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九)语文试题
全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05-14 10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小说课是20世纪90年代一批小说家相继进入高校执教的产物。比如,王安忆进入复旦大学,出版讲稿结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等。可以说,小说课的规模化和持续化发展,是这个时代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观

小说课的兴起,应归功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分疆而治,但很难做到亲密无间。小说课却几乎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三者间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成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无形中完成了类似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它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而扩展至读者大众。在后续的传播中,小说课所彰显的文学趣味、观念和立场,对大众的文学阅读、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可能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课的兴起密切关联着文学生活的变迁。

在当下的文学生活中,小说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首先,彰显独到眼光,丰富批评类型。小说课作为特殊形态的文学批评,乃是作家对作家的批评。这些批评文字未必都能达到“大师的批评”的理想境界,但至少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比如,毕飞宇从鲁迅的基础体温感知《故乡》就显示出独到的眼光和强劲的感悟力。在学院派批评大行其道的当下,这些情感饱满、文采灵动的文字,距离所谓的学理和逻辑相对较远,但也因此减免了空洞甚至僵化的风险。在当前批评园地中,富于真知灼见的小说课,有理由被视为珍稀品种。

其次,解析经典奥秘,点拨创作技法。小说家解读经典作品,不是从辨析经典的内涵、梳理经典的接受史入手,而是以创作经验直面经典本身。一部经典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用王安忆的说法,是由特殊的材料、思想和感情筑就的“心灵世界”;按李浩的看法,则是由幻觉、玄思以及省略、回旋感等打造的“魔法世界”。从文学教育的效果来说,小说课未必能直接造就优秀的小说家,但听者如有足够的天赋,必能从中领会创作技法,进而为自己的创作打开格局。

最后,倡导阅读风尚,重塑文学生活。小说课影响公众阅读的方式,既不是为经典祛魅,也不是戏说经典,而是精深阅读。纳博科夫曾说,成熟的、思路活泼的读者只能是“反复读者”。事实上,反复阅读不只需要付诸行动,更有赖于具有赏玩精品的趣味和心态。蒂博代认为,趣味是文学教育所无法教会的内容,但在我看来趣味仍有逐步培育的可能。真正阻碍精深阅读的,其实是读者的心态。在阅读载体日益多样化的当下,纯粹文字阅读的吸引力日渐流失,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已经成为突出病象。在此情境中,小说课所标举的专、精、深的趣味,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扭转文学阅读的局面,但确有可能引领读者重新亲近经典。小说课若能坚守特色、持之以恒,必将为倡导阅读风尚做出更大贡献有望重塑我们的文学生活。

(摘编自徐阿兵《“小说课”的兴起与文学生活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家相继进入高校执教,是大学在教育理念和制度方面探索创新的具体举措。
B.文学生活主要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小说课兴起与其变迁密切关联。
C.小说课讲授者是小说家、教育家和批评家,且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
D.要想对经典作品进行精深阅读,读者就必须带着赏玩精品的趣味和心态去反复阅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举例论证,重点阐述了“小说课的兴起及其发展现状,是文章的立论基础。
B.第五段引述纳博科夫和蒂博代的话,旨在引出作者“趣味仍有逐步培育的可能”的观点。
C.文章在阐述“小说课”文学批评的特点时,也委婉批评了当下学院派批评的空洞、僵化。
D.文章结尾充分肯定了坚守“小说课”自身特色对于倡导阅读风尚、重塑文学生活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纯粹文字阅读日渐缺乏吸引力,快餐式碎片化阅读阅读载体多样化等阅读病象难辞其咎。
B.如果没有小说课的兴起和规模化、持续化发展,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便不会交叉融合。
C.小说课接受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展,讲授者注重点拨创作技法,均为优秀小说家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D.小说课讲授者往往根据自身创作经验解读经典,不是去辨析经典内涵、梳理经典的接受史。
2020-05-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九)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一般指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不超过五分钟的视频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以碎片化传播为形式,融合技能分享、幽默搞怪等内容的短视频逐渐成为流行元素。近年来,网络短视频逐步取代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纸媒、以音乐广播为代表的音媒,成为当下的主流传播媒体,其出产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与人数多,主要通过快手、抖音、微博、微信等手机App生产、加工并传播。

大量数据表明,网络短视频已超越一般的娱乐休闲项目,发展成为一种全民生产、参与、共享的文化现象。它的火爆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民间群体的艺术审美水平,丰富了民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一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短视频是当代人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的主要载体,也是当下社会精神文化、心理特征、价值追求的重要投射。它丰富的内容满足了民众对生活、工作、娱乐的需要,也满足了新时代人们宣泄和表达自我的精神诉求,是当下人们日常生活最真实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经验理论的总和。

(摘编自何金曼《网络短视频火爆现象分析》《中国青年报》2018年8月20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短视频以大信息密度、低收视成本的特点,满足用户高度碎片化的需求。米尔佐夫提出:“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短视频的兴起,凸显了受众信息接受习惯“从静态的图片消费到动态的影像、拟像消费”的转向。短视频已成为业界角力的新领域,出现了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应用平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相继上线短视频项目,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如人民日报社推出的《人民代表习近平》《我们的“一带一路”》《中国一分钟》等系列短视频,均获得较广传播和较好的评价。

面对5G时代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应结合自身定位与市场需求,重新确立短视频在产品矩阵中的位置;转变话语方式;重视提升产品的社交属性,促进用户的主动参与、主动分享。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阅报栏等新的传播渠道,拓展党政、高校、社区、酒店等传播场景。

(摘编自周文韬、孙志男《5G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分析》人民网2019年5月20日)

材料四:

短视频泛娱乐、无价值内容的创作传播,毒化了社会风气。从当前短视频创作传播的内容来看,导向不正格调低俗、无营养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少短视频内容在创作导向上以流量当道,以颜值为美,以及时享乐为荣。这种创作导向助长了不劳而获、急功近利的思想,消解了社会主流价值。很多短视频内容空洞无价值,是纯粹的“碎片化娱乐”,只是简单迎合人的感官刺激,不能给用户以正向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精神激励。短视频内容打擦边球博眼球现象普遍,一些创作者掐着审核底线,制作的内容无营养无价值,其中不乏大量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内容。一些短视频平台在界面设计、操作方式、内容呈现等方面暗合人的潜在不良心理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在平台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使用户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能力。一些短视频内容甚至把孩子当作拍摄的道具,毫不顾忌孩子的身心安全。短视频平台基本上没有准入门槛,任何人不注册都可以随时观看,这对好奇心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未成年人伤害尤其大。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进行规范。2018年4月以来,针对当前一些网络短视频格调低下、价值导向偏离和低俗恶搞、盗版侵权、“标题党”突出等问题,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五部门,联合开展网络短视频集中整治,依法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网络短视频平台,有效遏制了违规不良内容的播出。

(摘编自《防止不良短视频成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以信息密度大、收视成本低的特点满足用户高度碎片化的需求,已成为当下的主流传播媒体
B.网络短视频不同于一般的娱乐休闲项目,它可全民生产、参与、共享,以秒拍、快手、抖音等形式存在。
C.一些不良商家为博眼球,制作无营养无价值、不健康内容毒害青少年,只因短视频平台没有准入门槛。
D.当前短视频存在诸多问题:导向不正,价值观出现偏差;格调低俗,泛娱乐化;不辨对象,毒害未成年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看,抖音短视频活跃用户数位居榜首;百度好看视频活跃用户数达到1201.25万人,环比增长6.4%,增幅最大。
B.短视频使受众接受信息从静态的图片转为动态的影像、拟像,这一习惯改变影响着我国短视频市场的发展规模。
C.《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上线的短视频项目获得好评,可见短视频平台都能给受众以正向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精神激励。
D.短视频已成为业界角力的新领域,面对5G时代,主流媒体需要重新审视自我,确立短视频在产品矩阵中的位置。
6.网络短视频火爆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如何有效杜绝不良短视频?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2020-05-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九)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艳梅

老婆子在门框与门把之间拴了根线。黑色的缝衣线,细,轻轻推门就会断掉。楼上共两间卧室一个储藏室,老婆子挨个拴。拴好,她把老花镜推向头顶,试着推推门,线果然马上抻直要断掉的样子。

老婆子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挪下楼。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沏一壶普洱,给墙上照片里的老头儿倒了一杯,反手泼下,老婆子坚信反手泼下的茶水老头子在那边才能喝到。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呷着。

老婆子本来和墙上的老头子是沂州街的一对神仙儿。住二层小洋楼,吃自家种的菜,三个儿子讲究孝道,你来我往槐花串似的看望老两口,老两口还有什么心事啊,就在西边房檐下栽下一片肥竹,撒了一把粉豆花的种子。风吹起来,竹影花影影影绰绰照进屋里。屋里的老头儿老婆子坐在蒲团上喝茶,虽然有沙发,可是老两口却喜欢坐蒲团,蒲团厚厚的,四周用花布缠绕。喝着喝着,会像喝酒一样咣当一声碰下杯,茶喝得是花团锦簇。也许连老天爷都嫉妒他们了,说把老头收走就收走了。头天晚上老头儿还唠叨着要第二天一早起来拔拔小菜园的草,半夜就硬在了床上。神仙伴侣撇下一个。

给父亲送完殡,三个儿子着手讨论老母亲的赡养问题。大儿子说,我是长子。二儿子说,我家住得宽敞。三儿子说,我是医生。定夺不下,老大说,听妈的,妈说上谁家就上谁家。

老婆子望着儿孙满堂高高矮矮的一屋子说,守完“头七【注】”再说吧。守“头七”是沂州街的风俗,老婆子又说,这几天都累,不要都守在这里了,每家轮一晚吧。

第一天就轮到老大和媳妇当值。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慢慢呷着茶,呷着呷着一窗的斜阳就渐渐枯萎下去,天色暗下来,长子长媳如约而至。白话一阵,老婆子毕竟上了年纪,就在毕毕剥剥地燃烧着的白蜡烛声中睡着了。长子长媳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头靠脚脚靠头睡了。院里的狗,这几天人来人往的,也是乏了,应付差事般叫两声,也睡了。

忽然,老大被媳妇的脚挠了一下,老大翻身跃起,媳妇瞪了他一眼,朝熟睡的老婆子努努嘴,两人蹑手蹑脚上了楼。两口子把两间卧室一间储藏室翻了个遍,一无所获。媳妇说,你爹你娘没攒下好东西,至少还有洋钱吧,怎么连洋钱声都没听见?老大挠挠头,既然没找到,咱赶快下楼吧,让娘发现,我这老大以后得蒙着狗皮出门了。媳妇说,咱神不知鬼不觉,你娘哪会发现?说罢,媳妇把门轻轻阖上,甚至连门上挂的一条香荷包都纹丝不动。

老婆子在天光大亮的时候醒了。黑线断了,一大半垂头丧气地耷拉在门把上,另一小半耷拉在门框上。老婆子揉揉昏花的老眼,愣片刻,觉得早上明晃晃的艳阳顿时暗淡无光了。一步,一步,下了楼,长子长媳头靠脚脚靠头睡得正酣,老婆子挪到蒲团上,将昨夜剩的残茶,抖抖索索地倒了一盏,喝下。

第二天晚上,老二和媳妇当值。一晚上,老婆子睡得并不踏实,醒醒睡睡中,看着二儿子和媳妇一直都头靠脚脚靠头睡得很酣。可是早上上楼去看时,黑线仍然断了。

第三天,老婆子在楼上拴线时,有些后悔自己的行为了,可开弓哪有回头箭啊,她咬咬牙,既然要试,就试到底吧。早上醒来的老婆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楼。老天爷啊,那根细细的轻轻一开门就断的黑线竟然仍旧拴着。

老婆子宣布,她要跟三儿子住。搬家的时候,老婆子只带走了茶桌和蒲团。老婆子小脚点点地站在屋子中央指挥着,我就要这个桌子,好喝茶,剩下的你们分分吧。另外俩儿子就有些带气,都是些破烂,白送也不要。

老婆子在三子家一口气活到九十。有一天,小孙子爬到她膝盖上,小孙子刚刚在学校里学会了讲故事,他骄傲地给奶奶讲《乌鸦喝水》。讲完,老婆子摸摸小孙子的头说,乌鸦聪明,飞到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又有一天,三子和媳妇商量贷款换个大房子。家里俩儿子一个老人,是有些局促。老婆子说,贷啥款,我这里有。她起身,找把剪子,把两个蒲团小心翼翼地拆开,层层叠叠的棉絮中铺陈着百元大钞及洋钱,数来得有百万元之多。


【注】头七: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第一个七天称为“头七”。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描写老人用黑线为儿子们设置测试题时,“一步一挪下楼”刻画其内心的不安和不得不为之的愧疚,“一步,一步,下了楼”描写了心情的沉重。
B.喝茶是小说刻画老人形象的一个重要情节,“慢慢呷”是一种等待,也是一种强作镇静,“抖抖索索地倒了一盏,喝下”是内心极度的痛苦的外在表现。
C.小说对院里狗的描写看似闲笔但作用明显,一方面表现了这几天老人家里人来人往十分繁忙的状态,另一方面也通过狗都疲乏了来营造夜深人静的氛围。
D.同是描写三个儿子守夜但笔法的简繁不同,对老大夫妇的描写最为详细,描写了他们的动作、语言,表现了大儿媳的精明、贪婪和大儿子不得已的苦衷。
8.小说第三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为什么以《乌鸦》为题?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2020-05-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九)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瑀没,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熹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讣闻,干持心丧三年。时韩侂胄方谋用兵,吴猎帅湖北,将赴镇,访以兵事。干曰:“闻议者谓今天下欲为大举深入之谋,果尔草草,必败。”猎雅敬干名德,辟为荆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事有未当,干必输忠款力争。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淮西帅司檄干鞠和州狱,狱故以疑未决,干释囚桎梏饮食之,委曲审问无所得。一夜,梦井中有人,明日呼囚诘之曰:“汝杀人,投之于井,我悉知之矣,胡得欺我。”囚遂惊服,果于废井得尸。知汉阳军,重庠序,先教养。值岁饥,籴客米、发常平以振。制置司下令,欲移本军之粟而禁其籴,干报以乞候干罢然后施行。荒政具举。旁郡饥民辐凑,惠抚均一,春暖愿归者给之粮,不愿者结庐居之,民大感悦。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是岁大旱,干祈辄雨。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逾月,巨浸暴至,城吃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后数年没,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节选自《宋史·黄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B.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C.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D.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丧”,古时一种丧礼,是指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
B.“庠序”,古代地方学校名称,国家最高学府称“太学”,后改为“国子监”。
C.“常平”,指常平仓,古代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D.“辐凑”,也作“辐犊”,文中代指车辆。“辐”指车轮的辐条,“凑”指车轮辐条聚集到中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干师承贤哲,备受倚重。黄干师从儒学大家朱熹,朱熹不但指点他入仕为官,更在病重时将自己平日所穿深衣和撰写的书稿交付于他,对他寄予殷切期望。
B.黄干眼光独到,见识高远。韩侂胄谋划大举深入兴兵北伐,黄干却认为草率出兵,北伐必将失败,这一见解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看法不谋而合。
C.黄干为政有方,政绩显著。黄干极力劝勉百姓卖粮、捕捉蝗虫以对抗临川旱灾;他用计谋最终使和州案囚犯服罪;他主持修筑的安庆城历经战乱和洪水都安然无恙。
D.黄干体恤百姓,受民爱戴。汉阳旱灾,黄干多种荒政并举,坚持买进外地粮米救灾,对奔赴汉阳的外地灾民也予以恩惠,不愿回去的让他们在汉阳盖房定居。百姓都非常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西帅司檄干鞫和州狱,狱故以疑未决,干释囚桎梏饮食之,委曲审问无。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只是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话烘托渲染了硕师的学问与名望,为此宁趋百里求教。
(2)《庄子·逍遥游》中,提醒人们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才能“无所待”地去逍遥游,而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020-05-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九)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用烛火照明的历史悠久,先民们在生活中用智慧创造出的灯具既美观又环保,令人     。最初,烛火中一些没有完全燃烧的炭粒和燃烧后的灰烬所造成的烟雾很污染环境,为了解决污染问题,工艺精湛的环保灯具便      。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青铜环保灯具——西汉时期的彩绘雁鱼铜灯,这盏灯采用传统的鸿雁衔鱼的艺术造型,      、美观动人,同时,它更      ,有着先进的环保理念。雁鱼铜灯的雁,就是其环保结构的主体;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颈、体腔都是中空且相通的。当灯火在鱼身内点燃后,烟雾和废气便会上升至雁颈,并导入雁体之中。设计者还预先在灯的体腔,也就是大雁的肚子里放入了一些水,这样一来,(     ),这样就达到了铜灯的环保目的。

古代环保灯具,有机地将艺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结合在一起,向后人昭示了中国工匠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与巧思,是公认的艺术珍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适逢其会     栩栩如生     独具只眼
B.交口称赞     应运而生     惟妙惟肖     独具匠心
C.叹为观止     应运而生     栩栩如生     独具匠心
D.交口称赞     适逢其会     惟妙惟肖     独具只眼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雁体后,经过水的稀释作用,燃灯后所产生的烟雾、废气,便会减少或消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B.燃灯后所产生的烟雾、废气,进入雁体后,经过水的稀释作用,便会减少或消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C.进入雁体后,燃灯后产生了烟雾、废气,经过水的稀释作用,便会减少或消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D.燃灯后所产生的烟雾、废气,经过水的稀释作用,进入雁体后,便会减少或消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机地将艺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结合在一起,向后人昭示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工匠的智慧与巧思,是公认的艺术珍品。
B.将艺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后人昭示了中国工匠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与巧思,是公认的艺术珍品。
C.将艺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后人展示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工匠的智慧与巧思,是公认的艺术珍品。
D.有机地将艺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结合在一起,向后人展示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工匠的智慧与巧思,是公认的艺术珍品。
2020-05-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九)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________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_______,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愚乐。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______?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2020-05-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九)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香港公开赛2019年6月9日在中国香港落幕,6月9日进行了除混双外4个项目的决赛。男单决赛,现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国队选手林高远迎战世界排名第四的日本队选手张本智和。两人曾在去年年底的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中交手,林高远告负。本场比赛,林高远历经6局,最终以4∶2战胜张本智和夺冠。

女单决赛在中国队选手王艺迪和日本队选手伊藤美诚之间展开。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输给伊藤美诚后,王艺迪认真总结,进行了充分准备。本场比赛两人再次交手,王艺迪抓住机会,直落4局取胜,收获了自己职业生涯中首个公开赛单打冠军。

在当日进行的其他决赛中,搭档时间不长的中国队组合梁靖崑/林高远以3∶1战胜韩国队组合张禹珍/林钟勋夺得男双冠军;中国队组合陈可/木子以3∶1战胜韩国队组合田志希/刘恩宠夺得女双冠军。

2020-02-2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稳,是经济运行的“平稳向好”,也是社会生活的“稳定安康”;是父母牵挂子女的“平平稳稳”,也是自己追求小目标的“稳中求进”;是网民夸赞对方很厉害的“老哥,稳”,也是表述对某件事有把握的“稳了”。“稳”既是国家发展的追求,也是个人生存的诉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加重视生存发展的“平稳和把握”,更加重视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寻求的“内心安稳”。


你对“稳”有着怎样的理解?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宋史》  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其他南宋作家  诗  炼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