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100492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 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

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卒,年八十一。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

(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
B.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
C.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
D.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B.《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叫做爻象,《说卦传》中"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等说法,把卦画中"— —"、"—"两个符号看成是代表"阴"、"阳"两种性质的爻象。
C.古代帝王和王后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平民死曰“死”。
D.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和官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基拜临川知县黄干为师,遵从师命,刻苦努力,精研深思,深得儒家经典精髓。
B.杨与立是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非常佩服他的才华;向何基求学的人也非常多。
C.王柏拜何基为师,质疑问难,有时一件事要往返十次,王柏总是等待何基来决定。
D.何基为人淳厚笃实,潜心研究学问,教授门生,不遗余力,赢得当时人的尊敬。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2)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5.何基治学有方,成果颇丰,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哪些治学之道? 请你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方叔,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疏奏:秉刚德以回上帝之心,奋威断以回天下之势,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进燕安逸乐之言者,是不忠于上也。凡有水旱盗贼之奏者,必忠臣也。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莩转壑之可矜;闻管弦钟鼓之声,当思西蜀白骨如山之可念。帝悦。

时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相继死,方叔言:元杰之死,陛下既为命官鞫狱,立赏捕奸,罪人未得,忠冤未伸。陛下苟不始终主持,将恐纪纲扫地,而国无以为国矣。请行限田,请录朱熹门人胡安定、吕焘、蔡模,诏皆从之。

十一年,特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寻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劝帝以爱身育德。

属监察御史洪天锡论宦者卢允升、董宋臣,疏留中不下,大宗正寺丞赵崇璠移书方叔云: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台谏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侧耳数日,寂无所闻,公议不责备他人,而责备于宰相。不然,仓辛出御笔,某人授少卿,亦必无可遏之理矣,丞相不可谓非我责也。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己极,傥言之胜,宗社赖之;言之不胜,则去。去则诸君必不容不争,是胜亦胜,负亦胜,况未必去耶。方叔得书,有赧色。

翼日,果得御笔授天锡大理少卿,而天锡去国。而谗者又曰:天锡之论,方叔意也。及天锡之去,亦曰:方叔意也。方叔上琉自解,于是监察御史朱应元论方叔,罢相。景定二年,请致仕,乃叙复官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B.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C.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D.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弦,是指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或管弦乐,与钟鼓都指代各种音乐。
B.纪纲,引申为纲领、法度、起重要作用之人物,文中指刘汉弼、杜范等人。
C.门人,唐科举考试考生中进士后,对主考官称门生,文中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D.御笔,指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利用威权对臣子的任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方叔任监察御史时向皇帝上疏,既有对皇帝身边大小官员的要求,也有对皇帝的要求。
B.因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等人死去,谢方叔希望皇帝能一直为国家主持事务、整肃纲纪。
C.显然当时宦官骄横恣肆,但君主每次都能听得进谢方叔的进言,并很高兴地满足其要求。
D.无论是位居官阶品位较低的监察御史,还是其他较高官职,谢方叔常常心念国家、君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莩转壑之可矜。
(2)台谏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
2022-10-12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成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父寻卒,上复诏权夺。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奉朝请。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仁宗升储。明年,徙潭州。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寄任之意。五年,代还,知审官院。黄目以风疾题品乖当[注],改知通进。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黄目面柔简默,为吏处剧,亦无败事。有集五十卷,又撰《学海搜奇录》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乐黄目传》)


[注]题品乖当:考评政绩不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B.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C.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D.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夺,古代官员居父母丧时,虽然丧服未满,但朝廷强令m仕。
B.金紫,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紫色绶带,后代指高官显爵。
C.奉朝请,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
D.代还,出任外官的朝臣在一定年限会被其他官员替换而回到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黄目熟悉古制,上书介绍。乐黄目曾经上书介绍唐朝开元二年选拔官员的事情,在介绍对新任县令的考察时,陈述了朝廷的具体做法以及最终的结果等。
B.乐黄目不计私仇,客观公正。陈尧咨任永兴知军时经常欺凌乐黄目,乐黄目想免除职务没被允许;后来有人密报陈尧咨放纵违法,乐黄目访察后据实上报。
C.乐黄目写文缓慢,朝臣非议。乐黄目写文章比较慢,朝中大臣认为他不称职。此时因为盛度不愿意担任京府知府,就让乐黄目暂代,并两次替换他的职位。
D.乐黄目面目和善,为官认真。乐黄目为人简约、沉静,曾经担任过转运使、知审官院、毫州知州等官职,在官任上处理比较繁多的事务,没有失败的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
(2)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寄任之意。
2020-02-08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益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宝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擢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部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戌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笏,诏执挺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B.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C.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D.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帐下意指营帐中,也指将帅的部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中的“帐下”指后者。
B.太祖是指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宋太祖、明太祖。
C.知州是中国古代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
D.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待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琼勇猛异常,行动坚决果敢。他曾经在即将被行刑时挣断锁钉逃脱,还曾单骑追捕叛兵,一箭就射死了正准备射杀他的叛贼首领。
B.高琼平息谣言,做事讲究策略。当时守兵中有人因为政府供给的粮食陈腐而谣言惑众,高琼设计取士兵饭自吃,并提醒他们没有战争才是最幸运的事。
C.高琼为人谦恭,职位让于老臣。按照规定,他本来职位应该在潘美之上,但他敬潘美是老臣,特上表请求让自己位居其下。
D.高琼直言敢谏,提出中肯意见。澶州之战时有人劝皇上返回南方而他鼓励皇上御驾亲征,停战后建议降低叙补的标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
5.从高琼的人生际遇看,当时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2021-09-01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