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薛居正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9 题号:104169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字可道, 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徐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观,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即“徵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
C.“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称“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级武官。
D.“中书”,中书令的简称。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
B.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
C.冯道身居要职,提携贤良。对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即使素不相识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
D.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淡泊名利的胸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2)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5.选文注重从侧面刻画冯道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彦范慷慨俊爽,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寻擢授监察御史。

长安四年,转司刑少卿。时内史李峤等奏称:“往属革命之时,人多逆节,鞫讯决断,刑狱至严,刻薄之吏,恣行酷法。其周兴、来俊臣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彦范又奏请自文明元年以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谋逆魁首,一切赦之。表疏前后十奏,辞旨激切,至是方见允纳。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又尝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是岁冬,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张柬之与桓彦范及敬晖等建策将诛之。神龙元年正月,斩易之、昌宗于廊下。明日,太子即位,彦范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

时韦皇后既干朝政,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帝竟用三思计,令罢知政事。

武三思又阴令人疏皇后秽行,榜于天津桥,请加废黜。中宗闻之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推求其人。承嘉希三思旨,奏言:“彦范与敬晖等教人密为此榜。虽托废后为名,实有危君之计,请加族灭。”大理卿裴谈奏云:“敬晖等只合据敕断罪。”中宗纳其议,仍以彦范等五人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彦范于瀼州。三思俄又讽节愍太子抗表请夷彦范等三族。三思犹虑彦范等重被进用,令周利贞摄右台侍御史,就岭外并矫制杀之。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节选自《旧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B.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C.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D.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历,中国古代年号纪年法,是唐朝武则天称帝后的第十个年号。
B.纳言,古代官名,职责是宣达帝命。唐初为纳言,唐武德四年改为侍中。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用作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D.上柱国,自春秋起作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彦范慷慨潇洒,才识过人。少时靠祖荫做官,多次升迁为司卫寺主簿。狄仁杰很赏识他,给予礼遇。不久被提升为监察御史。
B.桓彦范秉公执法,毫不畏惧。前后十次上表请求赦免全部被判罪的人,敢于和皇帝据理力争,尊重事实,不徇私、不苟且。
C.桓彦范为国担忧,赤胆忠心。趁着武则天生病,联合朝中大臣用计诛杀张易之兄弟,为国除奸,被授予上柱国称号,封谯郡公。
D.桓彦范一心为公,受到诬陷。桓彦范等人废除武则天后遭韦皇后、武三思怨恨,韦皇后、武三思又担心自己逐渐被铲除,因此先下手陷害桓彦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2)中宗纳其议,仍以彦范等五人尝赐铁券,许以不死,乃长流彦范于瀼州。
2021-04-08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B.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C.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D.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中,褐指平民衣服。
B.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历史上并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D.稽首,《周礼》“九拜”里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拜见君父的常见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
B.赵莹治理蝗灾,方法巧妙。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发生蝗虫灾害,他以捕捉蝗虫换发救灾粮食,获得成效,受到称赞。
C.赵莹他乡为官,心念故土。赵莹跟随少帝到了契丹,后担任太子太保,但是在见到中原来的使臣时,伤感不已,向南悲叹流泪。
D.赵莹客死他乡,归葬故里。赵莹六十七岁时在幽州去世,儿子和其他家人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中原,并且得到周太祖的赏赐和追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2019-09-06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章节和句子。也指对古书章节句读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里指章句之学。
B.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小篆又称秦篆。
C.广文,唐朝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
D.金紫,秦、汉时指金印紫绶,唐、宋时指金鱼袋及紫衣,由皇帝颁赐给朝中的重臣,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时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
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因受太祖赏识,晋升很快,先在地方任判官、掌记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要职。
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⑵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2019-10-16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