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 《汉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9 题号:103122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望之字长倩,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诸儒称述焉。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为属,察廉为大行治礼丞,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代丙吉为御史大夫。五凤中匈奴大乱,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兵灭之。诏问计策,望之对曰:“不以义动兵,恐劳而无功。宜遣使者吊问,辅其微弱,救其灾患,四夷闻之,咸贵中国之仁义。”上从其议,后竟遣兵护辅呼韩邪单于定其国。为太傅。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外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堪本以师傅见尊重。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习文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后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知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令出视事。后数月,望之子散骑中郎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煮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于是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

(节选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B.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C.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D.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常,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两汉时也是培养选拔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
B.禁中,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随便进出,故称“禁中”,也称“禁省”。
C.廷尉,九卿之一,与大理寺同掌刑狱,秦汉时为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D.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也泛指充任、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望之好学不倦,受人称赞。他师从后仓将近十年,后又师从夏侯胜,受到京城学者的称许。
B.萧望之审时度势,主张仁义外交。汉宣帝听从他的建议,派兵辅助呼韩邪单于平定匈奴内乱。
C.萧望之忠心为国,德高望重。他与另外两位大臣接受遗诏辅政,被任命为太傅,受到孝元帝尊敬。
D.萧望之看重名节,不愿苟活。受人诬陷,他不愿被捕入狱,想要自杀,在朱云劝说下最终饮鸩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兵灭之。
(2)知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令出视事。
5.在如何对待匈奴内乱的问题上,“上从其议”,为什么?请结合萧望之的建议分析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道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摘自《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B.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C.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D.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术,指道家清净无为的治世之术,适合于医治长期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因而在汉初居于支配地位。
B.诸侯相,古代官名,西汉初年叫诸侯丞相,和长安朝廷的丞相名称一样。汉景帝收回诸侯王的权力后,改诸侯王丞相为相。
C.三族,有多种说法,一谓父、子、孙,二谓父族、母族、妻族,三谓父母、兄弟、妻子。说法二的“罪三族”最为残酷。
D.髡钳,髡指以铁圈束住脖子,钳指剃光头发,是古代一种耻辱性惩治罪犯的方式,汉文帝废除肉刑时,以此代替黥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清廉正直,仗义敢为。做官前与有名望的人交游,颇得推崇;死后其子不受“百金祠”,亦可见其清直家风。
B.田叔辅佐赵王,忠诚有胆识。不顾皇帝的禁令,装扮成囚徒,追随赵王逃亡,直到赵王被证清白才随赵王出来。
C.田叔品评人物,不因处境而迂曲。当皇帝不赞同田叔对孟舒的评价时,他仍旧坚持客观分析,纠正皇帝的看法。
D.田叔做事有尺度,能为上级分忧。依法审理梁孝王案,皇帝过问时,他设身处地劝告皇帝不要过问,以免为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2)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
2019-12-23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委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悌、力田。常选学宫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宫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书·循吏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遣京师( )(2)次察举( )(3)县邑吏民见而( )(4)蜀地学于京师者齐鲁焉(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郡县吏察举高者补郡县吏
B.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良入,具告沛公
C.争欲学宫弟子文章合时而著
D.自文翁为始云秦则无理,何施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文翁以为右职B.减省少府用度C.文翁终于D.至今巴蜀好文雅
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买刀布蜀物,委计吏以遗博士。
(2)每出行县,益从学宫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
5.概括文翁为教化蜀人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效果。
2019-11-15更新 | 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金日䃅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

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父以不降见杀,日䃅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䃅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䃅独不敢。日䃅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日䃅既亲近,上甚信爱之,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而贵重之!”上闻,愈厚焉。日䃅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日䃅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

初,莽何罗谋为逆。日䃅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䃅小疾卧庐。何罗与弟通及小弟安成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䃅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裹白刃从东箱上,见日䃅,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䃅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日䃅率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䃅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䃅日䃅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䃅为秺侯,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䃅,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日䃅子赏嗣侯,佩两绶。日䃅弟伦之子子安惇笃有智,宣帝爱之,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改编自《汉书•霍光金日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䃅的一项是( )
A.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䃅/日䃅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
B.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䃅/日䃅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
C.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䃅/日䃅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
D.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䃅/日䃅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䃅的一项是( )
A.黄门是官署名,汉时设有黄门官,给事于黄门之内。比如黄门驸马就是皇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员。
B.骖乘即陪乘,战时称“车右”。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中,驭者居左,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C.印绶即古代官印及系在印纽上的丝带,以质地和色彩来区分官吏的等级。绶也可以系在帷幕或身上。
D.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即采邑。如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万户侯,享有食邑万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䃅的一项是( )
A.金日䃅才貌突出,受到皇帝赏识。他身材高大,容貌很威严,养的马又肥好,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和问询,并被赐予官职。
B.金日䃅孝顺母亲,情感真挚动人。他的母亲教子有方,死后被画像于甘泉宫。他常拜祭母亲的画像,对着画像痛哭流涕。
C.金日䃅勇敢机智,护卫皇帝安全。他怀疑莽何罗有异心并暗中观察,发现其谋反行动,勇猛地制服了藏有武器的莽何罗。
D.金日䃅谨慎周全,并不居功自傲。考虑到皇帝年少,他没接受秺侯的封赏。病重时皇帝主动再次封赏,他才在病床上接受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而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2)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2020-06-23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