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103605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减)


[注]①算器:竹器。②推毂:荐举。③僦人:承雇服役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沐浴。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
B.黄老,即古代道教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C.秩,原指官吏的俸禄,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
D.太史公曰,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补叙史事、表达作者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名声远扬。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B.郑庄喜好交游。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存放马匹,邀请并酬谢宾客,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C.郑庄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遭司马安诬陷,曾一度贬为平民。
D.郑当时生性淡泊。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2)“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5.郑庄一生中可赞可叹之事甚多,作者为何独对郑庄“有势”与“无势”深有感叹?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B.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C.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D.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季雄心勃勃的一组是(     
①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②大丈夫当如此也
③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④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⑤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⑥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A.②④⑥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的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2021-09-15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挽近世涂①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柟、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②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③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其业,乐______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④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⑥而辐凑⑦。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______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齐武王)、宣(齐宣王)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______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______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①涂:堵塞。②虞: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包括开发山泽资源的人。③期会:约期会集。④三宝:指粮食、器物、财富。⑤潟()卤():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⑥繦至:像绳索相连一样接连而来。繦,用绳索穿好的钱串。⑦辐凑:形容四方人物来归,象辐条之集中于轮毂一般。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各其食,美其服                           甘:甘美
B.必用此为                                        务:追求
C.谣俗被服饮食生送死之具也              奉:奉养、养活
D.各其业                                        劝:劝勉,鼓励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于                     B.其                     
C.于                     D.其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B.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C.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D.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4.以下句子全都说明“货殖”关乎国家强盛,百姓生计的一组是(  )
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②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③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⑤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A.①⑤B.③④C.①④D.②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序言。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司马迁的《货殖列传》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B.作者在文章开头赞同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肯定了国家太平安定,人民无忧无虑、安居乐业的“至治”社会。
C.作者认为社会分工有农、虞、工、商,组织这种分工的不是“政教发征期会”,而是“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D.文章围绕“货殖”行文,观点突出;文中举了大量事例多角度论证“货殖”对国计民生及人们的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论据坚实,说理透彻。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2)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3)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2019-03-19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且相如贱人(           )               ②相如车避匿(           )
吾念之,强秦……(        )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2.下列各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每B.大王必欲
C.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而相如叱之
3.翻译句子。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绘人物?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
2019-10-13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