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0 题号:1020649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只是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知识点】 其他南宋作家 炼句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2020-10-19更新 | 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德祐二年岁旦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德祜,南宋恭帝年号。德祜二年,公元 l276 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收复中原的忠肝义胆,但无力去实现,“空”字表达了诗人极复杂的心情。
B.诗人住在距京城不远处,了解到了当政者对国家危亡、百姓痛苦的明确态度。
C.诗中表现沦陷百姓愿望的方式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相同。
D.本诗前半部分叙述眼前危局,后半部分溯原因论后果,层层递进,脉落清晰。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复杂的情感。
2018-11-11更新 | 1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楼阴”“背日”两个词语都点明了观景角度:作者站在楼的南面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C.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水势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
(2)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019-05-31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