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10382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弱冠,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下,遂弃官客荆州,在荆州数岁,继母亡,以三辅开通,负其母丧北归。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 莫如吾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必伪受吾。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足矣。”遂诡道从郖津渡。范先观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余人,畿举动自若。于是固曰:“杀之无损,徒有恶名;且制之在我。”遂奉之。畿谓卫固、范先曰:“卫、范,河东之望也,吾仰成而已。然群臣有定义,成败同之,大事当共平议。”以固为都督,行丞事,领功曹;将校吏兵三千余人,皆范先督之。固等喜,虽阳事畿,不以为意,固欲大发兵,畿患之,说固曰:“夫欲为非常之事,不可动众心。今大发兵,众必扰,不如徐以赀募兵。”固以为然,从之。后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牛、马,下逮鸡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开化。

文帝践阼,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追太仆,谥曰戴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
B.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
C.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
D.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本指汉朝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该地区在今天西安附近。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君王所遣使者规定持“旌节”,在使命完成后,再予以归还。
C.践附,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阵阶,其上为主位。天子祭祀时登上主阶行事,故以“践阼”代登基。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本人死后追封爵位的政治行为,以示朝廷表彰和恩宠。根据逝者功劳的大小,有“赠官”“赠公”等区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畿为子孝顺。他幼年父母先后去世,继母虐待他,他却依然孝顺,继母亡故后,他载着灵柩北归,因此以孝闻名。
B.杜畿年轻有为。他管理郑县时亲自审问犯人,在很短时间内清理了积压案件,郡中人都惊讶于他这样年轻却有主见。
C.杜畿有勇有谋。高干谋龙后,杜畿临危受命,单车前往河东郡,先施计稳住卫固等人、签到大军到来一击败叛军。
D.杜畿理政宽厚。河东平定后,他推崇宽松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鼓励农耕畜牧,发展生产,并亲自教化百姓。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必伪受吾。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足矣。
(2)夫欲为非常之事,不可动众心。今大发兵,众必扰,不如徐以赀募兵。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 “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注释:①几:接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 一:统一,一致
B.察孝廉,辟丞相府,州留参军事 表:上表
C.太祖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 善:认为……对
D.阜内有超之志,而未得其便 报:报答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②资政殿学士行
B.①马超战败渭南也②公子闻,往请,欲厚遗
C.①使从弟岳城上作偃月营②赵尝五战
D.①袁公宽不断②缇骑按剑前.
3.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阜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②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③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④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⑤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⑥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④⑤⑥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同讨伐马超。他们在卤城一同起兵,杨岳等人在冀城响应,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5.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
②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
③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
2016-11-18更新 | 3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何颙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自将攻破之。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事不可失也。”太祖曰:“善。”

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复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故世不得尽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

袁[A]绍[B]渡[C]河[D]追[E]卒[F]与[G]太[H]祖[I]遇[J]诸[K]将[L]皆[M]恐[N]说[O]太[P]祖[Q]还[R]保[S]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桀纣,夏桀与商纣的合称,二人皆因无道,为商汤与武王所灭,后世成为暴君代称。
B.殽函,崤山与函谷关,此处地势险要,《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即指此地。
C.桓文,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提到的就是这两位君主。
D.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封王的贵族死称“薨”,而皇族亲贵死则称“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自小聪慧。通过张权的脸色不同寻常,就敏锐判断出他是杀人流亡的逃犯。
B.荀攸胆识过人。一介文人,谋划行刺董卓,事败入狱也是不惧生死,谈笑自若。
C.荀攸深受器重。太祖夸奖荀攸是做人的表率,世子甚至曾经亲临病榻问候病情。
D.荀攸足智多谋。他前后共设十二条奇策,可惜随着钟繇去世后世不能全然知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
(2)我每有所行,反复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5.在征伐刘表和二袁的先后顺序上荀攸持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6-03更新 | 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意事项华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跬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注],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有删改)


注:差,通“瘥”,病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B.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C.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D.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一般有意义上的联系。与人交往时,自称字表示谦虚,称对方的字则表示尊敬。
B.游学,古代学者远游异地、从师求学的一种方式;也可指以所学游说各地,增智广识,交友致学,求取官职等。
C.孝廉,汉朝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察举科目之一。被举荐孝廉者,应孝顺父母,行为清廉,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D.太祖,皇帝的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本是读书人,又通晓养生术,当时的人以为他虽然年近百岁,却有壮年的容颜。
B.倪寻、李延同时得病,华佗认为他们病因同但病症不同,就分别施治,让他们同时痊愈。
C.华佗被押送许都下狱问罪,荀或认为华佗的医术精湛,能救人性命,应当宽容饶恕他。
D.太祖认为华佗本来能够治好他的头风病却故意留着病根不治,想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5.华佗不愿回到太祖身边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1-25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