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02879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突厥侵轮台,遣守珪往援,中道逢贼,苦战,斩首千馀级,禽颉斤一人。开元初,虏复攻北庭,守珪从儳道奏事京师,因上书言利害,请引兵出蒲昌、轮台夹击贼。再迁幽州良杜府果毅。时卢齐卿为刺史,器之,引与共榻坐,谓曰:“不十年,子当节度是州,为国重将,愿以子孙托,可僚属相期邪?”稍迁建康军使。王君㚟死,河西震惧,诏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督余众完故城。版筑方立,虏奄至,众失色。守珪曰:“创痍之余,讵可矢石相确,须权以胜之。”遂置酒城上,会诸将作乐。虏疑有备,不敢攻,引去,守珪纵兵击败之。于是修复位署,招流冗使复业。徙幽州长史、河北节度副大使。俄加采访处置等使。契丹、奚连年梗边,牙官可突于,胡有谋者,前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不能制,守珪至,每战辄胜,虏遂大败。帝喜,诏有司告九庙。契丹酋屈剌及突于恐惧,乃遣使诈降。守珪得其情,遣右卫骑曹王悔诣部计事,屈刺无降意,徙帐稍西北,密引突厥众将杀悔以叛。契丹别帅李过折与突于争权不叶,悔因间诱之,夜斩屈剌及突于。守珪次紫蒙川,大阅军实,赏将士,传屈刺、突于首于东都。久之,复讨契丹馀党于捺禄山,卤获不訾。会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强使平卢军使乌知义度湟水邀叛奚,且蹂其稼,知义辞不往,真陀罗矫诏胁之。知义与虏斗,不胜,还,守珪匿其败,但上克获状。事颇泄,帝遣谒者牛仙童按实,守珪逼真陀罗自杀,厚赂使者,还奏如状。后仙童以赃败,事逮守珪,以功贬括州刺史,疽发背死。

(节选自《新唐书·张守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B.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C.张守珪/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D.张守珪 /陕州河北人/姿干瑰壮慷慨/尚节义/善骑射/以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将在秦、汉时期,是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的将领;在唐代是属官。别将一般用作偏将代称。
B.奏事分面奏和书奏,面奏是有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当面向皇帝报告。张守珪这次去京师是面奏。
C.版筑是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一种技术,指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即为墙,也叫夯筑。
D.古时帝王立庙祭祖,有太祖庙、三昭庙、三穆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皆沿此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珪初入仕途,对敌作战勇敢。突厥入侵轮台时,郭虔瓘派遣张守珪前往救援,途中遭遇贼军,张守珪率众苦战斩获一千多首级,生擒颉斤一人。
B.张守珪遇事冷静,善用疑兵之计。担任瓜州刺史时,敌军突至,众人惊慌,他冷静分析,巧设“空城计”,使敌疑心有诈,引兵退去,他发兵打败贼军。
C.张守珪善察内情,部将有谋有勇。屈刺及可突于图谋诈降,张守珪得知内情,派王悔去议事,屈剌等准备杀死王悔,王悔则巧计取胜,张守珪犒赏将士。
D.张守珪巧报战况,被贬患疾而逝。乌知义作战失败而归,张守珪巧妙奏报战况,皇帝派人核实时,他严厉处置部将,应对使者,后来他被贬患疾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十年,子当节度是州,为国重将,愿以子孙托,可僚属相期邪?
(2)契丹别帅李过折与突于争权不叶,悔因间诱之,夜斩屈刺及突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邦。父季庚,为彭城令,李正已之叛,说刺史李浦自归,累襄州别驾。

②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③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④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⑤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迁,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媒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释:①蠲贷:免除租税。②裒割:搜刮。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累襄州别驾        (2)除灾诊
(3)请捕贼               (4)今视其文,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词意最接近的一项是(       
A.帝变色B.明年,盗杀武元衡
C.非所以发扬盛德也D.子父女母交口教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4.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居易其贤哉”的理由。
2023-08-30更新 | 1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卒,年八十一,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        

(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B.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C.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D.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亦作践莅,践位,践国,践帝等。即位;登基。
B.县子,爵位名。其中“子”是五等爵位中的一等爵位。后文中的“县公”是指虞世南的爵位从“子”变为“公”。
C.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去官职。前文中“乞骸骨”也有此意,但两者有区别:“致仕”一般是指古代官员到退休年龄正常退休;“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辞职,回家安度晚年。
D.礼部,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试、典礼与外国往来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自隋之后历代相沿,职责基本不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勤奋学习,受人赏识。他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在他父亲去世后,被召任建安王的法曹参军。
B.虞世南儒雅谨慎,公道诚恳。从外表看,他似乎是一个儒雅谨慎、弱不禁风的人,但是他在议论政事时却能持守公道,太宗称赞他议事诚恳。
C.虞世南为民着想,心怀天下。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采取检查在押囚犯、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消除灾祸。
D.虞世南直言进谏,深得皇帝赞许。皇上多次外出打猎,虞世南为此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并劝虞世南在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法上多下功夫。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摘选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②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
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022-11-19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填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填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能力,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2018-10-0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