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0291024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遭弹劾落职,闲居上饶带湖。
A.饥鼠绕床觅食,蝙蝠围灯翻飞,这番破败景象说明王氏茅屋已经久无人居。
B.绕床饥鼠,翻飞蝙蝠,交加风雨,扰得词人难眠,只好对着破窗自言自语。
C.好容易入梦,却梦见自己奔驰于塞北江南,归来后头发已花白的人生经历。
D.虽然从秋夜梦境醒来,但词人精神状态仍留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登高望远,词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刘裕与孙权,借吟咏他们的业绩,对韩侂胄进行讽刺与劝诫。
B.“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从回顾刘裕生平,揭示出蓬门陋巷、低微出身,并不妨碍英雄建功立业。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运用省略、倒置的手法,使语言产生一种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恰当表达了词人的情怀。
D.“凭谁问”到结束,词人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以身许国的豪迈之情。
2020-11-05更新 | 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关于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是王维写的一首山水名篇,诗人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话别离的词,上阕通过“寒蝉”“烟波”“暮霭”等词渲染了别离的气氛,突出了临别时难舍之情;下阕写出别离之后实际的秋江伤离的场面。
C.《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上阕写赤壁的壮丽,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下阕写人物事迹,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感慨。
D.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他登北固亭时写下的,上阕赞扬孙权、刘裕,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之情;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错误主张,结尾写到廉颇,抒发了未能尽展才能的感慨。
2020-02-26更新 | 10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一系列自然景物,来衬托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B.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来的宝剑,一是拍遍亭上的栏杆。
C.词的下片着重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D.下片中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
2019-02-19更新 | 1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