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02179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十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B.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C.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D.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因将帅出征时住帐幕,故名。后世将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也称作幕府。
B.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遇敌情发生则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白天放烟叫“燧”,夜间举火叫“烽”。
C.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车。战车的数量往往是衡量军事实力的主要标准,军事强国常被称为“千乘之国”。
D.武安君,是李牧的谥号。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是位优秀的将领,在驻兵雁门时巧用谋略,面对匈奴他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认为他胆小怕事,最终因轻敌而败。
B.李牧擅于鼓舞人心,经常犒赏守边将士,将士在心中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李牧正是借这股气势,精妙布局,大败匈奴。
C.赵悼襄王十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李牧临危受命,在宜安和秦军交战,最终击败了秦军。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并杀害了李牧和司马尚,赵亦随之灭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于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沛公”是因为他起兵于沛,受到群众拥戴。“汉王”源于刘邦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在我国古代,“迁”可以之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言辞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4.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2)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选自《谏逐客书》)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2020-07-13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卑:矮小。③不与:不在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B.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C.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D.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指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门弟子”指孔子门下的学生。
B.“二三子”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诸位”“你们”。文中是孔子对自己门徒的称呼。
C.“甲兵”本来指铠甲和兵器,后来也泛指装备、军事。文中“甲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
D.“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明大夫”指贤明的大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了他关心鲁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极能游说的特点。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赞同子贡所言: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
(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5.阅读全文,说说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有哪些。
2022-02-16更新 | 7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屈原列传》)

材料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寡人愿与君王AB武关CD相约E结盟F而去G寡人之愿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同“纳”,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中“内”词义相同。
B.属,连接,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属”词义不同。
C.遗,送给,与《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中“遗”词义不同。
D.见,表被动,与《老子四章》“自见者不明”中的“见”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想和楚怀王会面商讨与楚国通婚的事,屈原劝谏楚怀王不要前往,而楚怀王最终还是听了儿子子兰的话去了。
B.顷襄王即位,任用子兰为令尹。屈原因嫉妒子兰而被顷襄王流放在外,但他仍然眷恋着楚国,念念不忘回到朝廷。
C.秦王写信给楚王说明秦国攻打楚国的原因,并表达与楚王会面结盟的心愿。楚王开始有些犹豫,后听儿子劝说前往。
D.秦王让一位将军假扮自己,在武关伏下重兵,将楚王劫持到了西边的咸阳,使楚王朝拜章台,行属国使臣的礼节。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
5.同是写楚怀王前往秦国,材料一略写而材料二详写,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2024-02-27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