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47 题号:10344500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当窗织

王建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写出织妇因为忙于给富人家织布,无力照顾近在咫尺的公婆的无奈。
B.五、六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焦躁。
C.“两日”句写织妇织布速度快,两天就能织成一匹半,着力突显其技艺不凡。
D.此诗语言浅近而寓意深远,表达作者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慨与对劳动者的同情。
2.本诗为新乐府名篇,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为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 望

吴 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0-10-07更新 | 5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曲江【注】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曲江:唐代长安著名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杜若洲”“烟暖”“原草”等意象紧扣诗题中的“春望”一词,描绘出春到曲江的无限风情。
B.诗歌首联,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曲江岸边、水上的景象想到“人未还”“柴扉”,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随目转,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
D.诗歌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其中下句“万里春柳绕钓矶”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写景,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2020-03-19更新 | 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①,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②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茅茨:茅屋。②黾勉:勉力,尽力。

1.简析诗歌最后一句“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2.主人公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结果虽然“不遇”,隐者的生活和性格却逐渐清晰明朗。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可以从多处窥见隐者的形象和志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19-10-08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