
D.扬子鄙夷刺客,认为其行为不合道义。但太史公比较众刺客的用意后,认为虽有成败之别,但是他们的行为也绝不荒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尔,则生不成名,死犹丧义,其视聂之抱义愤而惩荒淫者,为人之贤不肖何如哉!
(2)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
5.请简要归纳异史氏尊聂政而贬荆轲的理由。
2023-03-12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