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1013879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释】①此诗是杜前晚年于离乱中乘舟从湖北到阳时所作。②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③仅:几乎,将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大处着眼,写出江国之大、山城之高,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颔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紧承首联,以外界的大而冷,衬托出舟内的窄小孤寒。
C.因环境所迫留滞异地,使我才华难以发挥;时事艰难危险,却无法减少我的胆气。
D.诗人借豪景抒豪情,又以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相辅,气韵流转顿挫,富有节奏感。
2.诗的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别房太尉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763年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②谢傅指谢安。③《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有事在身,行色匆匆,但还是驻马暂留,来向亡友致哀,可见二人友情之深厚。
B.颔联写诗人哭墓致哀,天上的云似乎也受到感染。“低”字强化了压抑哀伤的氛围。
C.尾联写林花纷落,莺啼送客。“唯”字与首联“孤坟”照应,暗写房瑜身后凄凉。
D.本诗既有对朋友的推崇和情谊,又有对朋友过世的哀痛,还有对安史之乱的忧虑。
2.律诗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既各自独立,承担不同作用;又彼此连贯,彼此照应。请分析这首诗颈联的独立性与连贯性。
2021-05-18更新 | 55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宋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杜诗写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描绘出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一簇”或“一两丛”,也能见出季节景致。
D.两诗中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2.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但表现手法与作者心境皆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17更新 | 1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说明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上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点明古迹所在,下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表明了时间。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此联虽然紧承上联之意说出,但却由咏古迹转向了咏怀与议论,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
E.“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而非诗人“怨恨”。
2.这首诗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018-04-18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